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3:04:36
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经济建没的重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为此,一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么,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呢?
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实现工业化;二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推进信息化,而不是把信息化的任务推向未来;三是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四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尽力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不是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业发展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把速度同质量、效益、结构等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使我国工业真正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把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消费需求能力的提高协调统一起来,把工业增长建立在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把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同实现充分就业协调统一起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和利益,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当前发展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衔接和统一起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走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变革土地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内容提要】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取消农业税、优待农民工、免除学杂费等等,并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三农问题的解决还要靠农民自己.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不彻底变革现有的土地制度,三农问题就无从谈起.只有土地制度的变革,才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全社会关注三农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农村改革走过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农村依然落后,农民依然贫穷.因此,有了李昌平“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上书,有了《中国农民调查》里“看到了想不到的贫穷,想像不到的罪恶,想像不到的苦难,想像不到的抗争,想像不到的感动和想像不到的悲壮”的描述.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为了尽快解决三农问题,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措施,其内容涉及到农民工权益、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义务教育、农民工培训等等.更让亿万农民惊喜地是,在继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有媒体称,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农业税走入历史,中国农民告别了皇粮国税,是农村社会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在一些人看来,中国城乡税制的统一,农民负担的进一步减轻,破解三农难题便会指日可待.
但是,三农问题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中国社会二元政治和经济架构的开成更不是一日之寒.我们不难看到,党和政府的惠 农政策的确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农业税的取消实实在在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然而,如果没有一个新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作为保障,走进后农业税进代的中国农民们,如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还将是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因为三农问题的症结不在于负担重和增收难的问题.负担重和增收难只是三农问题的表象,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造成农民负担重和增收难的农村现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汽车零件玩出来的花样行政侵夺科学的灾难美女博客决赛进行中国外储全球第一
因此,不变革现有的农村政经体制,不交农业税和吃着粮补的农民们也不会富裕起来.你既使宣布给他们“国民待遇”,但这种待遇对于中国农民们来说也无疑于水中明月,镜中鲜花.
我们知道,1978年冬天,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们立下的一张字据,揭开了中国农村伟大历史变革的大幕.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和创造,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棉油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然而,引发中国社会变革的农村改革,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之后,二十多年来面貌依旧,竟然停滞不前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先于城市经济改革的农村改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大大落后于城市改革.曾经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前进的农村变革,在进入新的世纪后,已经成为需要进行再次革命的对象.对此,杨继绳先生在《邓小平》一书中指出:“从1978年到1984年这一阶段的改革是很成功的.但是,这种成功使人对中国的农村问题得出了过于乐观的结论,认为中国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同时对农村市场化和非产业化的发展带来的新形势认识不足.因而在政策上出了偏差,使农村改革一度停顿,农村形势出现逆转.”
1995年,笔者在乡镇工作时,曾经接待过在中原大地访问的学者曹锦清教授.后来他在所著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书中收录了和我的谈话.我当时认为,农业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走到它的尽头.这就是说,它的潜力已发挥殆尽,如果继续维持这一制度,中国的农业已无进一步发展之可能.因此必须对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土地私有化.
农村改革之初,依附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民们对联产承包责任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正是由于这个体制的实行,不但使亿万农民解决了温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生产和生活的自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大大进步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但它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的归属问题,而是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界定在承包二字之上.它告诉我们,农民承包的是国家的土地,而不是拥有土地.如果说农民的贫困源自于权力的贫困的话,那么,这种权力的贫困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成为自己脚下这块土地的主人.没有土地这个重要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中国农民,不可能以巨大的热情去经营土地,尽管他们对土地的热爱胜过热爱自己的生命.
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领中国社会变革之先,为改革开放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它的继续存在却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的实行,曾经使衰败的农村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而二十多年来农村改革的停滞不前,使原本难以破解的三农难题变得愈来愈难以破解.有人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并不困难,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强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农村社会各种服务和保障体系,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诚然,以上方针政策的实施将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但却不能解开三问题的死结.我们必必须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造成的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模式,已大大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要求发生了激烈冲突.而三农问题的所有表象,都是这种激烈冲突的外部表现.
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三农问题已经将农村社会的深入变革再次推到了历史的前台.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决了亿万中国农民的温饱的话,那么,解决三农问题所引发的农村社会的深层次改革,将会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成为现实.
3.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是我们推进城镇化建设总的工作要求,也是城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可依托的平台,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战略性课题.
