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关于君士坦丁堡.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06 09:32:11
关于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古希腊语: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现在则指伊斯坦布尔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区.330年至1453年期间,是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的首都.
  君士坦丁堡的原名为拜占庭,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5月11日定都此地,便出现了“君士坦丁堡”这一名字.君士坦丁把此地命名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希腊语:Νέα Ρώμη),但此名称甚少人用.
  君士坦丁堡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扼黑海门户,当欧、亚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称拜占庭,公元前660年为希腊人所建.但是在君士坦丁之前的罗马帝国时代,它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并扩建了拜占庭,并于公元330年宣布迁都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意谓“君士坦丁之城”.别称“新罗马”.从此,这个城市开始了它辉煌的千年历史,君士坦丁的名字与这个城市溶为一体,直到1453年.公元395年,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作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首都,成为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君士坦丁堡1453年4月初被土耳其的军队围困,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攻入城内,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为奥斯曼帝国占领,并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更名为伊斯坦布尔,直到1922拜占庭王朝,也就是古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分,它的邻侧总是环绕着许多觊觎其财富的敌对势力.然而当罗马灭亡的时候,拜占庭王朝依然强大如初,并且在此后1000多年的岁月里,一直都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文明之一.对于那些深受异族侵略者威胁、依靠拜占庭王朝才能生存的小国来说,它就像是一座海上的灯塔,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编辑本段]罗马时代的文明中心
  没有一个西方国家的首都,在帝国统治的连续性和范围方面,能与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辉煌历史相媲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重建此城为新罗马时,这里已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了.它的起源应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当时,它是希腊城邦迈加拉的移民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取名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
  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从海峡的欧洲一面向对面的亚洲沿岸伸出,仿佛要挡住从黑海流入马尔马拉海的急流.因此,君士坦丁堡南有马尔马拉海,北有博斯普鲁斯海湾,从而形成了重要的港口,即所谓的金角湾.诚然,其他城市也有良好的港口和重要的地理位置,但君士坦丁堡的显著特征是,南北两面都有一条狭长且能航行的海峡.所以,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拜占庭皇帝为了加强这些天然防御,又在陆上修筑了两堵高大的城墙:第一堵墙长四英里;第二堵墙长40英里,宽20英尺,位于第一堵墙西面约30英里处.这两堵防御城墙,同巴尔干山脉这一天然屏障连在一起,保卫了君士坦丁堡的陆上进口.因此,在拜占庭长达十个世纪的统治期内,这座城市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遭受围攻的要塞,但却得以保存下来. 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在历史上,拜占庭的确是一个十分强大的王朝,它具备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非常优秀的科学技术.它长时期统治着整个地中海地区,并拥有强悍的军团.拜占庭王朝不仅保持了原本属于古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且还进一步囊括了中东和希腊地区.当欧洲的其它国家还在慢慢地从黑暗时代复苏之时,拜占庭王朝保持着由罗马帝国延续下来的、非常先进的文明程度.同样重要的是,拜占庭还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庭一直是整个地中海盆地的经济动力,它的货币则是国际标准交换媒介,它的商人及其商品,对于使西欧摆脱其封建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对于使意大利城邦走上控制地中海商业的道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文化领域中,拜占庭挽救了古代文化艺术珍品,并将它们同她自身的遗产一起传给了子孙后代.拜占庭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传下了只是近来才得到正确理解和评价的一门宗教艺术以及由认真的学者们加以汇集、注释和保存的古典和希腊文化时期的文学、学术名著.
  拜占庭对当时的西方人来说,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伟大的引导者、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同时,它还起到了保护盾的作用,使盾牌后面的西方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文明.这一点的全部意义,在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变得非常清楚:土耳其人仅在半个世纪内便抵达欧洲的中心,包围了维也纳.
  但西方人似乎并不领情,当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时,统帅为了奖励骑士们的战功,竟公开下令部下可以在一周内在城中实施任意的烧杀抢掠.十字军还在拜占庭的领土上建立了拉丁帝国.西方的封建领主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对土地上的居民进行残酷压榨.拜占庭帝国仅剩巴尔干半岛一小部分土地和小亚细亚某些领土.直到1261年,它才收复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复国之后,领土已大为缩小,只包括小亚细亚西北角、色雷斯、马其顿、爱琴海北部的一些岛屿和伯罗奔尼撒的一些据点.君士坦丁堡的政权更无昔日之盛,它对各地区的控制已相当松弛.
