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5 21:57:51
皮肤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比较长 概括就是第一段
皮肤被覆于人体的表面.在眼睑、口唇、鼻腔、肛门、阴道及尿道等腔孔周围,逐渐移行为粘膜,共同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皮肤除了可以保护机体,抵御外界侵害外,还有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调节体温、维持水盐代谢、修复及排泄废物等功能.对保障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从重量和面积的角度来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占体重的14%~16%,一个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皮肤约重8.5kg,一个3kg重的新生儿约重0.5kg,一个成年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5~2.2m2 ,新生儿约为0.21m2 ,面积的大小与身高、体重成正比.
皮肤的厚度因人、因性别、因年龄、因职业等而异,一般为0.5~4.0mm(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儿童的皮肤比成人薄得多,同龄女性皮肤比男性略薄,脑力劳动者皮肤比体力劳动者略薄.
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从基底层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真皮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密性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但其纤维与真皮相连接.
二、皮肤的附属器
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
毛发在人体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身.毛发的功能很多,它能帮助调节体温,同时也是触觉器官.
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所释放的分泌物,称为皮脂,具有滋润皮肤、保护皮肤的作用.
汗腺分泌汗液,经导管部排泄到皮肤表面,能湿润皮肤,排出部分水和离子,有助于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此外,也排泄少量含氮代谢产物.
指(趾〕甲位于手指、足趾远端的背侧面,是表皮角质层细胞增厚而形成的板状结构.
人类的皮肤有六种不同的颜色,即红、黄、棕、蓝、黑和白色,这主要是因为皮肤内黑素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不同所致.黑素是一种蛋白质衍生物,呈褐色或黑色,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由于黑素的数量、大小、类型及分布情况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肤色.黄种人皮肤内的黑素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棘层内较少;黑种人则在基底层、棘层及颗粒层都有大量黑素存在;白种人皮肤内黑素分布情况与黄种人相同,只是黑素的数量比黄种人少.
在人体皮肤的不同部位,颜色的深浅也是不一致的,在颈、手背、腹股沟、脐窝、关节面、乳头、乳晕、肛周及会阴部等处颜色较深,掌跖部皮肤颜色最浅.这是因为在不同部位黑素细胞的数目不相同所致,如头皮及阴部1mm2 内约有2000个,其他部位约为1000个.另外,在粘膜处也有黑素细胞存在.
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皮肤的温度象体温一样恒定,其实这是错误的.人体组织器官和皮肤随部位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
人体肝脏的温度最高,其次是血管和肌肉,最后才是皮肤.皮肤的温度一般都低于37℃,它受皮肤内血循环和外界气温的影响,一般规律是躯干比四肢高,四肢近心端比远心端高,血循环较丰富的头、面及掌跖处皮温也较高,最低的是耳壳、鼻尖及指端,外界气温的变化对皮肤温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例如夏季时胸部皮肤温度为36.6℃,大腿处为33.6℃;到冬季时胸部为36.4℃,手部温度仅有10℃左右,相差很显著,保温不得当,很容易发生冻疮.
皮肤的微循环对体温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当体内外温度升高时,皮肤微循环血流增加,流速加快,血管扩张,出汗增加,以散发热量;反之,体内热产生低下,外界温度较低时,皮肤血流量降低,流速变慢,血管收缩,防止从皮肤散失热量.许多人认为饮酒可以祛寒,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饮酒后可以使皮肤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可以暂时起到温暖皮肤祛寒的作用,但同时也更加快了体内热量从皮肤散失,一旦酒精作用消失,便更觉寒冷,而且过量饮酒大醉时,皮肤微循环血管调节功能麻痹,对寒冷的抵抗力大大减弱,很容易发生冻疮、冻伤,所以在冬季不提倡饮酒取暖,更要禁止喝得酩酊大醉时外出.
皮肤有什么生理作用?
