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戏剧文学必知的常识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2:35:57
戏剧文学必知的常识有哪些
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舞台性是戏剧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剧本的写作完全受到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由于舞台只有几十平方米,演出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三个小时,因此要示剧本中的人物、场面、时间必须高度集中.像老舍的《茶馆》,尽管它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8年戊戌变法写到1948年,但全剧只有三幕一景,一个地点.全部演出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很好地体现了戏剧舞台性的要求.
戏剧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要求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谓戏剧性,就是矛盾和冲突.它要求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内,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来展开情节、刻划人物,推动剧情的性情,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所以有着强烈的戏剧性,就是由于全剧交织着周朴园、鲁贵两家七个人物之间的紧张激烈、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才取得了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为了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戏剧文学不能有作者直接叙述的语言,而只能有剧中人物的语言,如独白、对话、唱词等.剧本的情节、人物性格,也都要靠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来交代和表现,所以戏剧语言的特点,就比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的语言更具口语化、性格化和动作化.
戏剧文学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根剧所表现的戏剧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种;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话剧、诗剧和歌剧三种.
一、概述:戏剧
1、 定义:见课本162页第一段
2、 特点: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关于“三一律”的知识见162页第四段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
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
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
(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
4、戏剧分类:
(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
(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
(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浙江)等
(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作者和《雷雨》
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 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继《雷雨》之后,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本.《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成就最高.解放后,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剧作.
标题的象征意义
《雷雨》的标题既点明戏剧情节发生的自然气候:“;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样的天气终于导致夜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与这种恶劣天气并行发展的是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也酝酿着而且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四风、周冲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自然界和家庭内部的“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作者用“雷雨”为题形象地告诉人们: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899年2月3日生在北京一个贫民家庭里.老舍7岁进私塾, “五四”运动后,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样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后,他离别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
他特别重视话剧创作,1939年至1943年间,独立完成或与人合著的剧本就有《残雾》《张自忠》《归去来兮》等九部.1946年与曹禺赴美讲学,写完了100万字的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后一部及其他作品.1949年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后,受到残酷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含恨自尽.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他以小说、剧作和曲艺著称于世,在散文、诗歌、杂文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生写下10多部长篇小说,70多部(篇)中短篇小说,30多部剧作,一部4000行的长诗和近300首短诗,近20部译著等,共800多万字.他的作品丰富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宝库.
作家作品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