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贴是爱的表现 如何让宝宝学会照顾别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9 09:34:58
体贴是爱的表现 如何让宝宝学会照顾别人
日本作家中井俊已在《我的孩子真体贴》书中提到:没有体贴的心,生命就没有价值;体贴,是爱的表现.学习体贴、照顾、同理,对于大人来说,都不见得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处于以自我为中心阶段的幼儿. 虽然喜欢帮助别人、照顾别人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在学习照顾别人之前,要先具备照顾自己、懂得尊重和同理的能力.在3岁之前,幼儿的思考和行为都是从自己出发,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然而,3岁之后,孩子动作发展、语言认知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时候,他们开始了解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再经由观察成人之间的互动,学习所谓的人情世故,逐渐产生各种社会性的行为(如:何时该说请、谢谢、对不起等).孩子社会化受个性和环境影响 爸妈先了解影响幼儿社会化行为的因素,再利用机会教育和孩子互动,孩子的贴心表现就会更具体,不仅能对爸妈体贴(例如:主动关心妈妈开不开心、做家务累不累、帮妈妈搥搥背),也能用好的行为对待朋友伙伴. 个性不同,表达体贴有差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孩子渐渐懂事、语言和认知发展臻于成熟,喜欢探索周边的人事物,与周遭互动也增加.但因为幼儿本身的个性和天生气质的不同,对于他人行为的解释和自己行为的反应,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个性害羞的孩子,比较不擅长与人互动、想帮忙却表达不出来;个性外向的孩子,易于表现自己、容易受欢迎、会给人比较热心的印象.家庭和乐,宝贝友善又贴心 孩子所处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家庭,父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最重要的模仿对象.夫妻之间、婆媳之间是否能和颜悦色的沟通、相互体谅,都反应在家庭的氛围里,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都可以感受到的.一般而言,在家庭气氛较为和乐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培养友善、同理、合作、体贴的行为;反之,若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温暖的时候,较容易发展出冷漠或敌意的负向行为.爸妈投入心力,孩子潜移默化 让孩子学会照顾别人、体贴父母,基本上是属于品格教育中的一环;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很多因素是我们可以掌握和调整的;再给予孩子时间实践与内化,培养贴心宝贝、绝非难事!以下提供几点建议给爸爸妈妈当作参考.爸妈相互体贴、彼此欣赏 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独有的互动模式,不论是爸爸在孩子的面前称赞妈妈煮的菜好香、妈妈在孩子面前夸奖先生好棒、平时共同分担家务等等,让孩子感受到你们彼此间的疼惜和贴心.虽然只是几句称赞的话、一起做家务、关心的眼神,但是对孩子来说,他会有荣誉和自豪的感觉,因为他的爸妈能够相互欣赏!孩子会愈来愈爱家、了解自己的价值、建立自信;再透过模仿,孩子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人,进而学习欣赏他人的优点、体贴他人.体贴别人,从照顾好自己开始 千万不要帮孩子做太多事,要给他机会学习自理.例如,以前你会帮孩子扣衣服上所有的扣子,现在已经可以让孩子自己动手扣扣子.当孩子可以自己穿脱衣鞋、用餐,妈妈可以适时地告诉他:「你真的好棒!变成可以照顾自己的小哥哥(姐姐),不用妈妈担心、你真是妈咪的贴心宝贝!」孩子会了解,当他学着照顾自己之后,妈妈就不用担心,这样的表现就是贴心.主动参与家务,表现最具体 主动帮忙整理环境、爱护环境,是孩子必须学习的功课.「做家务」会让孩子认知到自己是家庭里重要的成员之一,保持环境整洁、能够收拾玩具、随手把椅子放好,养成物归原位的好习惯,维持家中便利舒适的空间,这正是体贴他人的具体表现.爸妈可以为宝宝准备小抹布、小扫把、小围裙、水桶等器具,让做家务像是游戏一样,变得更有趣,孩子会更投入.亲子共读,学习倾听和同理 爸妈培养与孩子共读的习惯.为孩子念故事书,除了认识新的词汇、欣赏语言之美,还可以让孩子学习倾听.一边阅读故事、一边讨论内容,就建立了共同的话题,藉由讨论书中人物的行为,孩子开始了解如何同理他人处境,可以学习如何接纳与爱人,这样生活化的故事,孩子最容易投射自己的情绪.当幼儿开始倾听他人的想法、同理他人的处境,才能够知道对方的需要,进而帮助别人、照顾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