皮肤做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大的器官,参与全身的机能活动,以维持机体和外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同时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在皮肤上反映出来,皮肤能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通过反射调节使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屏障作用 皮肤一方面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
(2)感觉作用 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等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
(3)调节体温作用 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形式来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
(4)吸收作用 皮肤具有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它对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现代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5)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具有一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进行的.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质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
皮肤可以呼吸吗?
也许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只有特异功能和武功高强的人才可以用皮肤呼吸,甚至可以象鱼一样生活在水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类的皮肤可以呼吸,但呼吸量极小,皮肤吸收的氧气量仅为肺的1/160,不足以供应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需,所以人不能生活在水里.
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其中角质层是皮肤吸收气体的最重要的途径.角质层的物理性质相当稳定,它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半通透膜,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以与水分子结合的形式,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角质细胞都有半通透性,它遵循菲克定律,即在低浓度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物质的通透率与其浓度成正比.
氧气经皮吸收量仅为肺部摄取量的1/160,其意义不大.
皮肤的类型有哪些
人类的皮肤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中性皮肤、油性皮肤与干性皮肤.
中性皮肤:系较理想的健康型皮肤.这类皮肤既不油腻又不干燥,皮肤组织紧密、厚薄适中、柔软润泽又富有弹性.这种类型的皮肤对护肤品的选择面较宽.
油性皮肤:这类人的毛孔较别人粗糙、明显,且油脂分泌旺盛,特别在青年时期,用纸擦拭头额亦会沾有一层油.这类人易患痤疮,因皮脂分泌过旺及皮脂腺开口受阻所致.不过这类人皮肤常有光泽、显得年轻,应注意洁面、去除污垢,少吃油腻食品,慎选护肤品.
干性皮肤:皮肤干燥、粗糙,易起皱与细小裂痕,常有皮屑.这类人不宜多用肥皂,尤不能用碱性过重的肥皂,否则皮脂失去太多,更易发生皮肤干裂并有发痒或出现皲裂,宜选用油质性护肤品.
哪些护肤品最易被吸收?
人们经常在广告中看到或听到某某护肤品如何如何容易被皮肤吸收的宣传,但到底这些护肤品是如何被皮肤吸收,以及吸收的程度如何,大多数人并不很了解.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市场上的护肤品根据赋形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制类、油脂类及水油混合类(即霜类)三大类,其吸收途径也是不同的.水制护肤品是通过角质层吸收的,油脂类护肤品是通过毛囊皮脂腺透入,而霜类护肤品是通过上述两种途径被吸收的.护肤品搽于皮肤表面后被吸收的程度取决于护肤物质、赋形剂和角质层三者之间的理化作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护肤物质在赋形剂中的溶解度 药物在赋形剂中愈易溶解,就愈易保留在赋形剂中,也就越易随赋形剂分子一起进入表皮.
(2)护肤物质在角质层中的溶解度 脂溶性物质在角质层溶解度明显高于单纯水溶性物质,其吸收程度也较好,而既能在油脂中又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吸收是最好的.
(3)赋形剂的吸收情况 一般来说水和油脂都容易被皮肤吸收,其规律是: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体石蜡.
(4)护肤物质的浓度 一般来说浓度越高,越易被吸收,但价格较贵,也易造成浪费.
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在水中和油脂中皆能高浓度溶解的护肤物质,加以水和羊毛脂的混合赋形剂制成水包油或油包水的霜类护肤品最易被吸收.