  [编辑本段]君士坦丁堡的建设
  军人出身的君士坦丁一世于306年在不列颠被部下拥立为帝后,为了保卫受到哥特人和波斯人威胁的多瑙河和幼发拉底河边界,决定在帝国的东部建造一座新都城.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先前几位皇帝已经建立了若干座陪都,比如戴克里先皇帝,就把他的行宫设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尼科米底亚(今土耳其伊兹密特).为了给新都选址,君士坦丁一世先后考察了特洛伊、耶路撒冷、萨尔底卡(索非亚)、帖撒罗尼迦(塞萨洛尼基)和尼科米底亚,但是最终选择了当时不甚有名的拜占廷作为新都的城址.
  拜占廷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这条狭窄的海峡将东南欧洲与亚洲分隔开来.城市本身坐落在一片小山丘上,南边是马尔马拉海,北边是金角湾,东边扼守赫勒斯滂海峡(达达尼尔海峡)的入口,西边居高临下俯瞰色雷斯平原.整个城区宛如一座天造地设的要塞,易守难攻.不仅如此,拜占廷还是罗马帝国重要的军事大道埃格南地亚大道与小亚细亚地区军事公路的交汇点,是通往亚洲的必经之地,也是从黑海前往爱琴海的唯一通路.此外,城北的金角湾是一处条件极佳的自然港湾,全长约10公里,主航道宽约460米,并有多处分支水道,可供船只停泊.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给当地居民带来财富,因此被称为“金角”(希腊神话中,羊角是丰收和财富的象征).未来的新都可以凭借一面临山两面靠水的地势防御来自各方面的进攻,又可以利用便利的水陆交通发展商业.
  324年,君士坦丁发布命令,兴建新都,并任命重臣着手进行建筑工程的准备工作.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新都的建设,他还下令建造专门学校,大量培养各类建筑人才.君士坦丁还亲自跑马勘测,圈定城市界标.
  经过五年的精心施工,拜占廷古城荡然无存,一座规模宏大、豪华壮丽的新都城出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上.330年5月11日,星期一,君士坦丁大帝宣告正式定都于新首都,并赐予其“新罗马”(Nova Roma)的正式名称.
  [编辑本段]城市名称
  君士坦丁最初建立君士坦丁堡时,将其命名为“第二罗马”(拉丁语:Secunda Roma,希腊语:Δευτέρα Ρώμη).从5世纪起,其正式名称变成了“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希腊语:Νέα Ρώμη).从狄奥多西二世皇帝(408年-450年)时起,人们逐渐称新罗马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或“君士坦丁波利斯”(Kōnstantinoupolis),即“君士坦丁的城市”.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拜占廷的臣民只是简单地将其称为“城”(ἡ ∏όλις/he Polis,现代希腊语为η ∏όλη/i Poli).
  从10世纪时起,突厥人和阿拉伯人开始称君士坦丁堡为“伊斯坦布尔”(İstanbul),这个名称来自希腊语“στην ∏όλη”(stim poli),即“在城里”、“进城去”,此处的“城”即为君士坦丁堡的特称.1453年鄂图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后,“伊斯坦布尔”逐渐成为该城的官方名称,与“君士坦丁堡”的名字并用.鄂图曼帝国时期,土耳其人和外国人有时也称君士坦丁堡为“高门”(پایتخت)(Pâyitaht),其名称来自鄂图曼帝国皇宫托普卡帕宫的高门.1923年,土耳其迁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成为该城的正式名称.1930年,凯末尔正式下令以“伊斯坦布尔”的名称取代“君士坦丁堡”.
  斯拉夫人对君士坦丁堡的称呼是“沙皇格勒”或者“皇帝之城”(古教会斯拉夫语:Цѣсарьградъ;俄语:Царьград/Tsargrad;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和马其顿语:Цариград/Tsarig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