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差不多的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化学作业 时间:2024/11/08 03:02:37
有没有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差不多的事例?
历史上罗蒙诺索夫用试验证明”燃素“学说错误,应该跟这个故事差不多:
燃素学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化学家们对燃烧的解释,他们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火的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方式存在.大量游离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便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这种观念是错误的.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煅烧金属后发现金属变重了,他认为是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在燃烧时跟金属化合,形成灰烬.由于灰烬多了燃素,所以变重.
罗蒙诺索夫积极探索燃烧奥秘.用实验证明金属在密闭容器内加热,质量不会增加,而放在空气里加热,质量就会增加.这为后来拉瓦锡推翻燃素说,建立氧化学说,打下良好的基础.借助于实验,罗蒙诺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尔提出的“燃素”学说.罗蒙诺索夫准备了专用的玻璃容器,分别放入铅屑、铜屑和铁屑,将容器口封死,而后加热,最后铅屑溶化了,光闪闪的银白色容器镀上了一层灰黄色;红色的铜屑变成了暗褐色粉末;铁屑变黑了.“燃素”是否进入了容器?它是否同金属化合了?如果它进入了容器,那么容器的重量就应该增加,但称重结果表明,这些容器的重量都没有变化!而金属灰却比原来重了.据此,罗蒙诺索夫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金属没有与“燃素”化合!因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没有变化,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容器内部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肯定是金属与空气的微粒化合了!因此重量增加了,有多少空气与金属化合,金属就应该增重多少!”
燃素学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化学家们对燃烧的解释,他们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火的微粒既能同其他元素结合而形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方式存在.大量游离的火微粒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明显的火焰,它弥散于大气之中便给人以热的感觉,由这种火微粒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这种观念是错误的.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煅烧金属后发现金属变重了,他认为是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在燃烧时跟金属化合,形成灰烬.由于灰烬多了燃素,所以变重.
罗蒙诺索夫积极探索燃烧奥秘.用实验证明金属在密闭容器内加热,质量不会增加,而放在空气里加热,质量就会增加.这为后来拉瓦锡推翻燃素说,建立氧化学说,打下良好的基础.借助于实验,罗蒙诺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尔提出的“燃素”学说.罗蒙诺索夫准备了专用的玻璃容器,分别放入铅屑、铜屑和铁屑,将容器口封死,而后加热,最后铅屑溶化了,光闪闪的银白色容器镀上了一层灰黄色;红色的铜屑变成了暗褐色粉末;铁屑变黑了.“燃素”是否进入了容器?它是否同金属化合了?如果它进入了容器,那么容器的重量就应该增加,但称重结果表明,这些容器的重量都没有变化!而金属灰却比原来重了.据此,罗蒙诺索夫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金属没有与“燃素”化合!因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没有变化,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容器内部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肯定是金属与空气的微粒化合了!因此重量增加了,有多少空气与金属化合,金属就应该增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