皮肤的表面是由完全角化的角质细胞组成的角质层.角质细胞是基底细胞不断分化,经历棘层、颗粒层逐渐移行到角质层形成的,扁平形没有细胞核,并不断崩解脱落,形成所谓的“ 皮屑”.这个演变过程的时间称为表皮生长周期,约需3~4周,又称表皮换新率.角质层与其表面皮脂和水分乳化形成的皮表脂质膜共同构成了皮肤最表面的屏障保护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保护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免受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损害,如摩擦、牵拉、挤压、冲撞等机械性损伤,电击、光照、磁场、等物理性损害,酸、碱腐蚀等化学性损伤,尤其是致密的角质层能有效地防止直径200nm以上的细菌和病毒进入皮肤内,另外皮表脂质膜内的游离脂肪酸,使皮表pH值偏酸,对许多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而使机体免受微生物的侵袭.另一方面,角质层的半通透膜特性能够很好地防止体内营养物质的丧失,成人通过皮肤而丢失的水分每天约有240~480ml,但如果将角质层去掉,水分的丧失将增加10倍以上.
可见我们洗澡时用搓澡巾用力擦洗皮肤,常常使尚未完全角化的角质细胞过早剥脱,甚至将角质层完全剥脱,露出鲜红的颗粒层或棘层皮肤,使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大大减弱,机体很容易遭受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损害,而长期下来也容易加速皮肤的老化,所以不提倡用搓澡巾洗澡.
皮肤的再生
皮肤受损伤后,其再生过程和修复时间,因受损的面积和深度而有很大的差别.小而浅的损伤,由于表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数天就能愈合,也不形成瘢痕.较大而深的损伤,其再生过程则较长.创伤后首先是凝血和止血,并出现炎症反应,众多的中性粒细胞进入局部,清除细菌.随后出现许多巨噬细胞,清除损坏的组织,并释放几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生长,生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细嫩的结缔组织,其中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少,毛细血管丰富.创伤后不久,伤口周围的表皮细胞增殖并迁移到伤面.伤面残留的汗腺和毛囊的上皮也能增殖,形成覆盖伤面的上皮小岛,参与表皮再生.最后伤面全由新生的表皮覆盖,并渐形成正常的表皮.肉芽组织也渐由纤维致密的结缔组织替代.如创伤面积大,常需在伤面移植皮肤,以协助修复.
皮肤被覆于人体的表面.在眼睑、口唇、鼻腔、肛门、阴道及尿道等腔孔周围,逐渐移行为粘膜,共同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皮肤除了可以保护机体,抵御外界侵害外,还有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调节体温、维持水盐代谢、修复及排泄废物等功能.对保障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从重量和面积的角度来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重量占体重的14%~16%,一个体重为60kg的成年人皮肤约重8.5kg,一个3kg重的新生儿约重0.5kg,一个成年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5~2.2m2 ,新生儿约为0.21m2 ,面积的大小与身高、体重成正比.
皮肤的厚度因人、因性别、因年龄、因职业等而异,一般为0.5~4.0mm(不包括皮下脂肪组织).儿童的皮肤比成人薄得多,同龄女性皮肤比男性略薄,脑力劳动者皮肤比体力劳动者略薄.
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从基底层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即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真皮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密性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但其纤维与真皮相连接.
二、皮肤的附属器
皮肤的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及指(趾)甲等.
毛发在人体分布很广,几乎遍及全身.毛发的功能很多,它能帮助调节体温,同时也是触觉器官.
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所释放的分泌物,称为皮脂,具有滋润皮肤、保护皮肤的作用.
汗腺分泌汗液,经导管部排泄到皮肤表面,能湿润皮肤,排出部分水和离子,有助于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此外,也排泄少量含氮代谢产物.
指(趾〕甲位于手指、足趾远端的背侧面,是表皮角质层细胞增厚而形成的板状结构.
人类的皮肤有六种不同的颜色,即红、黄、棕、蓝、黑和白色,这主要是因为皮肤内黑素的数量及分布情况不同所致.黑素是一种蛋白质衍生物,呈褐色或黑色,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由于黑素的数量、大小、类型及分布情况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肤色.黄种人皮肤内的黑素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棘层内较少;黑种人则在基底层、棘层及颗粒层都有大量黑素存在;白种人皮肤内黑素分布情况与黄种人相同,只是黑素的数量比黄种人少.
