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6:56:28
徐州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呢
为何自古兵家总争徐州?
自古以来,发生在徐州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最早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即彭伯寿征西河;最近的一次,即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9日.平均每十年左右,徐州这块地方就要打一回仗.就是在和平年代,徐州也有重兵把守并设立相当高级军事指挥机关.因此,把徐州列为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是名副其实的.那么,兵家为何争徐州?
地理位置———军事战略要地
东晋人认为,“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朱德元帅说:“徐州历史上就是决战的古战场.”古今军事家的观点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徐州之战,往往是关系到敌我双方盛衰的决战,而不是无关生死的一般战役.但徐州作为一国之都的时间,同具有4000多年战争史比起来,只是短短一瞬;为什么它的得失会对整个国家具有决定性作用呢?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用徐州人的话说,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
徐州位于东经116°23′—119°43′,北纬34°45′—35°3′.它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省.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
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
近现代的三次重要战争,足可以说明这一点.辛亥革命时,新军从武昌打到南京,但清政府并未跨台,并阻挠南北议和.孙中山便下令三路大军攻打徐州,然后挥师北进.就在革命军克复徐州的第二天(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宣布退位,南北遂告统一.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徐州曾发生多次激战,与军阀呈拉锯之势.蒋介石两度来徐,以此为大本营,与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在徐州城展开决战,终于取得胜利,并进而统一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共进行了三大战役,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是一次决定性战役.蒋介石的军队失败之后,兵溃如山倒,从此一蹶不振,最后导致其政权跨台.
交通便利———运兵神速
打仗,特别是打大仗,必须调动军队,而且兵贵神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军事部署.除调兵之外,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常识.在此条件下,交通条件便成为一个关键.如果谁占领了徐州,运兵、运武器、运粮草,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从古代起,徐州就有畅通的水路.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与东面有泗水环绕,西面有汴水流过.从泗水北上,可通金乡、曲阜、定陶;从汴水向西,可达开封、洛阳;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阴.这些由徐州可以通达的城市,当时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黄河决口,夺泗而流.元代之后,泗水纳入京杭大运河水系.到了明朝,就在徐州建码头了,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多达1.2万余艘.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建都北京,其粮食却取之长江下游,如这条水上大动脉一旦阻塞,北京便嗷嗷待哺,京师危矣.而徐州便是这条水上大动脉的必经之处.故徐州有“五省通衢”之誉,北上通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南下通浙江.徐州北关牌楼一带,古时便是大码头,而牌楼和鼓楼便是码头的重要标志.此处,数百年间均千帆竞发.
徐州的陆上交通,古代也比较便利,其标志之一,是有驿站穿境而过.驿站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用来中途换马、休息和住宿的地方.现徐州市铜山县利国镇,古代就叫利国驿.既然设驿站,公路自然就修得好.
到了近代,徐州又成了我国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和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在这里交会,使更大规模的更加快捷的运兵、运粮成为可能.
水路、陆路、铁路,在徐州编织了一个密集的网点,一旦打仗,军事家们便视为坦途.占领徐州之后,可调兵遣将,四面出击;朝发夕至,故不可不争.
物丰人众———容易征兵征粮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繁荣和发达.因为这里资源丰富,气候适中,“有地宜粮,有山宜林,有滩宜果,有水宜鱼”,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打仗和驻扎重兵时,粮草不成问题.徐州历来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兵源充足,况且徐州人崇尚武术,骁勇善战.自秦以来,徐州一带的农民起义战争就有50多起.他们起义的首要夺取目标便是徐州城.元朝至正十一年,萧县(一说邳州)人李二起义之初,便经秘密策划,突袭守城官兵,一夜占领徐州,并在天亮后竖起大旗,招兵买马,只10余天便有10万之众,他一面守城,一面派兵攻战了徐州各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确认的徐州革命烈士,就有8000人之多.
煤矿和铁矿是徐州丰富的矿藏,铁矿和煤矿.汉代,徐州便有皇帝设立的铁官,宋代设利国监和宝丰监,专管开矿炼铁之事.这是徐州军事实力的标志之一.谁拥有徐州,谁就拥有制造武器的重要资源,就地取材,以煤炼铁,以铁造兵器,打起仗来不就多了几分胜利的把握吗?
山围水绕———战术攻守要地
徐州呈山围水绕之势.苏轼当年在其《放鹤亭记》中写道:“彭城之山,岗岭四合”,徐州又是古汴水、泗水交流之地,黄河、大运河傍城而过.这种地势,宋人陈无已说:“彭城之地,兵家为攻守要地.”
徐州虽属黄淮平原,但鲁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势如仰釜.这些山在冷兵器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
既然如此,徐州周围山头便成为激战之地.楚汉西军曾大战九里山下.明朝的朱棣攻徐州时,也伏兵九里山.所以《水浒》中有“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句.北伐战争时,连近在城区的云龙山,也被蒋介石设置过前线指挥部.
自古以来,发生在徐州的战争,仅有记载的就多达400余次.最早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即彭伯寿征西河;最近的一次,即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9日.平均每十年左右,徐州这块地方就要打一回仗.就是在和平年代,徐州也有重兵把守并设立相当高级军事指挥机关.因此,把徐州列为中国兵家必争之地,是名副其实的.那么,兵家为何争徐州?
