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人怨 柳中庸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11 02:25:29
征人怨 柳中庸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说明 这个我也查到了
新鲜一点
结合诗句说明 这个我也查到了
新鲜一点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写征人久戍不归的怨恨.远离家乡的征人,年年转战于西北苦寒之地,天天与兵器打交道.暮春三月本来是征人家乡春暖花开的时候,但边塞之地仍然白雪纷飞;黄河九曲,环绕着沉沉黑山.一切都那样零落荒凉.诗中没有一字是怨,但字字是怨,把征战之人厌倦戎马生涯的怨情寓于其中.全诗每句皆对,语言精工自然.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