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07 23:54:45
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如何认识宋辽,宋夏的议和?
答:民族之间的战争是中华民族内部之争,但战争仍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宋辽、宋夏的关系,虽然有战有和,但和平相处、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推动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在征服中原汉族统治者的过程中,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辽和西夏也不例外,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蕃汉分治”的制度,即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制度.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都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民族长期融合,互相学习,他们的发展对我国边疆地区特别是北部和西北部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一、契丹的兴起与建国
1.兴起.原住辽和不游一带,以游牧、渔猎为主.唐末发展起来,部分汉人为躲避战争迁至长城以北,与其杂居,使契丹人学会种植庄稼、织布、建造房屋,部分契丹人开始农耕生活.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他倡导农业,逐步接受汉人封建化.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巴林左旗),是为辽太祖.创立契丹文字,其子耶律德光统治时期,得到幽云十六州,改国号为辽(镔铁之意).
3.“蕃汉分治”.中央设立南面官与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唐朝官制,统治汉人与渤海人,权力比北面官小.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北方少数民族.
二、宋辽的和战
1.宋太宗北伐.目的上夺回幽云十六州,包围幽州城(今北京),激战后大败,太宗受伤.后再次北伐,结果大部被歼(其中产生杨家将故事:杨业……).从此宋军由攻转守,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反映了统治力量的软弱.
2.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真宗亲征,宰相寇准力主抵抗.有利的情况下议和.1005年达成和议.条件:一是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地是辽撤兵;三是双方立为兄弟国,各守边界.
3.辽宋友好.澶渊之盟后,辽宋对峙,在一个世纪中,基本维持友好局面.边境安定,贸易兴旺,使者不绝,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1.西夏建立.党项为羌族的一支.唐中期以来居住在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过着游牧生活.1038年,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今宁夏银川).
2.西夏政治制度.仿唐宋建立政治制度,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等,分掌行政和军事大权.元昊还推行科举制,选择官吏.仿汉文楷书体创立文字.
3.宋夏和战.由于双方战争不断,损失均很重,元昊请和.1044年,和议成.一是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二是宋每年给西夏岁币;在理重开边境贸易.
4.影响.从此宋夏和平,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由此可见,两个议和的共同点是A,B,C
所以不同点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