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分段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14 22:45:39
例子: ..............走来一位先生,他向学生们介绍他自己说: “我就是叫做什么的......” 这是分为几段的?为什么?
解题思路: 同学你好:    这是个难点。老师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好在老师查阅的资料有详细的说明,请你参考。
解题过程:
同学你好: 自然段简而言之就是每一个自然段前面都会空两个格,即两个字的位置。不管这段话有几句话。只要前面空两个格就是一个自然段,所以说看这篇文章几个自然段,就看有几个空两个格的段落就可以了。但在学习中这样的问题却出现频繁。如:(资料) 【问题一】 课文《气象学家竺可桢》(浙教版第8册)有这样一段话: 打开竺可桢的日记本,可以看到: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 上面这个部分到底算几个自然段?有不少老师在标序号时“很自然地”标成7个自然段。然而,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上却认为只有1个自然段! 【问题二】 《江姐》(浙教版第12册)一文中也有这样的情况,第19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 有一间女牢房的同志们集体写了一封信,信里说: “亲爱的江姐:一个多月的……” 这一回,同样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却说是“2个自然段”了。 【问题三】 《狼牙山五壮士》(人教版第9册)的结尾部分也是这样的: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算几个自然段?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上说是“3个自然段”,与《江姐》的参考意见相同,而与《气象学家竺可桢》却正好相反。 其实,这种情况在文学作品中很多。 最近红火文坛的著名作家余华写的长篇小说《兄弟》中就比比皆是,例如下册第148页: 李光头拍了一下桌子,大叫一声: “苏妈,我回来了!” 这到底算几个自然段呢? 自然段划分的理解 自然段是相对于逻辑段而言的,指的是“换行而又能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林穗芳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认为:文章通常是由若干层次和段落组成的。一个层次通常包含若干个段落,所以又称为“大段”或“功能段”。段落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由于分述、转折、强调等情况造成的停顿,是表现文章层次的最小结构单位。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望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自然段”可以看作表示话语停顿和篇章结构的一种标点形式。实际上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人为的“标点段”(punctuation paragraph)。段内的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安排,也体现某种层次关系。层次和段落有联系,又有区别。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靠内在的逻辑性来显示区别;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和读者理解的需要,是话语中相对独立的意思的外在表现。层次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段落展现出来。一般地说层次大于段落,可以包含几个以至几十个段落,但内容简单的层次有时只有一个段落。分段是以标点手段显示层次,使读者通过段落来认识层次。文章除占多数的普通段外,还有开篇段、过渡段、结尾段;特殊的段落有对话段,多见于文学作品。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1期提出《自然段的结尾可不可以是冒号》的问题,2006年第4期《小学语文教学》,一位教师给出了《自然段的结尾可以是冒号》的“一家之言”。 同期杂志上还有一封“信”,也谈到了“关于自然段认定的问题”。文章认为,自然段主要体现两个原则:一是独立完整的原则,就是说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都是相对独立的,基本表达一个主要意思;二是严谨协作的原则,就是说上下自然段之间要有有机的联系,在形式上一般表现为空两格,特殊情况除外。像上面举到的《狼牙山五壮士》,只能算一个自然段,因为虽然形式上空两格了,但是表达的却只是一个内容,是不能分割开来的。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划分成一个一个段落?无非是表达的需要。这些需要有:告诉大家,我说的一个意思完了;--我另起一段,表示强调,或者表示提醒等;使书面表达更清楚一些,例如人物的对话;这是我的写作习惯或风格…… 既然如此,还是要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意图上,只要不影响学生的理解、感悟,教学中不一定要分得那么清楚,我们对自然段的理解与划分不要太机械了,非要有一个标准答案不可。 因此,划分自然段应把握形式至上的原则。 这一点,2006年第4期《小学语文教师》的“问讯处”里令怡老师的解答我是很赞同的。令怡老师认为“只要看到开头空两个字的,就写上序号,十分省事。这是传统的划分自然段的方法,早已成了师生的共识。”令怡老师还认为,有人强调对话的提示语和冒号与下面另起一行引号内的话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应合并为一个自然段,这是不能为广大教师接受的。 令怡老师说的主要是论说文、散文、小说等文体,我在这里针对其它文体补充四点: 1、诗歌是分行写的,所以不能把它每行的换行空格视为一节(自然段),诗歌一般以空行,即隔一行为分节的标志,如《帐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2、有些自然段把引入的话或诗歌等“换行空格”写,这样的自然段就不能看成两个自然段。 3、有些文章中人物的对话采用分行空格的形式写,如《诺言》、《心愿》等。按理说应把对话划在相应的自然段中,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太困难了,同时,不把对话划到相应的自然段中对文章的理解也无影响,因此现在教学中普遍把这样的对话每起一行也算一个自然段,这样使教学简化,效果也好。 4、书信体文章的自然段标序号,我觉得是从问候语开始,称呼与落款、日期不标序号,因为这是相对固定的书信体特有的格式;而问候语和祝颂语因人而异,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有时不一定只有一个自然段,还可能有两三个自然段甚至更长。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