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高中文言文助学与模拟57只70的翻译57.陈寔晓喻梁上君子58.萧何追韩信59.汉高祖论“三杰”60.东吴“四杰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1:43:45
英语翻译
高中文言文助学与模拟57只70的翻译
57.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58.萧何追韩信
59.汉高祖论“三杰”
60.东吴“四杰”
61.治本在得人
62.齐桓公登门访士
63.陆贽论人才
64.物各有短长
65.汉武帝下诏求贤
66.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67.唐太宗论举贤
68.何充直言不讳
69.吕僧珍不仗势
70.刘庭式娶盲女
高中文言文助学与模拟57只70的翻译
57.陈寔晓喻梁上君子
58.萧何追韩信
59.汉高祖论“三杰”
60.东吴“四杰”
61.治本在得人
62.齐桓公登门访士
63.陆贽论人才
64.物各有短长
65.汉武帝下诏求贤
66.宋仁宗重用王安石
67.唐太宗论举贤
68.何充直言不讳
69.吕僧珍不仗势
70.刘庭式娶盲女
57.
陈寔字仲弓,平时待人心平气和,公正不偏颇.乡人之间有所争执时,常找他评理.陈寔皆以真心来开导,说明事情是非对错,大家都受到感动说:「宁可被刑罚,也不愿被陈寔说一句不对.」
某一天夜里,有个小偷跑入他家,躲在屋梁上.陈寔暗地里看见了却没揪出来,只叫了孙子来,训勉说:「人不可以不好好努力,一个不善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但坏习惯养成后就会一直做坏下去,就像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样.」
小偷听了很惊讶,就赶快下来认罪.陈寔温和地对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个坏人,你应该好好的克制自己,改过向善.你会当小偷,一定是因为太穷困了.」於是就送了小偷二匹绢布让他回去了.从此他们乡里上不再有偷盗的人.
58.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回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59.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60.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61.
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62.
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是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停下的.
63.
陆贽是唐朝德宗时人,他对人才的见解是很辩证的.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不多,且人各有短长,因此主张录长补短.选文仅是他论述人才问题的一个片断,作者主要采用了理论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64.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不如斧头,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65.
汉武帝下诏书说:“大概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因此,有的千里马飞速奔驰而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却能建立功名.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66.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起这个职务.”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数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67.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68.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译文:
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的很厉害.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坐在那里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69.
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肆去吧.”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70.
齐人刘庭式还没中举时,心谋迎娶自己的同乡的少女,两家已草成婚约然而还没给女方送礼.到刘庭式中举,自己的未婚少女因患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规劝他迎娶那漂亮的女子,刘庭式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虽然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本心呢.’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陈寔字仲弓,平时待人心平气和,公正不偏颇.乡人之间有所争执时,常找他评理.陈寔皆以真心来开导,说明事情是非对错,大家都受到感动说:「宁可被刑罚,也不愿被陈寔说一句不对.」
某一天夜里,有个小偷跑入他家,躲在屋梁上.陈寔暗地里看见了却没揪出来,只叫了孙子来,训勉说:「人不可以不好好努力,一个不善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但坏习惯养成后就会一直做坏下去,就像屋梁上的那位君子一样.」
小偷听了很惊讶,就赶快下来认罪.陈寔温和地对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个坏人,你应该好好的克制自己,改过向善.你会当小偷,一定是因为太穷困了.」於是就送了小偷二匹绢布让他回去了.从此他们乡里上不再有偷盗的人.
58.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回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59.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60.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61.
符坚召见高泰,很喜欢他,向他请教治国的根本办法.高泰回答说:“治国的根本办法在于得人才,得人才在于慎重推荐,慎重推荐在于考察这人的真实情况.每个官位得到合适人选,国家却治理得不好的情况,是不会有的.”苻坚(听后)说:“说的真是言词简略而道理深广啊.”
62.
齐桓公召见小臣稷,一天去了三次没被允许见面.跟随的人说:“有万量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是停止了.”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读书人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所以轻视他的国君;他的国君轻视其他国君,也轻视他的城民.即使稷轻视有权有钱的人,我又怎么敢轻视其他国君呢?”去了五次之后,终于允许见面.天下人知道后,都说:“桓公尚且放下架子对待平民百姓,何况我们这些国君呢?”于是一同前往朝拜齐桓公,没有不停下的.
63.
陆贽是唐朝德宗时人,他对人才的见解是很辩证的.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不多,且人各有短长,因此主张录长补短.选文仅是他论述人才问题的一个片断,作者主要采用了理论论证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64.
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么能做出使齐王高兴的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老实谨慎地做事,辅助主人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猫;干将这样锋利的好剑,工匠用来伐木不如斧头,而现在在河中摇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国王,你就不如我了.
65.
汉武帝下诏书说:“大概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因此,有的千里马飞速奔驰而却能日行千里,有些有本事的人背着世俗讥议的包袱,却能建立功名.难于驾驭的马、放纵不羁的人才,只不过在于人们如何驾驭、如何使用他们罢了.命令州郡长官考察并向上推荐当地官民中具有超等杰出的才能、可以作为将相以及能出使极远国家的人.”
66.
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很难担当起这个职务.”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最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经学数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数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67.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译:
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68.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译文:
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的很厉害.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
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坐在那里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69.
吕僧珍在位期间,公平对待属下,不徇私情.堂兄的儿子吕宏起先以贩葱为业,在吕僧珍就任以后,就放弃贩葱业想求他在州里安排个官当当,吕僧珍说:“我蒙受国家大恩,没有什么可以报效的.你们本来有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胡乱要求得到不该得的职份!还是应当赶快回到葱肆去吧.”吕僧珍老家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这官署,从建造以来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走它来扩建我的私宅呢?”他姐姐嫁给于氏,住在市西,小屋面临马路,又混杂在各种店铺中间,吕僧珍经常引带着仪仗队到她家,并不觉得辱没了身份.
70.
齐人刘庭式还没中举时,心谋迎娶自己的同乡的少女,两家已草成婚约然而还没给女方送礼.到刘庭式中举,自己的未婚少女因患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规劝他迎娶那漂亮的女子,刘庭式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虽然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本心呢.’最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