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属于地方制度还是中央制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1/08 03:10:35
选官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属于地方制度还是中央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属于地方制度还是中央制度?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都是属于中央制度!
察举制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前 196 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文帝前元二年(前 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汉书·文帝纪》).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一是对于察举人才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二是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三是察举分岁举和诏举两类.岁举为常科,每年推举.科目有孝廉和秀才.孝廉始为孝与廉两科,后来连称为一科.察孝廉的对象是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其出路是到中央任郎官.有名额限制,东汉和帝时制凡满 20 万人的郡国每年举一人,不满 20万人的两年举一人,不满 10 万人的三年举一人.边境地区郡国人少,10 万人以上则可以岁举一人.孝廉的出路最多的是在皇帝身边当郎官,然后再由郎迁中央或地方官吏.举孝廉是察举常科的主要科目,是入仕的正途.举秀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到东汉为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茂才由州推举,所以人数比孝廉少得多.茂才的出路大多充任地方县令,比孝廉任用为重,但名额少.诏举,是由皇帝下诏察举人才,是临时性的特科.其特点是:诏举常在灾异之后举行.诏举人数不限,由诏令临时规定.诏举科目很多,也不固定,能把有专门才能的人推举出来.无论岁举孝廉、秀才还是诏举贤良文学,到中央以后均需经过考试.考试办法有对策(命题考试)和射策(抽签考试)两种.对策多用于考试举士,射策多用于考试博士弟子.凡属诏令推举之士一般是由天子策试;郡国岁举之孝廉、秀才则由三公府考试.儒生考经学,官吏考举奏,通过考试选出优等生,报皇帝录用.考试实际是量才录用.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以后随着政治日益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到东汉晚期,已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网罗人才的作用.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察举制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前 196 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把察举作为选官的一项制度是从文帝开始的.文帝前元二年(前 178)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十五年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汉书·文帝纪》).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一是对于察举人才的标准有了明确的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二是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三是察举分岁举和诏举两类.岁举为常科,每年推举.科目有孝廉和秀才.孝廉始为孝与廉两科,后来连称为一科.察孝廉的对象是地方六百石以下的官吏和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其出路是到中央任郎官.有名额限制,东汉和帝时制凡满 20 万人的郡国每年举一人,不满 20万人的两年举一人,不满 10 万人的三年举一人.边境地区郡国人少,10 万人以上则可以岁举一人.孝廉的出路最多的是在皇帝身边当郎官,然后再由郎迁中央或地方官吏.举孝廉是察举常科的主要科目,是入仕的正途.举秀才的对象为现任官吏.到东汉为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茂才由州推举,所以人数比孝廉少得多.茂才的出路大多充任地方县令,比孝廉任用为重,但名额少.诏举,是由皇帝下诏察举人才,是临时性的特科.其特点是:诏举常在灾异之后举行.诏举人数不限,由诏令临时规定.诏举科目很多,也不固定,能把有专门才能的人推举出来.无论岁举孝廉、秀才还是诏举贤良文学,到中央以后均需经过考试.考试办法有对策(命题考试)和射策(抽签考试)两种.对策多用于考试举士,射策多用于考试博士弟子.凡属诏令推举之士一般是由天子策试;郡国岁举之孝廉、秀才则由三公府考试.儒生考经学,官吏考举奏,通过考试选出优等生,报皇帝录用.考试实际是量才录用.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以后随着政治日益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到东汉晚期,已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网罗人才的作用.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属于地方制度还是中央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中央官制还是选官制度
工农联盟,门阀制度,世官制,九品中正制
分封制是中央还是地方制度?
分封制是中央制度还是地方制度?
明朝和清朝的中央官制,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和监察制度分别是什么?
试比较中国古代三种主要的选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选官制度:汉代实行察举制,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实行科举制,比较哪一种制度更好,为什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区别,含义是什么
与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有何进步性
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度是什么 类型的 选官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包括选官制度吗?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