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政府职能有什么变化,要求500字左右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8:48:46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政府职能有什么变化,要求500字左右的,
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由改革前的管制型政府向今天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我国政府职能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位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做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即由原来重阶级统治职能转向重经济管理职能.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都把发展经济置于中心地位,政府工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可从历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看出.197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后7年中,每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政府经济建设的核心责任.1987年以来的10年中,每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反复强调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199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政府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199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党和国家在处理国内外一系列复杂问题时,始终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顺乎潮流,合乎国情,深得民心的.天下事错综复杂,风云变幻,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③
(二)改变政府管理方式.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改变行政审批方式.审批是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基本手段和方式.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通过“三定”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以来,不少省、市政府也着手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审批制度.如广东省政府于1999年7月制定《广东省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对省直机关68个部门和单位的审批事项逐一进行重新论证.通过清理,省政府各部门原有审批、核准事项1972项减为1205项,减幅39%,其中审批事项由1392项减为514项,减幅63%.这一改革有利于政府从繁忙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使政府管理方式真正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各部门的分割管理转变到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大行业管理上来.2)改变单纯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用单一的以纵向垂直和指令性为特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是传统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为辅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又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转变,这种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开始发生改变.一方面,行政手段还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市场手段得到更多、更广泛的运用.具体表现为:指令性计划已减少到极低限度,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逐步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正在建立、健全.
(三)划分管理权限,调整政府行政权力结构.包括对政府系统内部和外部关系进行调整.(1)调整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针对经济体制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集中于上级政府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分权为导向的改革.如实行以“简政放权”或“放权让利”为思路的改革,实行计划单列体制等.针对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集中于上级党委的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以党政分开为导向的改革.这些改革使地方与下级政府在财政、行政和政治上都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2)调整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权力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其一,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经过多年的承包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革,政府直接插手生产经营的权力受到极大削弱,生产经营权基本下放给企业.其二,把国有资产所有权与公共行政权分开.通过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3)调整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包括综合经济部门之间、综合经济部门与专业经济部门之间、非经济部门之间的权力调整.如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对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进行了重新划分,涉及相互之间的职权调整有100多项,解决了一批部门间关系长期不顺的问题.④
(四)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把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到党的十四大前,我国经济体制处在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过渡时期.与之相适应,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无所不包的状况开始发生改变.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实现政企职责分开、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问题,对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作了具体规定.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及1989年以后的地方机构改革试点,就是以转变政府经济职能为中心进行的.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今后十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规划和宏观调控目标,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地区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做好综合平衡,协调重大比例关系,综合配套地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的运行.党的十四大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进行了多次改革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我国政府职能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位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做出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战略决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即由原来重阶级统治职能转向重经济管理职能.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府都把发展经济置于中心地位,政府工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可从历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看出.197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指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后7年中,每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政府经济建设的核心责任.1987年以来的10年中,每次《政府工作报告》都反复强调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199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政府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199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五年,党和国家在处理国内外一系列复杂问题时,始终坚持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这是顺乎潮流,合乎国情,深得民心的.天下事错综复杂,风云变幻,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能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③
(二)改变政府管理方式.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改变行政审批方式.审批是传统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基本手段和方式.自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通过“三定”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以来,不少省、市政府也着手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审批制度.如广东省政府于1999年7月制定《广东省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对省直机关68个部门和单位的审批事项逐一进行重新论证.通过清理,省政府各部门原有审批、核准事项1972项减为1205项,减幅39%,其中审批事项由1392项减为514项,减幅63%.这一改革有利于政府从繁忙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使政府管理方式真正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各部门的分割管理转变到宏观管理、间接管理、大行业管理上来.2)改变单纯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方式.用单一的以纵向垂直和指令性为特征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是传统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为辅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又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转变,这种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开始发生改变.一方面,行政手段还在相当程度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市场手段得到更多、更广泛的运用.具体表现为:指令性计划已减少到极低限度,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逐步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正在建立、健全.
(三)划分管理权限,调整政府行政权力结构.包括对政府系统内部和外部关系进行调整.(1)调整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针对经济体制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集中于上级政府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进行以分权为导向的改革.如实行以“简政放权”或“放权让利”为思路的改革,实行计划单列体制等.针对政治体制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集中于上级党委的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以党政分开为导向的改革.这些改革使地方与下级政府在财政、行政和政治上都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2)调整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权力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政企分开.其一,把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经过多年的承包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革,政府直接插手生产经营的权力受到极大削弱,生产经营权基本下放给企业.其二,把国有资产所有权与公共行政权分开.通过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管.(3)调整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关系.包括综合经济部门之间、综合经济部门与专业经济部门之间、非经济部门之间的权力调整.如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对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进行了重新划分,涉及相互之间的职权调整有100多项,解决了一批部门间关系长期不顺的问题.④
(四)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把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放在突出位置.1978年到党的十四大前,我国经济体制处在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过渡时期.与之相适应,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无所不包的状况开始发生改变.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实现政企职责分开、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问题,对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作了具体规定.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及1989年以后的地方机构改革试点,就是以转变政府经济职能为中心进行的.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今后十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规划和宏观调控目标,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地区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做好综合平衡,协调重大比例关系,综合配套地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引导和调控经济的运行.党的十四大后,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转变政府经济职能进行了多次改革探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