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句爱国名句及它们的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8 23:00:33
求几句爱国名句及它们的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