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08 10:59:5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回答:学者MM
学姐
2月21日 19:34 .1.什么是哲学? 答:(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但只有经过专门家加工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哲学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1.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指人的精神或意识;存在这里是指物质和自然界.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凡是断定思维、意识、精神为第一性、为本原的哲学,就属于唯心主义哲学阵营;与此相反的观点,即凡主张存在、物质、自然界为第一性、为本原的哲学,就属于唯物主义哲学阵营.这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哲学基本问题另一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其观点属于可知论;但也有些哲学家,如美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其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1.3.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1)这个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的人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远古的人在科学和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对于梦和许多自然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形成了灵魂不死和神的观念.他们关于灵魂和肉体、神和人间世界的认识,就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萌芽.(2)是由哲学的自身特征决定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整个世界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现象,因此,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必然要遇到的、不可回避的问题.(3)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决定着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成为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1.4.简述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答:(1)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都首先碰到一个从什么出发的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了存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反之,如果从思想或观念出发,这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了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唯物主义哲学路线. (2)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即要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我们承认,世界上存在尚未认识之物,但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世界是可知的.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地去认识世界,并能动地去改变世界. 1.5.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形态.答: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三种形态.它们是: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这是指在人类早期生产和科学均不发达的条件下,通过对人们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把世界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实物当作世界本原的哲学.例如古希腊有哲学家把水当作万事万物的本原;也有哲学家把水、土、气、风当作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有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当作世界的本原. (2)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是到了近代生产和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对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提出原子是万事万物本原的哲学. (3)现代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生产和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都发展了的条件下,由马克思所创立的崭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1.6.朴素唯物主义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1)朴素唯物主义是指古代哲学家主张把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存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的哲学学说.(2)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直观性,即他们关于世界本原以及其他哲学观点主要是通过感性直观得来的.第二,朴素性,即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宇宙万物及其原因的认识除感性直观外,还带有不少猜测的成分,因此,他们的哲学观点,有些具有较深刻的哲理性,而有些又非常朴实和幼稚.第三,非科学性.尽管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从自然界自身去解释自然,这同从自然之外、从神那里探寻宇宙的原因的神学相比,是个巨大进步,但总体上讲,朴素唯物主义不具有真正的科学性. 1.7.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1)旧唯物主义是指16到18世纪出现在英法等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其中特别是指17、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2)这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第一,机械性,即总是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去解释、观测物质的其他运动形式,甚至把生命运动也归结为机械运动.第二,形而上学性.这种哲学把原子当作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微粒,认为原于是不可再分、永恒不变的.这就导致这种唯物主义总是用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第三,不彻底性,即这种唯物主义只是在自然观上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并没有把这个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他们重又陷入了唯心主义.所以,这种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1.8.简述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主要形式.答:唯心主义哲学有两种主要形式,分述如下:(1)主观唯心主义,指把客观物质世界和世界上一切事物当作主观感觉或意识产物的哲学.它主张客观物质世界不能脱离人的感觉和意识而独立存在.如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观念的集合”.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以及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所有这些观点,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客观唯心主义,指主张世界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一种客观精神产物的哲学.它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种客观精神派生的,而这种客观精神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而存在的.这种客观精神在柏拉图那里是指“理念世界”,在黑格尔那里是指“绝对观念”,在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那里是指“理”.柏拉图提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黑格尔提出现实世界是“绝对观念”的派生物,是“绝对观念”的对象化和外化;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先有天地万物之理”.所有这一切,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9.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答: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有两方面的根源:(1)认识论根源.这是指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如果把认识过程中某一片段、环节孤立起来.加以夸大、吹胀,就会滑入唯心主义泥坑.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例如过分夸大思维的能动作用,以至认为思维可以不依赖物质;或者把感觉绝对化,以为只有感觉才是真实的,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能陷入唯心主义.(2)社会阶级根源,这是指阶级产生以后,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脑力劳动成了剥削阶级的特权.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一般都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以为唯有他们的精神活动才是第一位的,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直线性和片面性,在阶级社会里就会被统治阶级为了它自己的利益而把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巩固起来.就是说,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用唯心主义作为他们的精神武器. 1.10.唯心史岘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历史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的社会历史观.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它有两个显著的缺陷: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动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是英雄史观,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1.1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对象.