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关于荷花的文章加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7 22:50:16
关于荷花的文章加赏析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清水芙蓉,红颜少女,本非同类.然其青春、健康、美丽、纯真则相得而益彰.诗人故意将二者合为一处描写之,令其难分彼此,融洽无间.而少女们美丽、天真、活泼、顽皮、充满生活情趣的形象既可观可感,有声有色,又若隐若现,飘忽绰约,耐人寻味.歌者,采莲女也.闻歌而觉者,欣赏者也.《归田诗话》:"叶与裙同色,花与脸同色,故棹入花间不能辨.及闻歌声,方知有人来也."《唐诗笺注》:"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意所本.'向脸'二字却妙,似花亦有情.乱入不见,闻歌始觉,极清丽".
  采莲曲
  崔国辅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溆(xù;序),指水塘边.“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学上,很讲究“补衬”之色,以“金”色补衬其他颜色,则使和谐的色调更加光彩明艳.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在这一联中,“争”、“乱”二字,也运用是活而有力.“玉溆花争发”,这句是说,玉光闪闪的水塘之滨,绚丽芬芳的鲜花竞相开放.一个“争”字,把百花吐芳斗艳的繁茂之态写活了.“金塘水乱流”,塘水本不流动,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但由于有了几多采莲轻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一个“乱”字,写尽了青年男女们轻舟竞采、繁忙不息的劳动情景.诗人不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自见,只从水波蛇行回旋的乱流中,便可想见人物的活动情态.
  这些江南水乡的青年男女们天真活泼,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大胆炽热的追求:“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情侣们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又很担心水波再把他们分开,于是两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畏相失”,活现出青年男女两相爱悦的心理状态,写尽了情侣间的相互爱慕之情.
  诗人很善于捕捉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写得神态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小诗,它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再问: 这是抄的吧!
再答: 的确
再问: 这我不喜欢,要不然我还会问啊!
再答: 你是想要现代文章加我自己的赏析吗?
再问: 是.
再答: 荷塘夜景 在我老家的广了前有一个荷塘,我喜欢在夏天的晚上现赏月下的荷塘。 荷塘四周垂柳拂水,这些柳树还是我小时候哥哥种下的。今晚,我走在垂柳构成的“隧道”下,欣赏着荷塘的景色,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你看,一轮皎洁的圆月升起来了。月光照在水面上,银光闪耀,荷叶上的水珠像一盏盏璀灿的灯。一个个圆盘似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争相露出水面来。 现在正是荷花开放的时候,荷塘里的红荷花少,大部分是像白玉般纯净透明的白荷花。有的花儿已经开放,像观音的莲花座似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一支支小巧玲珑的火把;还有的只有一点大,但它出污泥而不染,别的花都高高地露出了水面,它却悄悄地躲在荷叶妈妈的怀里,又因为想见识一下这上面的世界,便偶尔露出了半边脸儿。 夜深了,四周没有什么动静,只听见荷塘里的鱼儿沙沙地吃草的声音。 啊!月色下的荷塘的景色真迷人。 赏析: 在这天晚上,我欣赏着荷塘的景色,一切都是那么幽静。夜晚本是月亮的天地,但她今晚却愿当荷花的陪衬,各种各样的荷花都在努力绽放着。 本文多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把荷花写的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富有人情,这荷塘夜景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