在人体皮肤的不同部位,颜色的深浅也是不一致的,在颈、手背、腹股沟、脐窝、关节面、乳头、乳晕、肛周及会阴部等处颜色较深,掌跖部皮肤颜色最浅.这是因为在不同部位黑素细胞的数目不相同所致,如头皮及阴部1mm2 内约有2000个,其他部位约为1000个.另外,在粘膜处也有黑素细胞存在.
由于人类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在36℃~37℃之间,所以有些人会认为皮肤的温度象体温一样恒定,其实这是错误的.人体组织器官和皮肤随部位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别.
人体肝脏的温度最高,其次是血管和肌肉,最后才是皮肤.皮肤的温度一般都低于37℃,它受皮肤内血循环和外界气温的影响,一般规律是躯干比四肢高,四肢近心端比远心端高,血循环较丰富的头、面及掌跖处皮温也较高,最低的是耳壳、鼻尖及指端,外界气温的变化对皮肤温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例如夏季时胸部皮肤温度为36.6℃,大腿处为33.6℃;到冬季时胸部为36.4℃,手部温度仅有10℃左右,相差很显著,保温不得当,很容易发生冻疮.
皮肤的微循环对体温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当体内外温度升高时,皮肤微循环血流增加,流速加快,血管扩张,出汗增加,以散发热量;反之,体内热产生低下,外界温度较低时,皮肤血流量降低,流速变慢,血管收缩,防止从皮肤散失热量.许多人认为饮酒可以祛寒,这也是不完全正确的.饮酒后可以使皮肤微循环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可以暂时起到温暖皮肤祛寒的作用,但同时也更加快了体内热量从皮肤散失,一旦酒精作用消失,便更觉寒冷,而且过量饮酒大醉时,皮肤微循环血管调节功能麻痹,对寒冷的抵抗力大大减弱,很容易发生冻疮、冻伤,所以在冬季不提倡饮酒取暖,更要禁止喝得酩酊大醉时外出.
皮肤有什么生理作用?
皮肤做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大的器官,参与全身的机能活动,以维持机体和外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同时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在皮肤上反映出来,皮肤能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通过反射调节使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屏障作用 皮肤一方面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
(2)感觉作用 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等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
(3)调节体温作用 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形式来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
(4)吸收作用 皮肤具有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它对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现代皮肤科外用药物治疗皮肤病的理论基础.
(5)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肤具有一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这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进行的.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质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
皮肤可以呼吸吗?
也许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只有特异功能和武功高强的人才可以用皮肤呼吸,甚至可以象鱼一样生活在水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类的皮肤可以呼吸,但呼吸量极小,皮肤吸收的氧气量仅为肺的1/160,不足以供应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所需,所以人不能生活在水里.
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其中角质层是皮肤吸收气体的最重要的途径.角质层的物理性质相当稳定,它在皮肤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半通透膜,在一定条件下气体以与水分子结合的形式,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角质细胞都有半通透性,它遵循菲克定律,即在低浓度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物质的通透率与其浓度成正比.
氧气经皮吸收量仅为肺部摄取量的1/160,其意义不大.
皮肤的类型有哪些
人类的皮肤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中性皮肤、油性皮肤与干性皮肤.
中性皮肤:系较理想的健康型皮肤.这类皮肤既不油腻又不干燥,皮肤组织紧密、厚薄适中、柔软润泽又富有弹性.这种类型的皮肤对护肤品的选择面较宽.
油性皮肤:这类人的毛孔较别人粗糙、明显,且油脂分泌旺盛,特别在青年时期,用纸擦拭头额亦会沾有一层油.这类人易患痤疮,因皮脂分泌过旺及皮脂腺开口受阻所致.不过这类人皮肤常有光泽、显得年轻,应注意洁面、去除污垢,少吃油腻食品,慎选护肤品.
干性皮肤:皮肤干燥、粗糙,易起皱与细小裂痕,常有皮屑.这类人不宜多用肥皂,尤不能用碱性过重的肥皂,否则皮脂失去太多,更易发生皮肤干裂并有发痒或出现皲裂,宜选用油质性护肤品.