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是脱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和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割,它们共同一起铸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块整钢.(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它是关于这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所谓最一般规律是指适用于一切领域的规律,是从每一具体领域抽象出的普遍性的规律.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也不是“知识的总汇”,而是对各门具体知识的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1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答:(1)实践性.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产物,它产生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及其矛盾的发展,是对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的总结,又是为了进一步适应这一斗争的需要.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2)革命性和科学性.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对它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事物.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本身以实践和科学成就为基础,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的发展规律,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阶级性,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必然申明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并为这种利益服务,它是无产阶级改变旧世界、创建新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 1.13.简述马克思上义哲学产生所引起的哲学的革命变革.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使作为世界观的哲学成了真正的科学.唯心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尽管个别哲学家曾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但作为世界观,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由于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也不能称作科学的世界观.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同唯心主义根本不同,又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三个主要缺陷,把辩证法与唯物论、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结合和统一了起来,才使得哲学具有了真正的科学性,成了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2)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仅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社会历史学有可能成为科学;而且它还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得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还在于,它第一次使得被压迫、被剥削的无产阶级有了自己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因为在这以前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阶级,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从未有过自己的哲学. 1.14.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答:(1)它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前,在自然观和一般宇宙观方面已经存在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观点,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唯心主义却独占统治地位,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历史学从来不具有科学性.社会历史领域成了唯心主义的避难所.唯物史观创立以后,就把唯心主义从它的避难所中驱逐了出来.自从社会历史现象从社会存在,从社会的经济事实获得解释的时候起,社会历史学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具有了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精确性.(2)使得唯物主义成为最完备的、最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前,唯物主义是不完备、不彻底的,突出地表现在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自己背叛了自己,陷入了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的唯心主义泥坑.唯物史观的创立,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使得社会历史现象也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获得说明,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不完备性.(3)唯物史观的创立还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乃在于这一理论创立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不是从社会存在中,从社会实践中,去寻求资本主义弊端产生的根源以及克服这种弊端的力量,而是从自己的天才头脑中,从主观意识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必然性,并指出实现这种取代、战胜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是革命的无产阶级.这个思想是前无古人的. 1.15.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观点:第一种认为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知识的总汇”.这实际是说哲学包含着一切知识,除了哲学没有别的知识,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具体科学.第二种观点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第一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说有两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般、普遍;具体科学是个别、特殊.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二,具体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者能为前者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16.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及其主要流派.答:(1)现代西方哲学是对19世纪4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各种哲学派系的一个总称.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其内部包含许多观点不同、思想各异的流派.它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不同程度的批判.第二,对以原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提出批判.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他们的理解,其中不少是批判性和否定性的.第四,基本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的.(2)现代西方哲学尽管流派众多,但可分为两股: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前者主张人是哲学的根本,认为哲学就是入学,提出关心人的存在,特别是个人的存在.这一派以存在主义为代表.后者主张哲学应追求“确实的”知识,而所谓确实的知识就是凭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认为经验和科学就是主观感觉、表象的总和,强调知识只能建立在经验范围内的“实证”的基础上.这一派以实证主义为代表. 1.1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是对立的,具体表现在:第一,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这同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不同的.第二,现代西方哲学尽管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批判,但从阶级实质上讲,它是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这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也是根本不同的.第三,不少现代西方哲学流派,都不同程度地把斗争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进行歪曲和攻击.(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要“一分为二”.一方面,对于它所宣扬的错误观点要进行分析和批判,不能听之任之,让它随意去侵占我们的思想阵地.对于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进行的攻击和歪曲,要作出应有的回击.另一方面,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所提出的关乎人类进步和世界发展前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认真地加以重视和研究,对于它所积累和提供的思想资料,应注意吸收和利用.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 1.18.什么是现代科技革命? 答:(1)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科学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科学是指知识的理论体系;技术则表现为方法、工艺和能力.科学技术这个范畴表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联、互相作用和互相转化.(2)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前者是指人类对自然、社会认识的飞跃;后者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3)现代科技革命包括科学和技术这两方面的革命,它的迅猛发展正在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19.