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语文阅读理解怎样做不怎么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7 13:35:26
语文阅读理解怎样做
不怎么会.
一、调适渗透
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除运用动作、实物、多媒体、幻灯片、图片、师生表演等创没情境外,还应把课文内容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紧紧联系在一起来调适学生的口味.比如教读魏巍《我的老师》前,可让学生回忆最难忘或感到最亲切的某位老师.教读《背影》前,可让学生先想一想,长这么大,父母让你最感动、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哪个动作.教读《闲情记趣》前,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学生听……这些自然也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渗透各科知识也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文学和政治、历史原本一家,与自然科学也相关联,文学中的诗歌、散文与音乐、美术联系较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点击到其他学科知识,学生往往为之一震而饶有兴致.因为课文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往往并不深奥,学生原本掌握较牢固,一点击,学生有自豪感.即使是不同语言,也有相通之处,英语、日语讲究句型教学,但也要大量阅读而培养语感;英语要积累短语、习惯用语;汉语也要在阅读时注意积累成语、精彩语句、名言、警句.当然,教学中,教师对各门学科知识的渗透只能点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
二、引导品味
阅读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效果.效果好,学生当然对读书有热情,有兴趣.因而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课内阅读文章要与作者的思路对接.阅读前要让学生查阅有关作者、作品资料,要了解写作背景,正所谓“知人论世”.要把握好文章的线索,了解主要内容.要做到对文题、词语、句子、文段、首尾、全文六个方面提出质疑,以便在课堂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层次阅读.要学会找文眼,找关键词、句.文眼是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或主旨的句子;关键词、句(中心句),在段中是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关键词、句(中心句)加深对文段的理解.重点段落是文章的关键语段,它往往是文章的精华,也往往含有难理解的句子.学生只要掌握了寻找的方法,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考试时也会得心应手,因为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题,题目答案就在语段中,只要学生学会找法,想得到就能写得出,能写得出就能答出来.记关键词或句子,还是一种最好的记忆方法,对文段中某一问题的理解,只要记住了关键词句,学生自己去理解、发挥,问题往往回答得准确而有新意,这样省时、易记,又能得高分.机械地记忆问答题,常常使学生耗力、费时并感到枯燥无味.答题时,往往漏洞百出,遗漏的常常是关键词句,不得要领,容易失分,真是得不偿失!久而久之,学生把阅读当成负担,何来兴趣?课后复习是对课文的再次阅读,往往是高层次阅读——欣赏.要求学生学完文章后进行总结,对知识结构梳理,思考学习后的最大收获,文章好在哪里?要做到:内容上感受人物的心灵美,认识社会生活美和体验自然景象美.如学习《驿路梨花》一文,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示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而其中的自然景物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形式上领略写作技巧美,体味语言艺术美,感受风格独创美.如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文,使学生感受到恰似沐浴在骀荡的春风里,静坐在如丝的细雨中,吮吸春天的清新气息,体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旋律的韵致美.
三、拓展视野
1、课外阅读是增加阅读量,是泛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告诉学生读一本好书就同一些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平时写文章就是写生活,写自己,也是与别人谈话.课外阅读要规定学生读古今中外名著,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的《中外十大名著》、《中外二十大名著》.读优秀的健康的书籍和刊物.要求学生了解揣摩主旨,摘精彩词语、句子、段落、写读书笔记,谈自己感受.要摘录自己感兴趣、健康向上的句段,不求数量,只求质量.要把摘录的文章尽量用到日记中、写作中、说话中.各种文体,广为阅读,不求固定数量,只求有阅读习惯就行,可在饭后茶余,可在候车室,可在完成作业后,任何闲散之余,随手翻阅.值得一提的是,古诗文的背诵,对学生的文学熏陶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后,写作中的语言会具有儒雅之风,形成特色,写作水平也会明显提高.还要多看电视节目,如中央一套的《综艺大观》、《焦点访谈》,中央二套的《正大综艺》、《开心辞典》,中央三套的《电视诗歌散文》、《艺术人生》,中央十套的《人物》、《交流》、《科学之光》、《百家讲坛》等栏目,让学生每周抽两个小时看看这些好的节目,既受到学生的普通欢迎,又让学生不知不觉接受了文学熏陶.一些家长、老师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籍、看电视,这是极端错误的.
