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问国语,哲学,历史.这些书籍的益处,问社会的阶层是否与读书者的智慧有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14:25:34
问国语,哲学,历史.这些书籍的益处,问社会的阶层是否与读书者的智慧有关?
老百姓书读的不博不渊是否益于管教,到底怎样才是沉浮?
国语,哲学,历史等等放在那里、捧在手里或者朗朗上口,自然没用.因为你没有把它们给放进心里,成就知识.什麼东西有没有用处,什麼东西有没有益处,问题不在於那些事物本身,而在於你有没有把它们给放进心里,成为可以判断、影响或者施加作用的东西.而知识,就是放进心里的那些关系或联系谓之.国语,哲学,历史或者无论什麼其他的门科,或者其他的事物,都是可以构成关系和联系的一些东西.而那些关系和联系不是明摆在哪里让你去拾取的.它们是要你去研究、调查,通过类比等等过程找出来的.我们所谓的读书,就是要造就这些过程,成就可得为关系和联系的这种情况出来.因为有了这种关系和联系,我们在生活中才得应用,让我们在自然天地里能够适然、自在和合宜.益者,义也,宜也.自然安详自在,即谓益.我们从任何事物里得到的关系和联系,就是事物的道理和绎理.道理和绎理,在中文里是为思,为义.因而得明、得宜和得利.这样读书自然是有益处了.否则哪怕是读了一辈子书,你还是个书呆子.这跟文盲有什麼差别呢?多的,不过就是几张文凭,几堆烂纸头而已.社会的阶层自然跟读书有关了.有了智慧,你的形态就会不一样.因为恢宏的气势、远大的抱负和经营的格局都是从知识里来的.知识造就了一个人的能力、才气和财富.能力和才气成就志气、勇敢和毅力,气势和格局就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不是从排比论阶的职位或者官位来决定的.它的决定因素在於气势和格局.再大的官,再高的权位,碰到气势和格局,都要矮下半截.古代帝王或臣相不都位置高高在上吗?可要遇到改朝换代,或者时局不稳时,那是连过街老鼠都不如.一般社会上排资论辈的权位都是一时的假相,只有知识才是永恒的主儿.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所以,读书也不是为了做官,为了求取功名.读书是为了让自己的格调提高,让自己能在这里社会里活得自在得宜,活得更像人一点.这才是社会地位.常言不是说过了吗?腹中有书气自华.一个卑微的人都是没有自信的人,因而才是卑微,才是头抬不起来,才是唯唯诺诺,气势不彰的人.而自信是读书才能培养出来的气质,才能成就形势本来有的自然状态.所谓的自信,在中文的义理里,说的不过就是让圆融善美的那种自然状态成就实现出来谓之.圆融善美的状态就是自然合宜、无缺无憾.形势比人强,无非就是震憾的来源.古时皇帝自称的联,说的就是震、正和真呢.震、正和真无它,不过是自然、盛实和圆满尔.而形势跟社会阶层里的地位无关.有谁会瞧得起没读书、做事颟顸的高官呢?道理就这麼简单.人生要是任其浮沉,这个人就没有用了.为什麼没用呢?话是那麼清楚︰因为这个人没有让自己能够使出力量来,自然是没有用.不读书,人就施展不出气势或力量来,也没有用.至於老百姓没读书,或者书读得少,自然是易於管教.古时或现今的愚民政策不就是这样子产生出来的.弃圣绝智,说的可是这些内容呢.让老百姓无知,就容易说服.晓之以利害,动之之情,哪一个人不服服贴贴的.没胆识的人一般都怕死,多疑,容易操控.不明不白就会胆小、多疑,不易成事.曹操或司马昭不就是没把书读好,一生胡疑,才会败在诸葛亮的手里.还有那个咏叹「既生喻,何生亮」的呆子也一样.他到死为止,可都还不知道诸葛亮是怎麼赢过他的.不明不白自是书没读好,没读通,甚至於是没读书,方才造成的.你说书不读好,没读书,不容易管教吗?都可以搞得你连死都不明不白的.要像狗一样地使唤,还不容易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