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答:(1)现代科技革命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例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们对宏观宇宙观察的深度可达200亿光年以上.物质结构理论,特别是夸克禁闭理论,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层次.(2)现代科技革命取得的丰硕成果,证实、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电脑科学和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充实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3)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新的问题,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所提出的伦理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等,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而这种探索和研究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20.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使之成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第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融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这个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几十代人的努力,方能实现.(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第一、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这就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第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产生了诸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样优秀的理论成果,这些经验和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无疑将产生巨大影响.第三,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业队伍. 1.21.简述提高理论思维的重要性.答:(1)理论思维就是哲学思维,提高理论思维也就是提高哲学思维,提高洞察事物本质和理性的抽象与概括的能力.哲学能给人以智慧,因为它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论思维.(2)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仅仅具备感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理性,掌握正确的理性思维方法.恩格斯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就连两个简单的事实都无法联系在一起.现在,无论是在实际工作领域还是科学研究领域,竞争都异常激烈,成败的关键常常取决于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3)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不能离开理论思维.就现代而言,就是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只有这种哲学,才能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沦的指导. 2.1.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历史发展.答:(1)唯物主义物质观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科学极不发达,一些朴素唯物主义者凭直观,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实物.例如古希腊米利都学派提出水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样,水就是他们所理解的物质.后来有些哲学家把火、气、土、风等具体实物当作物质.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实际上就是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实物当作物质.(2)近代唯物主义在生产和科学发展了的条件下,提出原子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之砖”,认为整个宇宙大厦就是由原子堆砌而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他们就把原子等同于物质.(3)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不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实物,那怕是最微小的实物原子.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2.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是什么? 答:(1)机械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它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将原子等同于哲学所讲的物质.这同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表现在它不是凭直观把某种实物当作物质,而是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在当时所发现的最深层次的原子当作物质.(2)机械唯物主义这种物质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它认为原子最主要的特性是不可人性,原子没有广延性,是不可再分的.第二,它认为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是永恒的.第三,这种理解仍然没有解决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把哲学上的带有普遍性的物质同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混为一谈.由于以上缺陷的存在,这种物质观经不起科学发展实践的考验. 2.3.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哲学意义? 答:(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提出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哲学意义.第一,它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科学的发展,原子核、电子和放射现象的发现,决不是什么“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被推翻了;而是打破了以往人们对物质认识的界限,原子核、电于尽管是比原子更微小,但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仍然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因此,被推翻的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凭主观意识把世界非物质化的唯心主义.自然科学的成就证明和推进了唯物主义.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从物质和意识关系这一层面对物质给予界定,揭示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根源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就是说,当我们把多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各自的特点都撇开了,仅仅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点即客观实在性.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事物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而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它是共性与个性、普遍和特殊的辩证统一. 2.4.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答:(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不仅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而且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这一特性只会被科学发展的成就所证实,而不会被推翻.因为无论现代科学发现的200亿光年的宏观宇宙还是揭示夸克幽禁的微观世界,它们都必然具有客观实在性,否则就不存在,就不能被发现.(2)以往的物质定义都未能正确解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它离不开各种具体的实物,但它抛弃了每一种实物的质的差异和特殊性.这样就把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辩证地统一了起来,这是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未能做到的.(3)以往的物质定义都没有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意义上去界定物质,因而不能揭示物质的第一性和根源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高度揭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感觉,但又可为人的感觉所感知和反映,这样就既坚持了物质第一性和根源性,又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2.5.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关系.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结构是具体科学所提出来的关于物质的某种形态或层次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状况.(2)二者有如下关系:一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哲学物质范畴是从各种个别的、特殊的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而人们对任何实物的正确认识,必须通过自然科学对该实物结构的研究.所以,物质范畴不能脱离具体的自然科学,要以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为基础.二是科学物质观能对具体科学研究物质结构提供理论的指导.所以,物质结构理论也不能脱离哲学的物质观. 2.6.什么是运动及其主要形式? 答:(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它囊括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就是说,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无论是显著的变化还是不显著的变
学姐
