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南水北调工程、京杭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的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09:32:40
南水北调工程、京杭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的关系?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线,其中东线就是借助京杭大运河现有河道和已有的湖泊调水,元朝大运河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附资料:
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东线工程规划简介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规划总调水规模148亿立方米,分三期实施.
东线第一期工程:主要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亿立方米(规模500立方米每秒),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向山东年供水16.8亿立方米);同时加强污水治理,完成江苏、山东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于2006~2007年实现东平湖水体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的目标.
中线工程规划简介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总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分两期实施.
中线第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库大坝按正常蓄水位170米一次加高,随着水库蓄水位逐渐抬高,分期分批安置移民;兴建从陶岔渠首闸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67公里总干渠和154公里天津干渠;在汉江中下游兴建兴隆水利枢纽、引江济汉、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4项治理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需加强丹江口水库周边及其上游地区的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保证水库水质安全.
西线工程规划简介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规划总调水规模170亿立方米,分三期实施.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六省(自治区)的缺水问题.随着调水量的不同,受水区范围也有所不同.结合黄河上的大柳树水利枢纽等工程,除供水黄河流域外,还可以向黄河流域邻近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第一期工程:达贾线从大渡河支流阿柯河、麻尔曲、杜柯河和雅砻江支流泥曲、达曲5条河流联合调水到黄河贾曲,多年平均可调水40亿立方米.
进水口水位为3620米,出水口水位为3442米.由五座大坝、七条隧洞和一条渠道串联而成.最大坝高123米,最长洞段73公里,最大洞径9.6米.输水线路总长260公里,其中隧洞长244公里,渡槽0.12公里,明渠16公里.
南水北调工程效益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经过5-10年的建设,将使北方受水地区增加134亿立方米的供水能力.这项工程的效益主要体现在:
第一,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新型的运行机制,促进受水地区加大节水、治污的力度,逐步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能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改善当地饮水的质量.
第四,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关系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程一直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全国人民乃至国际有关人士对这项工程也非常关注.参加这项工程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建设者,要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始终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历史使命.
南水北调的工程建设,要继续发扬科学民主,按科学办事,按规律办事,按规程办事.继续倾听和吸收各方面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和优化工程实施方案,采用先进合理的科学技术,严格管理,使这项工程经得住历史、科学和群众的考验.
所有的工程建设者,都要对每一项设计、每一项建设高度负责,慎之又慎,做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把这项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建成世界一流的造福子孙的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
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东、中、西三条线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证,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遏止并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对三条线路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经研究后认为:采取必要措施后,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不影响工程决策.
(一)东线工程
1994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通过水利部预审.针对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其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
由于长江径流量大, 调引水量小,调水对引水口以下长江水位、海水上溯、河道淤积、河口拦门沙的位置和长江航运等影响甚微.经物理和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长江下游(大通站)平均流量小于5500立方米每秒时;长江口拦门沙位置将上移3公里.若东线工程抽江规模达1000立方米每秒时,为防止在枯水期加重长江口地区的海水上溯,规划提出当长江大通站出现小于9000立方米每秒时,采取“避让’措施,减少抽江流量或暂停调引江水.三峡工程建成后,枯季流量平均增加约2000立方米每秒,可进一步减轻枯水期调水对长江口海水上溯的影响.
2、关于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问题
目前,黄淮海平原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的经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仍属补水性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
3、关于血吸虫病区北移
根据现场对北纬33°15′以北地区自然环境中钉螺的生存和繁殖实验以及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证明,因气候原因,大规模调水不会将南方的血吸虫病区扩散到北纬38°以北地区.
(二)中线工程
1995年已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并经原国家环保局审查同意.由于加高丹江口大坝,改变了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削减了洪峰流量,对中下游的防洪有利,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主要评价结论如下:
1、移民环境问题
由于丹江口水库淹没耕地20万亩和移民22万人(1990年调查),数量较大,如全部就地安置移民,将会加大库区环境压力,除就地安置一部分移民外,还可采取综合措施和外迁移民到新增灌区安置等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2、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占丹江口坝址断面径流量的1/3,占汉江流域径流量的22%,可能会引起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变化,采取综合补偿措施后,可以基本消除不利影响.
3、对中下游航运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河道水位将下降0.6至1.0米,对航运和沿江的引水有一定影响,采取建设梯级枢纽后可以消除.
4、对下游河道造床运动的影响
调水130—140亿立方米(引水规模500立方米每秒),对汉江中下游出现800—1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数减少约20天,出现1000—3000立方米每秒的天数减少约100天,对汉江下游河道冲淤和环境容量有一定影响,采取引江济汉(引水500立方米每秒)补水,可以避免或减轻其不利影响(图12).
5、第一期调水对环境影响不大
中线第一期工程的调水规模为80—90亿立方米.丹江口大坝加高后,丹江口水库由年调节改善为不完全多年调节,增加调节库容116亿立方米.通过合理调度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调水对汉江中下游水位的影响不大,对枯水期的水位还有所改善,可保持现有水电站发电效益.
(三)西线工程
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三条河的径流量约221亿立方米,西线工程初步规划三条河年平均调水量为120~170亿立方米,占这三条河总径流量的54~77%,对下游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西线工程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因子有待进一步明确,西线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及其相应的减免措施将逐步提出.
(四)东、中线工程对长江口的综合影响
东线、中线的总调水规模为260—320亿立方米,占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3%左右,对长江口枯水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通过适当的避让和调度措施,如东线工程在枯水期利用调蓄工程向北送水,暂仃抽取江水,加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巨大调蓄作用,可保证长江口枯水期流量不小于现状.
东线应急(第一期)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总调水量为120亿立方米左右,仅占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25%,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存在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影响是主要的.对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有显著改善,对调水区的生态环境虽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更多请看:http://www.nsbd.gov.cn/zx/gczs/20040509/)
京杭大运河:http://baike.baidu.com/view/17593.htm
元朝大运河:http://baike.baidu.com/view/931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