地理位置———军事战略要地
东晋人认为,“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朱德元帅说:“徐州历史上就是决战的古战场.”古今军事家的观点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徐州之战,往往是关系到敌我双方盛衰的决战,而不是无关生死的一般战役.但徐州作为一国之都的时间,同具有4000多年战争史比起来,只是短短一瞬;为什么它的得失会对整个国家具有决定性作用呢?这是因为,徐州的地理位置,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用徐州人的话说,他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
徐州位于东经116°23′—119°43′,北纬34°45′—35°3′.它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鲁南山地,南瞻江淮平原.它像一位巨人,立于一个制高点上,虎视眈眈,可督苏鲁豫皖四省.由此向东西南北挺进,都如高山流水势不可挡.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均属要害位置,适宜两军决战.
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
近现代的三次重要战争,足可以说明这一点.辛亥革命时,新军从武昌打到南京,但清政府并未跨台,并阻挠南北议和.孙中山便下令三路大军攻打徐州,然后挥师北进.就在革命军克复徐州的第二天(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宣布退位,南北遂告统一.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徐州曾发生多次激战,与军阀呈拉锯之势.蒋介石两度来徐,以此为大本营,与军阀孙传芳、张宗昌在徐州城展开决战,终于取得胜利,并进而统一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共进行了三大战役,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是一次决定性战役.蒋介石的军队失败之后,兵溃如山倒,从此一蹶不振,最后导致其政权跨台.
交通便利———运兵神速
打仗,特别是打大仗,必须调动军队,而且兵贵神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军事部署.除调兵之外,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常识.在此条件下,交通条件便成为一个关键.如果谁占领了徐州,运兵、运武器、运粮草,就没有多大困难了.
从古代起,徐州就有畅通的水路.南宋之前,徐州城的北面与东面有泗水环绕,西面有汴水流过.从泗水北上,可通金乡、曲阜、定陶;从汴水向西,可达开封、洛阳;沿泗水南下,可到淮阴.这些由徐州可以通达的城市,当时都很重要,有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时,黄河决口,夺泗而流.元代之后,泗水纳入京杭大运河水系.到了明朝,就在徐州建码头了,每年经徐州北上的粮船多达1.2万余艘.元明清三个朝代都建都北京,其粮食却取之长江下游,如这条水上大动脉一旦阻塞,北京便嗷嗷待哺,京师危矣.而徐州便是这条水上大动脉的必经之处.故徐州有“五省通衢”之誉,北上通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南下通浙江.徐州北关牌楼一带,古时便是大码头,而牌楼和鼓楼便是码头的重要标志.此处,数百年间均千帆竞发.
徐州的陆上交通,古代也比较便利,其标志之一,是有驿站穿境而过.驿站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用来中途换马、休息和住宿的地方.现徐州市铜山县利国镇,古代就叫利国驿.既然设驿站,公路自然就修得好.
到了近代,徐州又成了我国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和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在这里交会,使更大规模的更加快捷的运兵、运粮成为可能.
水路、陆路、铁路,在徐州编织了一个密集的网点,一旦打仗,军事家们便视为坦途.占领徐州之后,可调兵遣将,四面出击;朝发夕至,故不可不争.
物丰人众———容易征兵征粮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繁荣和发达.因为这里资源丰富,气候适中,“有地宜粮,有山宜林,有滩宜果,有水宜鱼”,有“丰沛收养九州”之说.打仗和驻扎重兵时,粮草不成问题.徐州历来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兵源充足,况且徐州人崇尚武术,骁勇善战.自秦以来,徐州一带的农民起义战争就有50多起.他们起义的首要夺取目标便是徐州城.元朝至正十一年,萧县(一说邳州)人李二起义之初,便经秘密策划,突袭守城官兵,一夜占领徐州,并在天亮后竖起大旗,招兵买马,只10余天便有10万之众,他一面守城,一面派兵攻战了徐州各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确认的徐州革命烈士,就有8000人之多.
煤矿和铁矿是徐州丰富的矿藏,铁矿和煤矿.汉代,徐州便有皇帝设立的铁官,宋代设利国监和宝丰监,专管开矿炼铁之事.这是徐州军事实力的标志之一.谁拥有徐州,谁就拥有制造武器的重要资源,就地取材,以煤炼铁,以铁造兵器,打起仗来不就多了几分胜利的把握吗?
山围水绕———战术攻守要地
徐州呈山围水绕之势.苏轼当年在其《放鹤亭记》中写道:“彭城之山,岗岭四合”,徐州又是古汴水、泗水交流之地,黄河、大运河傍城而过.这种地势,宋人陈无已说:“彭城之地,兵家为攻守要地.”
徐州虽属黄淮平原,但鲁南山地伸延至此,故境内岗岭起伏,群山环抱,势如仰釜.这些山在冷兵器年代,就如徐州城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徐州城外的河流,同样也有天然防御作用.
既然如此,徐州周围山头便成为激战之地.楚汉西军曾大战九里山下.明朝的朱棣攻徐州时,也伏兵九里山.所以《水浒》中有“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句.北伐战争时,连近在城区的云龙山,也被蒋介石设置过前线指挥部.
徐州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呢
徐州自古就是兵家战争之地,谁能告诉我徐州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呢?
结合《三国演义》,请问为何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
四川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什么四川是兵家必争之地?
兵家必争之地
世界上有那么多兵家必争之地 那么哪个地方时最最值得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哪个地方最是兵家必争之地
徐州是属于长江以南还是以北呢?
英语翻译我叫^^^,来自徐州.关于我的家乡呢,就不多做介绍了.因为我们班大多数人都是徐州老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来到这里,
东汉末年,州牧,刺史,太守哪个大?比如说徐州牧陶谦 ,那么徐州刺史是谁呢?这个几个职位各是什么样的
邳州是属于徐州吧?
5.19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为什么徐州会拉空袭警报呢?空袭警报的规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