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新课程报语文导刊38期综合测试题(6)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8 23:15:42
八上新课程报语文导刊38期综合测试题(6)答案
第38期A2、A3版参考答案
《诗四首》
1.A(秽huì)
2.C(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3.(1)①潜 元亮 东晋 诗人②摩诘 唐代 诗人 山水诗 ③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浪漫主义 诗仙 李杜④宋 诗人 去非 简斋(2)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④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4.五言律诗 记叙 描写
5.征蓬出塞 大雁北归 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 奇特壮美 苍凉孤寂
6.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是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抒发了内心的寂寞伤感之情.
7.“直”写出了“孤烟“的挺拔坚韧,刚直有力.“圆”烘托出长河杳无尽头,大漠空旷辽远,清晰地刻画塞外旷远荒凉的壮观景象.
《湖心亭看雪》
1.C(芥jiè)
2.B(白:白色)
3.A(炉火:带着火炉,名词活用作动词.)
4.(1)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4)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廊,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2)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3)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下伏笔.
6.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大小、状貌,创造出人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7.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也是辟出另一境界,表现了作者喜逢知己的情感.
8.(1)译文是“全”.(2)“一”是数词,与后面的量词组合翻译的时候放在了相应的名词前面.译文是“一点湖心亭的轮廓”.(3)“一”是数词,和名词组合,省略了量词,在翻译的时候补充量词.译文是“一个人”.
9.这篇短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
第38期A4版参考答案
1.(1)qióu—qiú(2)chù—jiù (3)shù—sù(4)shǔ—zhǔ
2.D(A项“自”分别解释为:在;自从.B项“属“分别解释为:连续;类似.C项“白”分别解释为:白色;酒杯.D项“是”都解释为:表示判断动词,是.)
3.(1)便引诗情到碧霄(2)箫鼓追随春社近(3)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①把“并且”改为“和”. ②而有的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5.示例:来到漓江之畔,我被它的碧水萦回所倾倒,痴迷倒影的神姿.
6.示例:长江三峡素有“山水画廊”的美誉,两岸高峰夹峙,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岸上树木苍翠,遮天蔽日,峭壁上悬泉瀑布,石壁间猿鸣阵阵.春、夏、秋、冬各具韵味,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令人心驰神往.
7.(1)想要(2)考虑、想到 (3)于是、就(4)共同、一起
8.(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从大处落笔,抓住瞬间的感觉,把冷月清光写到极处;运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
9.示例:月光悄悄进门来了,它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相伴,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于是作者睡意全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而迎.
10.“闲人”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吾两人者”指苏轼和张怀民.表达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1.(1)端午节(2)重阳节(3)清明节(4)春节
12.示例: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日缺少新的活力.
13.(1)逆流而上(2)辨不清 (3)横贯(4)的样子
14.(1)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全叫做涧.(2)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
15.侧面描写 突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16.作者运用博喻的手法,通过多个比喻来形象地表现怪石的诡异形态,给人以直观的印象.
17.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过龙井山再走几里路,一股清凉澄澈的溪流映入眼帘,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发源于杨梅坞.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溪流是流经万山丛的.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象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两倍.
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子.
山上茶树多,枫树多,松树多.走过了小石桥,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异.春笋开始脱壳,在岩顶上随风摆动,像是老人稀稀的头发.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形状有的像橱柜,有的像桌子,有的像一函书的形状.向树林顶上望去,淡淡地罩着云气.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
这次游览是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和我同游的,是达县人吴小村,长乐人高凤岐、钱塘人邵伯炯.
18.写作提示:补全题目后,以游踪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描写景物融入自己的感情,情景交融.
《诗四首》
1.A(秽huì)
2.C(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3.(1)①潜 元亮 东晋 诗人②摩诘 唐代 诗人 山水诗 ③太白 青莲居士 唐代 浪漫主义 诗仙 李杜④宋 诗人 去非 简斋(2)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④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4.五言律诗 记叙 描写
5.征蓬出塞 大雁北归 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 奇特壮美 苍凉孤寂
6.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是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抒发了内心的寂寞伤感之情.