哪些护肤品最易被吸收?
人们经常在广告中看到或听到某某护肤品如何如何容易被皮肤吸收的宣传,但到底这些护肤品是如何被皮肤吸收,以及吸收的程度如何,大多数人并不很了解.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市场上的护肤品根据赋形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制类、油脂类及水油混合类(即霜类)三大类,其吸收途径也是不同的.水制护肤品是通过角质层吸收的,油脂类护肤品是通过毛囊皮脂腺透入,而霜类护肤品是通过上述两种途径被吸收的.护肤品搽于皮肤表面后被吸收的程度取决于护肤物质、赋形剂和角质层三者之间的理化作用,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护肤物质在赋形剂中的溶解度 药物在赋形剂中愈易溶解,就愈易保留在赋形剂中,也就越易随赋形剂分子一起进入表皮.
(2)护肤物质在角质层中的溶解度 脂溶性物质在角质层溶解度明显高于单纯水溶性物质,其吸收程度也较好,而既能在油脂中又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吸收是最好的.
(3)赋形剂的吸收情况 一般来说水和油脂都容易被皮肤吸收,其规律是: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体石蜡.
(4)护肤物质的浓度 一般来说浓度越高,越易被吸收,但价格较贵,也易造成浪费.
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在水中和油脂中皆能高浓度溶解的护肤物质,加以水和羊毛脂的混合赋形剂制成水包油或油包水的霜类护肤品最易被吸收.
皮肤的表面是由完全角化的角质细胞组成的角质层.角质细胞是基底细胞不断分化,经历棘层、颗粒层逐渐移行到角质层形成的,扁平形没有细胞核,并不断崩解脱落,形成所谓的“ 皮屑”.这个演变过程的时间称为表皮生长周期,约需3~4周,又称表皮换新率.角质层与其表面皮脂和水分乳化形成的皮表脂质膜共同构成了皮肤最表面的屏障保护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保护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免受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损害,如摩擦、牵拉、挤压、冲撞等机械性损伤,电击、光照、磁场、等物理性损害,酸、碱腐蚀等化学性损伤,尤其是致密的角质层能有效地防止直径200nm以上的细菌和病毒进入皮肤内,另外皮表脂质膜内的游离脂肪酸,使皮表pH值偏酸,对许多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而使机体免受微生物的侵袭.另一方面,角质层的半通透膜特性能够很好地防止体内营养物质的丧失,成人通过皮肤而丢失的水分每天约有240~480ml,但如果将角质层去掉,水分的丧失将增加10倍以上.
可见我们洗澡时用搓澡巾用力擦洗皮肤,常常使尚未完全角化的角质细胞过早剥脱,甚至将角质层完全剥脱,露出鲜红的颗粒层或棘层皮肤,使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大大减弱,机体很容易遭受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损害,而长期下来也容易加速皮肤的老化,所以不提倡用搓澡巾洗澡.
皮肤的再生
皮肤受损伤后,其再生过程和修复时间,因受损的面积和深度而有很大的差别.小而浅的损伤,由于表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数天就能愈合,也不形成瘢痕.较大而深的损伤,其再生过程则较长.创伤后首先是凝血和止血,并出现炎症反应,众多的中性粒细胞进入局部,清除细菌.随后出现许多巨噬细胞,清除损坏的组织,并释放几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生长,生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细嫩的结缔组织,其中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少,毛细血管丰富.创伤后不久,伤口周围的表皮细胞增殖并迁移到伤面.伤面残留的汗腺和毛囊的上皮也能增殖,形成覆盖伤面的上皮小岛,参与表皮再生.最后伤面全由新生的表皮覆盖,并渐形成正常的表皮.肉芽组织也渐由纤维致密的结缔组织替代.如创伤面积大,常需在伤面移植皮肤,以协助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