一、龙州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目前龙州县城镇人口约为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27万人的22%,城镇化水平约为22%,远低于全区发展水平.总的来说,龙州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是:一是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按照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合理比值0.56计算,2005年龙州县工业化率为47.55%,城镇化率应是26.63%,而实际上只有22%,相差4.63个百分点.二是乡集镇规模小,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全县12乡镇除龙州镇和水口镇外,其它乡镇城镇人口均少于2000人,有的甚至低于500人水平.由于集镇人口少、规模小,整体素质比较低,聚集效应发挥不出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集聚企业的能力低.三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滞后.小城镇布局分散,内部各功能区布局不够合理,公共设施普遍落后,小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低.同时管理粗放,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小城镇管理机制,"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
龙州县城镇化建设的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一是对城镇化的认识不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如何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非农化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存在重经济建设、轻城镇建设,重经济管理、轻城镇管理,重工业化、轻城镇化的问题.二是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支撑薄弱,推动力量不足.支撑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推动力是民营企业和私有制企业.但是龙州县各乡镇除龙州镇、水口镇等乡镇外,其它的基本没有什么企业,服务业发展层次低,大都属于批发零售、个体运输业,对乡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致使小城镇发展缺少必要的工业经济依托.三是推进城镇化的体制、制度跟不上发展需要.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动,多数农民的意识停留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上.同时,进城农民在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医疗等相关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乡居民权利的不平等,城镇化的拉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政策,不少农民不愿因身份转变而放弃拥有的土地收益和生育上的优惠,有的甚至出现回迁现象,导致了农民进城的推力不足.
二、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
龙州县作为农业县,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产业聚集,才能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打好的基础.通过"十五"计划的实施,龙州县的经济社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这些因素,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提供了有利条件.龙州县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从龙州县的实际出发,科学定位,强化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和城镇发展水平,构建龙州县小康社会的城镇发展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50%,城镇生产总值要占全县80%以上,形成以县城(中心城市)、水口(次中心城市)为核心,各乡镇为基础,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总格局.
(一)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城镇的定位是城镇化发展的首要前提,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未来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和成败.县城作为中心城市,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中心.根据龙州县城的自然条件和基础,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合作为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前景分析,龙州县城可以发展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结合部地带具有承接国际陆路大通道贸易经济和产业功能的全县中心城市,以发展国际贸易服务,加工业和旅游业为主体,开放式、生态型边境重要城市.水口镇直接面向越南及东盟地区,是国家一类口岸所在地,因此定位为次中心城市,是服务于口岸经济区的开放性、服务型口岸城市.同时把根据县域经济布局,把各乡镇作为服务于农村,能够带动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小城镇进行建设.
(二)切实抓好城镇建设规划.城镇规划是城镇化建设的龙头,是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处理资源、人口、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考虑,具有区域性特色.规划是城镇的灵魂,一座没有规划的城市注定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必须从长远着眼,立足实际制定好城镇发展的规划,科学地处理和协调好城镇的各种功能,解决好城镇化进程出现的各种矛盾,确保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综合考虑龙州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当前首先着重抓好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的重新修编和水口镇的城镇建设规划(包括口岸建设规划和口岸经济区规划),科学谋划城镇发展的功能布局、市政建设、城镇管理等方面,切实把城镇建设的相关要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统筹考虑进去.同时,还要按照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抓好各乡镇建设的规划编制.
(三)突出抓好重点城镇建设.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遍地开花,而是突出抓好中心城镇建设,以带动其它城镇建设发展,逐渐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就龙州县来说,重点是抓好县城中心城市和水口次中心城镇建设,力争到2020年,将县城建设成为拥有10万人左右,15平方公里规模的现代新兴城市.水口镇发展到人口6万人左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的规模.同时统筹推进各乡镇建设,形成以县城和水口两个中心城市为中心,各乡镇为基础,辐射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城镇体系.
(四)多元化筹集城镇化建设资金.龙州县是吃饭财政,很难挤出资金用于城镇化建设.因此,就要转变思路,创新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更多地向市场要资金.要建立有利于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形成良性的融资机制,特别要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以地聚财,滚动发展,为城镇化发展奠定经济基础.目前,龙州县已成立了城市公共投资有限公司,要充分发挥好这个融资平台,把城镇开发项目包装好,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扶持,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五)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只有工业和服务业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增强城镇吸纳就业,集聚人口的能力.否则,城镇化的发展只能是一个空壳.因此,要大力抓好县城和水口两个工业园区建设,在龙水、龙夏二级路沿线筹建这两个工业园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功能、综合开发、分步实施"的要求,年内实现水、电、路、迅四通,并以园区为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工业企业进驻集中发展,不断地壮大全县的工业经济.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扩大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力的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六)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疏通农村向城镇人口流动和迁移渠道,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县以下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女子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观,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就业问题.城镇化的重点在于减少农民,但最主要的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问题.如果让进城的农民成为城镇贫民,就与城镇化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要始终把农民就业问题作为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与城镇并重的发展战略,落实和完善促进农民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要善待进城农民,倡导人文关怀,让农民获得与城镇人一样平等的"国民待遇".
(二)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着力用城市文明带动农村文明,提高农民素质.当前,龙州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远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的需要.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要积极用城市文明改造农村文明、带动农村文明,教育农民认识"科教兴家"、"科教致富"的道理,自觉克服困难进行智力投资,形成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队伍,以适应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三)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做到集约用地和保护用地.龙州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边陲古城,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必经要以保护好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为前提条件,留存边关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韵.要做好土地开发规划,充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做到集约用地和保护用地并重,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问题.要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杜绝土地使用粗放,违法使用土地,损害农民合法利益等问题的发生.
(四)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统筹抓好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城镇建设的同时,决不能忽略农村的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了"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必须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村镇规划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科学规划,依靠群众,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建设完成一批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