7.“直”写出了“孤烟“的挺拔坚韧,刚直有力.“圆”烘托出长河杳无尽头,大漠空旷辽远,清晰地刻画塞外旷远荒凉的壮观景象.
《湖心亭看雪》
1.C(芥jiè)
2.B(白:白色)
3.A(炉火:带着火炉,名词活用作动词.)
4.(1)这一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2)(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4)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廊,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1)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2)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3)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下伏笔.
6.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大小、状貌,创造出人与自然合一的美好境界.
7.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也是辟出另一境界,表现了作者喜逢知己的情感.
8.(1)译文是“全”.(2)“一”是数词,与后面的量词组合翻译的时候放在了相应的名词前面.译文是“一点湖心亭的轮廓”.(3)“一”是数词,和名词组合,省略了量词,在翻译的时候补充量词.译文是“一个人”.
9.这篇短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
第38期A4版参考答案
1.(1)qióu—qiú(2)chù—jiù (3)shù—sù(4)shǔ—zhǔ
2.D(A项“自”分别解释为:在;自从.B项“属“分别解释为:连续;类似.C项“白”分别解释为:白色;酒杯.D项“是”都解释为:表示判断动词,是.)
3.(1)便引诗情到碧霄(2)箫鼓追随春社近(3)晓雾将歇 沉鳞竞跃(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5)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①把“并且”改为“和”. ②而有的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5.示例:来到漓江之畔,我被它的碧水萦回所倾倒,痴迷倒影的神姿.
6.示例:长江三峡素有“山水画廊”的美誉,两岸高峰夹峙,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江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岸上树木苍翠,遮天蔽日,峭壁上悬泉瀑布,石壁间猿鸣阵阵.春、夏、秋、冬各具韵味,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令人心驰神往.
7.(1)想要(2)考虑、想到 (3)于是、就(4)共同、一起
8.(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从大处落笔,抓住瞬间的感觉,把冷月清光写到极处;运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
9.示例:月光悄悄进门来了,它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相伴,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于是作者睡意全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而迎.
10.“闲人”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吾两人者”指苏轼和张怀民.表达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1.(1)端午节(2)重阳节(3)清明节(4)春节
12.示例: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日缺少新的活力.
13.(1)逆流而上(2)辨不清 (3)横贯(4)的样子
14.(1)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全叫做涧.(2)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
15.侧面描写 突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16.作者运用博喻的手法,通过多个比喻来形象地表现怪石的诡异形态,给人以直观的印象.
17.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过龙井山再走几里路,一股清凉澄澈的溪流映入眼帘,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溪水发源于杨梅坞.我沿这条溪流上行,是从龙井开始的.溪流是流经万山丛的.这些山并不陡峭却很多沟壑,山脚相互交叉,树木丛生,茂盛苍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径.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见东边又看不见西边;前面象是路阻断了,走上去却发现有路.凡是水没有流进溪的都叫做涧,一共有十八条涧,正好是九条溪的两倍.
我往上走,遇到涧就停下细看.流过山涧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块横阻在中间.流水和石块撞激,使水面的水草来往舞动.溪流宽有四五尺,水浅的地方是浅滩,水从草丛中流过去;稍深一点的地方,虽然水积得深,但还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子.
山上茶树多,枫树多,松树多.走过了小石桥,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异.春笋开始脱壳,在岩顶上随风摆动,像是老人稀稀的头发.怪石重重叠叠,在山腰隐现,形状有的像橱柜,有的像桌子,有的像一函书的形状.向树林顶上望去,淡淡地罩着云气.杜鹃花正盛开,点缀着山路.太阳一时被岩石遮住一时又露面.我们走出山坳,已经是中午了.
这次游览是在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初六.和我同游的,是达县人吴小村,长乐人高凤岐、钱塘人邵伯炯.
18.写作提示:补全题目后,以游踪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描写景物融入自己的感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