2、开展语文活动的专题研究,既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又能促进学生阅读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坚持每周开展一次语文活动是必要的.活动的内容可以是诗歌朗诵、猜谜语、口头作文、竞赛、辩论会、讨论会等.专题研究可两周一次,主要针对阅读方法探讨或某作家作品的看法.如《如何阅读古代诗歌》、《如何阅读古代散文》、《如何阅读现代诗歌》、《如何阅读现代散文》、《朱自清散文欣赏》、《陶渊明的田园诗赏析》……教师确定主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自己命题.不求统一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利用节假日时间让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人们普通关心的问题,组织学生调查采访,收集资料,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生视野.学生真正意识到:光阅读书本不行,还要阅读社会、阅读自然……实现真正意义上阅读量的扩展.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
四、自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发现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发现的方法教给学生,把发现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敢于发现,敏于发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呢?
首先,帮助学生制定研究性阅读规范.教师是研究性阅读的顾问和监督者.将全班学生分为10-12个兴趣小组,每小组以6人为宜,而且这6人中,又可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知识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B层智力因素好、阅读潜力大但学习不扎实的学生,C层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都相对较差的学生.各兴趣小组含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学生在阅读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成立兴趣小组并确定课题后仍面临一些问题,如协调问题、合作问题、交流问题、为促进各小组研究性阅读气氛的形成和兴趣的激发,教师可协同学生制定协议性的规范,内容如下:
1、各小组在确定课题后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广泛收集资料,做到以读促研,以研带读.
2、提倡分头调研,课下集中讨论,定期总结.鼓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以一时之论断是非,不以一家之言定基调.
3、研究要做到“三深入”,即深入同学、深入课余活动、深入课外书籍;还要做到“三勤”,即思考勤、讨论勤、实践勤,力争做到研、读、用三结合.
4、遇到新问题时组内要碰头、组长集中,遇到疑难要及时向老师寻求指导,遇到困难要学会协调.要明确研究性阅读的目的既是培养做学问的创新精神,也是鼓励开放的思维、合作的意识和标新立异的气魄.
其次是树立创新阅读的理念.创新是阅读的目的.如果没有创新,阅读的价值就大打折扣.没有创新就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如果一个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没有说过一句自己的话,岂不成了“鹦鹉学舌”?只有在阅读中创新,才能真正提高阅读品位.如我们可让学生在重点语段中补写句子、仿写句子、扩写句子、自拟问题.我们可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补写内容或续写情节,借此发挥学生的阅读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说话、学写话.说别人未说过的话,写别人未写过的话,就是创新.学生每次阅读都能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每次都在创新,在搞发明创造.学生也会因此而获得成功感、愉悦感.日积月累,就养成创新阅读习惯,从而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品位.
五、以写促读
定时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写作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为了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课余时间常常是见缝插针,广泛涉猎,博观深思,写的愿望越强,读的积极性就越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将每次课堂作文中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命名为《梦圆集》,不够成功的作品命名为《琢玉集》,两本集子放在班上传阅,通过传阅,让学生找出每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形成共同的心态:千锤百炼,努力写好每一篇文章.我还将优秀的文章向省级以上报刊杂志推荐.一学期下来,就有40多篇学生的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20多名同学的文章参加省级以上报刊类全国征文赛均获奖.很多同学为了写好文章,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天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平时又注意观察生活,勤于记录.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因而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旺.
六、评估得法
将单元测验改为课堂语文能力考核,取消单元测试.从听、说、读、写、思、结六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分优、良、中、及格四等.听包括听课态度、耳读;说指说话,口头表达;读指朗读和自读;写指默写、记录、写作;结是小结,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每堂课内容、学习态度和方法、效果的评价和以后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有创见的回答,只要回答了问题,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给予及格以上等次的评价.这种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因为没有考试压力和负担,学生会乐于将课间打闹时间、课外闲散时间自觉利用起来,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