2月21日 19:34 .1.什么是哲学? 答:(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世界观人皆有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但只有经过专门家加工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哲学带有鲜明的阶级性. 1.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指人的精神或意识;存在这里是指物质和自然界.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谁是本原的,谁是派生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凡是断定思维、意识、精神为第一性、为本原的哲学,就属于唯心主义哲学阵营;与此相反的观点,即凡主张存在、物质、自然界为第一性、为本原的哲学,就属于唯物主义哲学阵营.这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哲学基本问题另一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黑格尔,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其观点属于可知论;但也有些哲学家,如美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其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1.3.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答:(1)这个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的人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远古的人在科学和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对于梦和许多自然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形成了灵魂不死和神的观念.他们关于灵魂和肉体、神和人间世界的认识,就是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萌芽.(2)是由哲学的自身特征决定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整个世界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大类现象,因此,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必然要遇到的、不可回避的问题.(3)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决定着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成为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1.4.简述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答:(1)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都首先碰到一个从什么出发的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了存在第一性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反之,如果从思想或观念出发,这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了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存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哲学路线.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唯物主义哲学路线. (2)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即要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我们承认,世界上存在尚未认识之物,但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世界是可知的.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地去认识世界,并能动地去改变世界. 1.5.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形态.答: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三种形态.它们是: (1)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这是指在人类早期生产和科学均不发达的条件下,通过对人们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把世界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实物当作世界本原的哲学.例如古希腊有哲学家把水当作万事万物的本原;也有哲学家把水、土、气、风当作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有五行说,把金、木、水、火、土当作世界的本原. (2)机械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是到了近代生产和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通过对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提出原子是万事万物本原的哲学. (3)现代唯物主义,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生产和科学有了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都发展了的条件下,由马克思所创立的崭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1.6.朴素唯物主义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1)朴素唯物主义是指古代哲学家主张把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存在形态当作世界本原的哲学学说.(2)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直观性,即他们关于世界本原以及其他哲学观点主要是通过感性直观得来的.第二,朴素性,即古代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宇宙万物及其原因的认识除感性直观外,还带有不少猜测的成分,因此,他们的哲学观点,有些具有较深刻的哲理性,而有些又非常朴实和幼稚.第三,非科学性.尽管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从自然界自身去解释自然,这同从自然之外、从神那里探寻宇宙的原因的神学相比,是个巨大进步,但总体上讲,朴素唯物主义不具有真正的科学性. 1.7.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1)旧唯物主义是指16到18世纪出现在英法等国的唯物主义哲学,其中特别是指17、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2)这种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第一,机械性,即总是用机械力学的观点去解释、观测物质的其他运动形式,甚至把生命运动也归结为机械运动.第二,形而上学性.这种哲学把原子当作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小微粒,认为原于是不可再分、永恒不变的.这就导致这种唯物主义总是用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第三,不彻底性,即这种唯物主义只是在自然观上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并没有把这个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他们重又陷入了唯心主义.所以,这种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1.8.简述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主要形式.答:唯心主义哲学有两种主要形式,分述如下:(1)主观唯心主义,指把客观物质世界和世界上一切事物当作主观感觉或意识产物的哲学.它主张客观物质世界不能脱离人的感觉和意识而独立存在.如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观念的集合”.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以及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所有这些观点,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客观唯心主义,指主张世界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一种客观精神产物的哲学.它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种客观精神派生的,而这种客观精神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而存在的.这种客观精神在柏拉图那里是指“理念世界”,在黑格尔那里是指“绝对观念”,在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那里是指“理”.柏拉图提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黑格尔提出现实世界是“绝对观念”的派生物,是“绝对观念”的对象化和外化;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未有天地万物已先有天地万物之理”.所有这一切,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9.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什么? 答:唯心主义哲学产生和存在有两方面的根源:(1)认识论根源.这是指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如果把认识过程中某一片段、环节孤立起来.加以夸大、吹胀,就会滑入唯心主义泥坑.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例如过分夸大思维的能动作用,以至认为思维可以不依赖物质;或者把感觉绝对化,以为只有感觉才是真实的,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可能陷入唯心主义.(2)社会阶级根源,这是指阶级产生以后,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脑力劳动成了剥削阶级的特权.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一般都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以为唯有他们的精神活动才是第一位的,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认识过程中出现的直线性和片面性,在阶级社会里就会被统治阶级为了它自己的利益而把这种认识上的错误巩固起来.就是说,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用唯心主义作为他们的精神武器. 1.10.唯心史岘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历史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的社会历史观.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它有两个显著的缺陷: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动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第二,过去的历史理论是英雄史观,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1.1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对象.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是脱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和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割,它们共同一起铸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块整钢.(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它是关于这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所谓最一般规律是指适用于一切领域的规律,是从每一具体领域抽象出的普遍性的规律.