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问答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7 21:30:3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问答题
1.是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秋风肆虐的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2.杜甫一项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3.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 )并渲染出特定的( )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4.试分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怒”字.
5.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抽象的抒情达意,而是与情意与客观描写之中.一个接一个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紧紧地牵动世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试在诗中找出描写风卷茅屋的动词,并挑选其中一个加以分析.
6.结合全诗,谈谈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理解.
7.本诗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8.读第1段,你能感受到诗人此时有着怎样的心情?哪些动词写出了秋风的威猛?
9.本诗中有描写、叙事、抒情的诗句,各找一个例子.
10.诗歌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请用现代观念,结合本诗评价杜甫的思想.
11.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这首诗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能回答多少是多少,哪怕一道也行啊!
1、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韵脚传来阵阵风声.“怒”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号” 从听觉上写音响宏大,突出秋风之狂,“卷” 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秋风的肆虐,“飞” “渡” “挂” “飘转”等词语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从侧面形 象地写秋风之狂.(2)诗人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一糸列的动词细致地描写出风吹茅草的情状,一个个 动态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痛苦的心弦,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焦 虑,从侧面表现出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也为后文写屋漏遇雨和自家境遇之惨蓄势.
  2、这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遭遇来表现天下“寒士”的遭遇,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更是推己及人,表达了“天下寒士”都居“广厦”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3、诗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在诗里有两种作用:一是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恶劣天气)并渲染出特定的(暗淡愁惨)氛围;二是烘托出诗人(愁苦)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博大宽广)的伟大胸襟蓄势.
  4、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怎能不使诗人万分焦急
  5、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如第一节“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形象地写出风的迅猛,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换成“吹”,风的力度不够;“掀”表现不了茅草的动态.
  6、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们都得到庇护,个个欢乐开怀;无论风雨如何吹打,房屋都安稳如山!这几句推己及人,想到百姓的困苦,提出使贫寒者“俱欢颜”的理想.诗句情感愉快,境界阔大,声音宏亮,铿锵有力,从诗人自己痛苦生活的体验中,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安得”句,是欲得而不能的一种想象.“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寒士”,本指贫穷的读书人,这里泛指所有贫寒的人们.
  7、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不拘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不同之处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
  8、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对秋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卷”、“飞”、“渡”、“洒”、“挂罥”、“飘转”写出了秋风的威猛
  9、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叙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杜甫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他虽遭不幸,但还忧国忧民,为民呼喊,即使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更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企盼广厦”是诗人的一个美好愿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铮铮壮语,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曾经在陕西流传的一首民歌,其中有这样两句:“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再问: 第1题是有两种回答吗?
再答: 不是有2问吗?分别回答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