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一道物理题,细节讲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物理作业 时间:2024/11/06 03:38:32
求解一道物理题,细节讲解.
1、(08全国卷1)Ⅰ.(6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
①物块的质量m1、m2;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物块B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________.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两物块各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吗?加速度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
.
但是,对AB 单 个 物 体 做受力分析,怎么能判断加速度大小一样???如何做受力分析???
我就是想知道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详细点么??
求教,实在不明白.
1、(08全国卷1)Ⅰ.(6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中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
①物块的质量m1、m2;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物块B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________.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两物块各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吗?加速度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
.
但是,对AB 单 个 物 体 做受力分析,怎么能判断加速度大小一样???如何做受力分析???
我就是想知道单个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详细点么??
求教,实在不明白.
第一问是1 2
这个问题如果单一物体分析时要知道隐含条件: 就是这个绳子是非弹性的 ,有了这个条件, 那在任何时刻 A的速率和B的速率是相同的. 在任何时刻速率相同的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的量值是肯定相同的(加速度就是单位时间速度的变化率 大小就是速率的变化量 方向是受力的方向)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质量大的一端会下降, 质量小的一端上升 ,所以不防我们设A的加速度为a ,那么B的加速度在量值上等于A与A方向相反 所以就是-a咯 如果我们知道m1 m2 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s所用的时间t 我们先可以得出加速度
对A分析得 s=1/2a*t*t
这样就得出a=2s/t*t
得出这个a后 你就得出了A的末速度, 也就知道了A的末动能E1, 同时A也B的速率相同方向相反 ,也就可以知道B的末动能E2 至于A和B势能的启示值和末值设了零势面自然就得出来了(分开来算再相加).
最后验证方法就是初始状态的势能(动能为零)等于末尾状态的动能与势能和
未安装公式编辑器 解释问题含糊 有无图片说明 实在抱歉 再次说下我学高中物理的经验 无聊时想想各种接触过的运动状态 勤推定理 公式 了解他们最根本的东西.胡乱说说 参考.
这个问题如果单一物体分析时要知道隐含条件: 就是这个绳子是非弹性的 ,有了这个条件, 那在任何时刻 A的速率和B的速率是相同的. 在任何时刻速率相同的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的量值是肯定相同的(加速度就是单位时间速度的变化率 大小就是速率的变化量 方向是受力的方向)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质量大的一端会下降, 质量小的一端上升 ,所以不防我们设A的加速度为a ,那么B的加速度在量值上等于A与A方向相反 所以就是-a咯 如果我们知道m1 m2 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s所用的时间t 我们先可以得出加速度
对A分析得 s=1/2a*t*t
这样就得出a=2s/t*t
得出这个a后 你就得出了A的末速度, 也就知道了A的末动能E1, 同时A也B的速率相同方向相反 ,也就可以知道B的末动能E2 至于A和B势能的启示值和末值设了零势面自然就得出来了(分开来算再相加).
最后验证方法就是初始状态的势能(动能为零)等于末尾状态的动能与势能和
未安装公式编辑器 解释问题含糊 有无图片说明 实在抱歉 再次说下我学高中物理的经验 无聊时想想各种接触过的运动状态 勤推定理 公式 了解他们最根本的东西.胡乱说说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