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也不是“知识的总汇”,而是对各门具体知识的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1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答:(1)实践性.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产物,它产生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及其矛盾的发展,是对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的总结,又是为了进一步适应这一斗争的需要.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2)革命性和科学性.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对它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事物.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本身以实践和科学成就为基础,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的发展规律,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3)阶级性,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必然申明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并为这种利益服务,它是无产阶级改变旧世界、创建新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 1.13.简述马克思上义哲学产生所引起的哲学的革命变革.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使作为世界观的哲学成了真正的科学.唯心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尽管个别哲学家曾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但作为世界观,唯心主义是不科学的.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由于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也不能称作科学的世界观.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同唯心主义根本不同,又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三个主要缺陷,把辩证法与唯物论、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结合和统一了起来,才使得哲学具有了真正的科学性,成了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2)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仅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社会历史学有可能成为科学;而且它还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得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还在于,它第一次使得被压迫、被剥削的无产阶级有了自己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因为在这以前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阶级,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从未有过自己的哲学. 1.14.为什么说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答:(1)它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前,在自然观和一般宇宙观方面已经存在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观点,而在社会历史领域唯心主义却独占统治地位,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历史学从来不具有科学性.社会历史领域成了唯心主义的避难所.唯物史观创立以后,就把唯心主义从它的避难所中驱逐了出来.自从社会历史现象从社会存在,从社会的经济事实获得解释的时候起,社会历史学就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具有了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的精确性.(2)使得唯物主义成为最完备的、最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前,唯物主义是不完备、不彻底的,突出地表现在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自己背叛了自己,陷入了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的唯心主义泥坑.唯物史观的创立,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使得社会历史现象也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获得说明,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不完备性.(3)唯物史观的创立还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乃在于这一理论创立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们不是从社会存在中,从社会实践中,去寻求资本主义弊端产生的根源以及克服这种弊端的力量,而是从自己的天才头脑中,从主观意识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必然性,并指出实现这种取代、战胜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是革命的无产阶级.这个思想是前无古人的. 1.15.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在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观点:第一种认为哲学是包罗万象的“知识的总汇”.这实际是说哲学包含着一切知识,除了哲学没有别的知识,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具体科学.第二种观点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把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第一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具体说有两点: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般、普遍;具体科学是个别、特殊.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二,具体科学的研究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后者能为前者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16.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及其主要流派.答:(1)现代西方哲学是对19世纪40年代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各种哲学派系的一个总称.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派别,其内部包含许多观点不同、思想各异的流派.它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不同程度的批判.第二,对以原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提出批判.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他们的理解,其中不少是批判性和否定性的.第四,基本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的.(2)现代西方哲学尽管流派众多,但可分为两股: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前者主张人是哲学的根本,认为哲学就是入学,提出关心人的存在,特别是个人的存在.这一派以存在主义为代表.后者主张哲学应追求“确实的”知识,而所谓确实的知识就是凭感觉经验获得的知识,认为经验和科学就是主观感觉、表象的总和,强调知识只能建立在经验范围内的“实证”的基础上.这一派以实证主义为代表. 1.1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是对立的,具体表现在:第一,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是唯心主义,这同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根本不同的.第二,现代西方哲学尽管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批判,但从阶级实质上讲,它是属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这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也是根本不同的.第三,不少现代西方哲学流派,都不同程度地把斗争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进行歪曲和攻击.(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要“一分为二”.一方面,对于它所宣扬的错误观点要进行分析和批判,不能听之任之,让它随意去侵占我们的思想阵地.对于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进行的攻击和歪曲,要作出应有的回击.另一方面,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所提出的关乎人类进步和世界发展前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认真地加以重视和研究,对于它所积累和提供的思想资料,应注意吸收和利用.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 1.18.什么是现代科技革命? 答:(1)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科学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科学是指知识的理论体系;技术则表现为方法、工艺和能力.科学技术这个范畴表明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联、互相作用和互相转化.(2)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前者是指人类对自然、社会认识的飞跃;后者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3)现代科技革命包括科学和技术这两方面的革命,它的迅猛发展正在使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19.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答:(1)现代科技革命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宇宙观.例如射电望远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们对宏观宇宙观察的深度可达200亿光年以上.物质结构理论,特别是夸克禁闭理论,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层次.