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你应该还知道一些像钱学森这样为了建设新中国,而放弃金钱、地位、名誉的人,试着举几个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0/06 14:03:06
你应该还知道一些像钱学森这样为了建设新中国,而放弃金钱、地位、名誉的人,试着举几个例子.
王淦昌
王淦昌(1907—1998)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江苏常熟支塘镇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
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第三
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41年,他独具卓见地提出了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1959年,他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把人类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1984年,他又领导开辟了氟化氪准分子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新领域.
王淦昌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由于他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和国防建设的卓越贡献,曾荣获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项重要奖励.
王淦昌非常关心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事业的发展.1986年3月,他与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一起提出了对我国高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建议,在邓小平的亲自批示和积极支持下,国务院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高技术发展的“863计划”,为我国高技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王淦昌于1998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中国实验物理学家,浙江省吴兴县.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37年赴法国留学,在约里奥•居里夫妇指导下,在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进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工作,1940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1942年底赴里昂等待乘船回国,由于太平洋航线中断,他滞留里昂大学任教,1944年和1947年起先后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研究导师,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奖金.1948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和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历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计划局副局长、局长,学术秘书处秘书长,1956—1978年任副秘书长、1958年任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8—1984年任副院长;1955年受聘为数学物理学化学部(现为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特邀顾问.1956—1978年还担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1年起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被选为理事长.1978年被遴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92年6月28日0时28分于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彭桓武
在《我的一生和我的观点》一书中玻恩提到:“在我的学生中有四个很有才华的中国人;其中之一是黄昆...”,另外三人是彭桓武、程开甲和杨立铭.
彭桓武1915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38年秋赴英在爱丁堡大学随玻恩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47年底回国.玻恩在他的著作《我的一生》中回忆说:“我的第一个中国学生是个矮小而强壮的小伙子,名叫彭(桓武).他天赋出众...我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理论问题上出了一个错,错误找出来后,他非常沮丧,以致决定放弃科学研究,代之以为中国人民撰写一部大《科学百科全书》,包括西方所有重要的发现和技术方法.当我说到我以为这对单个人来说是个太大的任务时,他回答道,一个中国人能做10个欧洲人的工作.他被任命为爱尔兰都柏林薛定谔高级研究院的教授,作为亥特勒(W.Heitler)的继任,...我想彭是得到欧洲教授职位的第一个中国人.几年以后他决定回中国,在走以前他来看望我们并和我们(指玻恩一家,本文作者注)一路到苏格兰西北高地的尤拉浦尔去,我们在那里度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几天.然后他离开了我们再没见过他,他也没写信来.”玻恩说:“彭除了他那神秘的才干外是很单纯的,外表象一个壮实的农民.”从玻恩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他对这位倔强的中国北方小伙子的喜爱欣赏与想念.彭先生在英国时与亥特勒合作做介子理论方面的研究,并由于在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1945年与玻恩分享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支杜加尔---布列斯班奖.回国后继续进行核物理研究,对分子结构提出了以电子键波函数为基础的计算方法.1956-1957年在他的领导下邓稼先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合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为中国核物理研究做了开拓性工作.
彭先生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中国核物理学家,1924年6月25日生于安徽怀宁,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其父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平,16岁随其姐来到四川江津念完高中.1941—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返北平,应聘于北大物理系任教.1948年到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念研究生,被选入“留美科协”总会干事会.新中国的诞生促使他决心尽早回到祖国.1950年8月,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九天,冲破重重险阻登上了回国轮船.1950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是我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委员.
1985年7月患直肠癌,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86年7月29日卒于北京,终年62岁. 还有很多很多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