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7 16:33:43
跪求高一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知识梳理】
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⒈天体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⒉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的)
地 球
地 月 系
太 阳 系月 球
银河系八大行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3.太阳系
a.中心——太阳
近日行星(类地行星)共向性—自西向东
b.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巨 行 星 共面性
远 日 行 星近圆性
c.小行星:火、木之间
d.卫星:土卫(最多)
二、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1.普通:从质量、体积、公转轨道、周期和方向来看,地球和其他行星(特别是_类地_行星)比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外部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的太阳光照
地球自身条件:3.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4.体积和质量适中(有大气)
5.有液态水
三、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2、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四、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
光球—— 黑 子
色球—— 耀 斑太阳活动周期11年
日冕——“太阳风”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
②对大气层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扰乱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
⑤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五、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自西向东,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
周期23时56分4秒,称1恒星日
24时,称1太阳日.365日6时9分10秒,称1恒星年
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没有线速度;角速度除了两极都为15度/小时,极点没有角速度.近日点为1月初,远日点为7月初
远日点速度最快(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近日点速度最慢(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不是固定的,而是有一定的直射范围,从而使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周年发生变化,进而划分了四季和五带.
六、知道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a.晨昏线(画法)
b.昼夜现象产生原因:不发光、不透明
c.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 周期:24小时
⑵时差
1°——4分钟
a.地方时15°——1小时
360°——24小时
b.时区24个
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一天)
新的一天从东十二区开始
国际日界线180°经线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 例如:长江河道向南偏.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不偏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230261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日期节气 直射点位置
3.21 春分 赤 道
6.22 夏至 北回归线
9.23 秋分 赤 道
12.22 冬至 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2)画出自传和公转方向 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 注明二分二至日
(3)地理意义
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21 春分
由赤道 向 两 极 递 减
9.23秋分 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
6.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12.22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3.21,9.23昼夜平分
6.22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12.22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赤道终年昼=夜=12小时
c.四季的变化
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
春季、秋季: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气候四季:
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d.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书P20五带图)
七、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内部圈层岩石圈外部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大陆较厚,大洋较薄,平均厚度17千米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分为外核和内核,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例题剖析】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
读图l,完成1一2题.
1.北半球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甲、乙两地
A.角速度甲大于乙 B.线速度乙大于甲
C.角速度相等 D.线速度相等
读地球自转示意图,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3-5题
3图中的中心是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 D本初子午线
4如果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示的节气是
A立春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5图中各地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6当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7.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为北半球 日(节气),太阳直射在 上.
(2)A、B、C三地中昼长夜短的是 ,昼短夜长的是 ,昼夜平分的是
(3)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4)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自转角速度等于15°/h的是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梳理】
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结合图理解太阳短波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成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
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对短波辐射的吸收较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放出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能被大气吸收.大气将一部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对大气起到了保温作用.
三、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表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受热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下沉.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这样同一个高度出现了气压差异,于是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形成热力环流.
四、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气压带7个分别分布在南北纬30、60、90度和赤道附近,风带6个分布在气压带之间,箭头方向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表现为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半球)北移,冬季(北半球)南移的规律.
五、理解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
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风向为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南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六、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纬度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分布:纬度30-40度之间大陆西岸
七、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不管冷锋还是暖锋,锋面上方是暖气团,锋面下方是冷气团.雨带的位置:①冷锋:锋后雨 ②暖锋:锋前雨.
分类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气温气压阴晴阴晴风气温气压阴晴
冷锋高低晴雨雪天气大风低高晴
暖锋低高晴多连续性降水不大高低晴
八、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低气压(气旋)空气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低气压(气旋)控制下阴雨天气.
高气压(反气旋)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下沉,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南半球逆时针旋转.高气压(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天气.
