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5 19:04:33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简)
我要2个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完)
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
http://www.akcnc.net/fcak/hero/herodetils.asp?heroname=%CD%F5%B6%FE%D0%A1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3、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4、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5、赖宁
宁,英雄少年.14岁(指被评为“十佳少先队员”时,下同),四川石棉县人.他胸怀大志,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
赖于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生活无比热爱,他三次救火而不留姓名;他有着远大志向,要做像李四光那样的科学家;他坚持几年为家乡探险寻宝,利用节假日采集矿石标本,进行无线电实验.他求知若渴的进行学习,好追根寻底,有积极探求的进取精神.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
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表彰赖宁的崇高精神,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做出决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号召全国各族少年向赖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