(2)现代科技革命取得的丰硕成果,证实、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例如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电脑科学和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极大地充实了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3)现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新的问题,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如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所提出的伦理问题,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等,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而这种探索和研究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20.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的特点去运用它,使之成为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第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结合起来,把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融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这个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经过几代甚至十几代几十代人的努力,方能实现.(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第一、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这就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第二、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产生了诸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样优秀的理论成果,这些经验和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无疑将产生巨大影响.第三,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业队伍. 1.21.简述提高理论思维的重要性.答:(1)理论思维就是哲学思维,提高理论思维也就是提高哲学思维,提高洞察事物本质和理性的抽象与概括的能力.哲学能给人以智慧,因为它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论思维.(2)人们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仅仅具备感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理性,掌握正确的理性思维方法.恩格斯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就连两个简单的事实都无法联系在一起.现在,无论是在实际工作领域还是科学研究领域,竞争都异常激烈,成败的关键常常取决于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3)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就不能离开理论思维.就现代而言,就是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只有这种哲学,才能给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沦的指导. 2.1.简述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历史发展.答:(1)唯物主义物质观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科学极不发达,一些朴素唯物主义者凭直观,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实物.例如古希腊米利都学派提出水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样,水就是他们所理解的物质.后来有些哲学家把火、气、土、风等具体实物当作物质.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实际上就是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实物当作物质.(2)近代唯物主义在生产和科学发展了的条件下,提出原子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之砖”,认为整个宇宙大厦就是由原子堆砌而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他们就把原子等同于物质.(3)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不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实物,那怕是最微小的实物原子.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2.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是什么? 答:(1)机械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它根据当时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将原子等同于哲学所讲的物质.这同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表现在它不是凭直观把某种实物当作物质,而是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在当时所发现的最深层次的原子当作物质.(2)机械唯物主义这种物质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一,它认为原子最主要的特性是不可人性,原子没有广延性,是不可再分的.第二,它认为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是永恒的.第三,这种理解仍然没有解决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把哲学上的带有普遍性的物质同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混为一谈.由于以上缺陷的存在,这种物质观经不起科学发展实践的考验. 2.3.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哲学意义? 答:(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提出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哲学意义.第一,它回击了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科学的发展,原子核、电子和放射现象的发现,决不是什么“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被推翻了;而是打破了以往人们对物质认识的界限,原子核、电于尽管是比原子更微小,但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仍然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因此,被推翻的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凭主观意识把世界非物质化的唯心主义.自然科学的成就证明和推进了唯物主义.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从物质和意识关系这一层面对物质给予界定,揭示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根源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就是说,当我们把多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它们的质的差异、各自的特点都撇开了,仅仅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点即客观实在性.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存的事物不同,它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而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它是共性与个性、普遍和特殊的辩证统一. 2.4.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答:(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不仅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而且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的这一特性只会被科学发展的成就所证实,而不会被推翻.因为无论现代科学发现的200亿光年的宏观宇宙还是揭示夸克幽禁的微观世界,它们都必然具有客观实在性,否则就不存在,就不能被发现.(2)以往的物质定义都未能正确解决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它离不开各种具体的实物,但它抛弃了每一种实物的质的差异和特殊性.这样就把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辩证地统一了起来,这是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未能做到的.(3)以往的物质定义都没有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意义上去界定物质,因而不能揭示物质的第一性和根源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高度揭示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感觉,但又可为人的感觉所感知和反映,这样就既坚持了物质第一性和根源性,又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同一性. 2.5.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关系.答:(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结构是具体科学所提出来的关于物质的某种形态或层次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状况.(2)二者有如下关系:一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哲学物质范畴是从各种个别的、特殊的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而人们对任何实物的正确认识,必须通过自然科学对该实物结构的研究.所以,物质范畴不能脱离具体的自然科学,要以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的理论为基础.二是科学物质观能对具体科学研究物质结构提供理论的指导.所以,物质结构理论也不能脱离哲学的物质观. 2.6.什么是运动及其主要形式? 答:(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它囊括了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就是说,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无论是显著的变化还是不显著的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关系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与价值...
揭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序幕的是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因有哪些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列举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些巨大成就(成就列举两条即可)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理解个人理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