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相见欢的译文翻译成小说或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9 03:59:39
相见欢的译文翻译成小说或文章
要在翻译中加以补充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见欢
【内容】: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2]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3]
【注释】:
[1]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2]离愁:指去国之愁.
[3]别是一般:亦做“别是一番”,另有一种之意.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作者小传】: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
相见欢
李煜.唐五代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人共语,独自登上楼台,唯见一弯残月映照,
凭栏望:孤月深秋下的院落中,只有梧桐孤立.
想要舍弃,却又思绪无限,心中都是说不完的
离别愁绪.
整首诗给人的感觉就是愁绪无限,作者当时表现
的是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但在现在可以表现很多感
情,孤独无助时可用,表达思念之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