建筑沉降观测整个流程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03:44:10
建筑沉降观测整个流程是什么、?
(1)观测仪器的精度必须达到1/10毫米.
(2)沉降点选在通视良好处,并埋在柱+0.50至+0.70米处,深度15厘米.观察点的布置附图.
(3)观测时间:
结构施工中每施工一层进行一次观察,结构封顶时进行一次,装饰阶段每二月一次,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竣工后每年进行一次(共三次).在观察中,注意沉降值变化,发现有不均匀沉降,立即向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反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4)沉降成果整理,填写沉降观测数据,绘制曲线图.
(5)观测应定人、定路线、定仪器.
再问: 兄弟,你这是规程吧,我想要的是。作业流程, 不过还是谢谢你。
再答: 1.1现场观测程序 1.1.1建立变形监测网 根据工程特点、现场环境条件制定测量施测方案,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要求建立稳固变形监测网。 沉降观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沉降观测控制网,用于对沉降观测点的长期观测。从实用角度考虑,施工期沉降观测首选固定基准。工作基点需要做定期复测和稳定性分析,当工作基点的变化对沉降观测的影响甚微时,可认为是稳定的。 1.1.2建立观测路线 由变形监测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设计的沉降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线路均沿同一线路。 1.1.3 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施工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应采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精密水准仪,并且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往返观测,高程取中值。 1.1.4资料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进行汇总。 (2)根据沉降观测成果表,提供荷载-时间-沉降曲线与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对于观测数据有异常的需要做分析并附有说明资料,说明资料需要监理的签字认可。 (3)待沉降观测的数据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要求时上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1.1.5 观测成果提交 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1)施工方案; (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仪器检验与矫正资料; (4)观测记录手薄; (5)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 (6)沉降变形图标及沉降曲线。
(2)沉降点选在通视良好处,并埋在柱+0.50至+0.70米处,深度15厘米.观察点的布置附图.
(3)观测时间:
结构施工中每施工一层进行一次观察,结构封顶时进行一次,装饰阶段每二月一次,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竣工后每年进行一次(共三次).在观察中,注意沉降值变化,发现有不均匀沉降,立即向业主、监理、设计单位反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4)沉降成果整理,填写沉降观测数据,绘制曲线图.
(5)观测应定人、定路线、定仪器.
再问: 兄弟,你这是规程吧,我想要的是。作业流程, 不过还是谢谢你。
再答: 1.1现场观测程序 1.1.1建立变形监测网 根据工程特点、现场环境条件制定测量施测方案,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要求建立稳固变形监测网。 沉降观测的测量点分为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构成沉降观测控制网,用于对沉降观测点的长期观测。从实用角度考虑,施工期沉降观测首选固定基准。工作基点需要做定期复测和稳定性分析,当工作基点的变化对沉降观测的影响甚微时,可认为是稳定的。 1.1.2建立观测路线 由变形监测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设计的沉降布置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线路均沿同一线路。 1.1.3 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施工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应采用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精密水准仪,并且按二等水准精度要求往返观测,高程取中值。 1.1.4资料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编制沉降观测成果表,进行汇总。 (2)根据沉降观测成果表,提供荷载-时间-沉降曲线与荷载-时间-沉降速率图,对于观测数据有异常的需要做分析并附有说明资料,说明资料需要监理的签字认可。 (3)待沉降观测的数据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要求时上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1.1.5 观测成果提交 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资料: (1)施工方案; (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仪器检验与矫正资料; (4)观测记录手薄; (5)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 (6)沉降变形图标及沉降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