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中国是否应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9 01:03:34
中国是否应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
请把应该不应该的理由充分说明,在线等一小时.
所谓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直到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期就曾经出现过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国际贸易壁垒不断削减,国际商品贸易高速增长,1980年-1995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6%,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均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国际投资日趋活跃,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其累积输出资本已达35000亿美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体;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突飞猛进,各主要国际金融市场已经形成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连动的交易网络;国际互联网迅速扩张,国际间信息流动快速便捷,信息交流意义上的“地球村”正在形成之中.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与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的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同时,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远洋运输技术与航空货运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国际货物运输与信息交流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例如,据世界贸易组织估算,1990年-1997年间,世界出口商品的运输成本仅占其价值的2%;按1996年美元计算,1930年从纽约到伦敦的3分钟电话,话费为330美元,现在只需1美元.
  其次,战后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与多边经济关系谈判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二战后,前殖民地国家相继独立,在探索自主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与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经济.在新兴工业化经济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与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一些新兴经济体也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与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东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约束,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这些国家也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对于如何评价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学术界尚未成形成定论.但是,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与多边贸易体系的宗旨并行不悖.只要不出现排他性趋势,区域一体化也会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并非一首各国共同繁荣的田园牧歌,而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可能带来巨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又蕴含着风险.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主动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会更大.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周期波动、结构调整与价格起伏不可避免地会传递到国内市场,使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现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风险管理能力难以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投机性资本的大量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80年代拉美国家发生的债务危机与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曾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实践已经证明,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在全球化当中获取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否趋利避害,关键在于要有一个既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又能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开放战略.过去20年里,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实行了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我国的国际贸易规模在20年里扩大了约16倍,世界排名从开放之初的第三十二位上升到现在的第十位,年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80年代初的不到20亿美元,上升到现在的约400亿美元左右,从1993年以来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商投资东道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了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国际经济与政治事务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货币汇率的急剧变动,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都曾对我国经济产生过负面影响.因此,在进入新世纪之际,我们要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加快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二、世贸组织适应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形成与发展,适应了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30年代大危机中,西方主要国家纷纷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构筑贸易壁垒,严重阻碍国际贸易,使世界贸易急剧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最终成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战结束后,为了防止重演这一悲剧,当时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倡议,建立一个世界性的贸易组织,协调各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削减贸易壁垒,促进公平竞争,发展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发展.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当时未能建立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只是以一种多边协议的形式,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直到1995年,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经历了长达七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世界贸易组织才取代关贸总协定,成为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一个正式国际组织.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国际经济活动的内容日益丰富,推动多边贸易体系调节的内容与范围不断扩展.战后初期,货物贸易是国际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演变,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扩大,国际间产业转移与技术转移加快,服务贸易、国际投资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转变要求各国不仅要削减关税壁垒,而且要削减非关税壁垒,推动服务贸易、投资与金融等领域的自由化.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要求,经过八轮的多边谈判,特别是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多边贸易组织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内容从其成立之初的关税减让,逐步扩展到非关税壁垒的削减、服务贸易的逐步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的规范等新的领域.同时,由于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被卷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世贸组织的成员数量也从关贸总协定创始时的23个,增加到现在的135个,中国、俄罗斯等前苏东国家也正在申请加入这一组织.可以预料,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领域将可能被纳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范围,世界贸易组织地位将更加重要.
  多边贸易体系不仅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它本身作用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首先,世贸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普遍接受的规则,其所遵循的非歧视、更自由、可预见、鼓励竞争等原则,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每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关贸总协定就会发起新一轮的谈判,不仅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而且将贸易自由化推向新的阶段.以关税为例,二战结束时国际上平均关税水平约在40%左右,乌拉圭回合后,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降到4%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降到14%左右.其次,世贸组织内容的扩大,将其自由原则拓展到更多领域.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仅4年时间,就进行了一些单项诸边谈判,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基础电信协议》和《金融服务协议》,为这些领域的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清除了障碍.第三,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作出了独特贡献.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扩大,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争端必然增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就会演变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严重阻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遵循平等、迅速、有效和双方可接受原则,成立两年后就受理了71个案件,其中有19个是庭外解决的.通过减少单边报复行动,使多边贸易体系更加安全和可预见.总之,世贸组织等一系列多边组织与协议的规范,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性潮流,具有较强的不可逆性.
  然而,现行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是不完善的,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因为包括世贸组织在内许多国际组织制定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形成的,因而更多地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随着多边贸易体系成员的增加,在展中国家的不懈努力下,世贸组织在其规则中给予发展中成员更多的灵活性和特殊权利,对发展中国家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减少全球化的冲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总体而言,当前的世界经济秩序是不合理的,对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没有给予充分的保障.发达国家总是积极推动其竞争力较强的领域的自由化,拖延其竞争力较弱领域的自由化,而且,在其竞争力较弱的领域,发达国家并不认真履行他们承诺的义务.例如,美欧等发达国家是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世贸组织禁止出口补贴的原则下,对农产品的补贴却作为一个例外得以保持.
相反,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在取消数量限制的原则下,发达国家却长期维持了对纺织品进口的配额限制,直到乌拉圭回合发达国家才承诺到2005年取消“多种纤维协定”对纺织品进口的数量限制.在WTO的西雅图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极力将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内容塞入WTO新一轮谈判,引起发展中成员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分歧,导致了这次部长会议的不欢而散.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方面采取的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立场,因此,围绕争夺制定全球化规则主导权的斗争将是激烈的.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一贯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国的加入将使世界贸易组织更具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