【知识梳理】
一、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
⒈天体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⒉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的)
地 球
地 月 系
太 阳 系月 球
银河系八大行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3.太阳系
a.中心——太阳
近日行星(类地行星)共向性—自西向东
b.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巨 行 星 共面性
远 日 行 星近圆性
c.小行星:火、木之间
d.卫星:土卫(最多)
二、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1.普通:从质量、体积、公转轨道、周期和方向来看,地球和其他行星(特别是_类地_行星)比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行星
外部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稳定的太阳光照
地球自身条件:3.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4.体积和质量适中(有大气)
5.有液态水
三、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2、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四、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
光球—— 黑 子
色球—— 耀 斑太阳活动周期11年
日冕——“太阳风”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
②对大气层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③扰乱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④引发自然灾害,
⑤两极地区形成极光.
五、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看逆时针,南极看顺时针自西向东,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
周期23时56分4秒,称1恒星日
24时,称1太阳日.365日6时9分10秒,称1恒星年
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没有线速度;角速度除了两极都为15度/小时,极点没有角速度.近日点为1月初,远日点为7月初
远日点速度最快(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近日点速度最慢(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
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不是固定的,而是有一定的直射范围,从而使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周年发生变化,进而划分了四季和五带.
六、知道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⑴昼夜交替
a.晨昏线(画法)
b.昼夜现象产生原因:不发光、不透明
c.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 周期:24小时
⑵时差
1°——4分钟
a.地方时15°——1小时
360°——24小时
b.时区24个
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 东早西晚,“东+西-”
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一天)
新的一天从东十二区开始
国际日界线180°经线
“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
(3)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气流;水流 例如:长江河道向南偏.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赤道——不偏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230261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日期节气 直射点位置
3.21 春分 赤 道
6.22 夏至 北回归线
9.23 秋分 赤 道
12.22 冬至 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2)画出自传和公转方向 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 注明二分二至日
(3)地理意义
a.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3.21 春分
由赤道 向 两 极 递 减
9.23秋分 由直射点纬度向两侧递减
6.22夏至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12.22冬至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b.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
3.21,9.23昼夜平分
6.22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昼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12.22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
南半球昼>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极昼
赤道终年昼=夜=12小时
c.四季的变化
天文四季:
夏季: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热
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冷
春季、秋季: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气候四季:
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d.五带的划分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书P20五带图)
七、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内部圈层岩石圈外部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大陆较厚,大洋较薄,平均厚度17千米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分为外核和内核,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例题剖析】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
读图l,完成1一2题.
1.北半球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中,甲、乙两地
A.角速度甲大于乙 B.线速度乙大于甲
C.角速度相等 D.线速度相等
读地球自转示意图,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3-5题
3图中的中心是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 D本初子午线
4如果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示的节气是
A立春日 B秋分日 C夏至日 D冬至日
5图中各地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6当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时,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运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运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运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运动
7.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为北半球 日(节气),太阳直射在 上.
(2)A、B、C三地中昼长夜短的是 ,昼短夜长的是 ,昼夜平分的是
(3)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4)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自转角速度等于15°/h的是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梳理】
一、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结合图理解太阳短波辐射使地面增温,地面成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
二、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对短波辐射的吸收较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后,放出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能被大气吸收.大气将一部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对大气起到了保温作用.
三、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表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受热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下沉.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这样同一个高度出现了气压差异,于是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形成热力环流.
四、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气压带7个分别分布在南北纬30、60、90度和赤道附近,风带6个分布在气压带之间,箭头方向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表现为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半球)北移,冬季(北半球)南移的规律.
五、理解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
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风向为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南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六、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纬度40-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
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冬季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分布:纬度30-40度之间大陆西岸
七、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不管冷锋还是暖锋,锋面上方是暖气团,锋面下方是冷气团.雨带的位置:①冷锋:锋后雨 ②暖锋:锋前雨.
分类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气温气压阴晴阴晴风气温气压阴晴
冷锋高低晴雨雪天气大风低高晴
暖锋低高晴多连续性降水不大高低晴
八、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低气压(气旋)空气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低气压(气旋)控制下阴雨天气.
高气压(反气旋)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下沉,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南半球逆时针旋转.高气压(反气旋)控制下晴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