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关于马的知识,半手抄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11/05 05:23:47
搜集关于马的知识,半手抄报的,
基本介绍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
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 ,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 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
马的嗅觉
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发达的嗅觉与灵敏的听觉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动作完美结合,是千万年来马进化成功之处,也是马为人类贡献的主要生理特征.
1. 马识别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觉
马认识或辨别事物信息,特别是近距离的陌生物品或动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的行为.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信息,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马能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例如,已经证实发情母马的气味可以远距离吸引公马,当然,公马靠嗅觉可以确定一定距离内的发情母马.公马在遇到母马发情时常有翻唇嗅天行为(性嗅反射).
2. 马依靠嗅觉适应环境
群牧马或野生马依靠嗅觉,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借以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马群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马根据粪便的气味,可以找寻同伴,避开猛兽和天敌.马对不同的嗅觉信息会有不同的条件反应.马在嗅到生疏或危险的信息时,还会发出短促的喷鼻声(打响鼻),以示警备,并把这一信息通知同伴.马对同伴排泄的气味有着极强的反应,据观察,公马愿意在发情母马曾经排过尿的地点排尿.马驹要是闻到新鲜的排泄物,将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应,引起排粪和排尿.因此,马能根据嗅觉信息,改变马在群体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动.
3. 马能靠嗅觉鉴别污水或有害的饲草饲料
马鼻腔很大,鼻腔下筛板和软腭连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采食时仍可以通过鼻腔吸入嗅觉信息,既可选择食物,又可警惕敌害,两者互不干扰.马能利用嗅觉去摄食体内短缺的营养物质,并能在草原上辨别有毒植物或牧草,马很少误食毒草.马能靠嗅觉鉴别受污染的水和饲料并拒绝饮用.在马匹日常管理中应注意水源、料池、水槽、饲槽的卫生,这对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4. 马对嗅觉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
因此,接近马或调教马时,让它学习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觉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让马嗅闻,操作上会更顺利.有时需要对孤驹寻找另外的母马寄养时,用该母马的乳汁对幼驹进行涂抹,则会增加母马对孤驹的接收程度.饲料的改变,马舍环境的改变,马是最容易感觉到的,这需要渐渐适应.管理上应注意饲槽、水源等方面的卫生,这可以减少环境对马匹的不良刺激.
5. 利用马的嗅觉也能建立后效行为
马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利用马的嗅觉也能建立马的后效行为.舍饲马匹稍加调教可以建立在固定位置排粪尿的习惯.调教方法是,首先将厩内清扫得非常干净,只在指定位置堆上粪便,并在埋罐内放入少量尿液.将马放入厩内任其自由嗅闻,在氨的刺激下会引起马排粪、排尿的行为.如位置稍不适宜,可以用小杆驱赶,经几天调教,即可固定,以后马匹在排泄时会寻找有粪尿的原位置.对于赛马要调教它在赛前15分钟排粪、尿,这对保证赛马发挥较好的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马的嗅觉非常敏锐,马凭借嗅觉来鉴定自己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并能根据判断做出相应的行为.认真观查马的嗅觉行为,如对饲草饲料、水源、周边环境的反应,就能发现那些对于马匹来说不适宜的条件和因素,及时改进以保证马匹的建康.利用马匹嗅觉建立相应的行为,也是一个优秀的饲养管理人员优先考虑的手段.
马的味觉
马一天中有很长的时间进行采集食物,饲料经过嗅觉初步断定外,主要就由味觉来决定食入的速度和多少.因此,味觉是马匹很重要的感知器官.有关马的味觉方面研究的材料不多,但马的味觉很有特色,也很好掌握利用.
1.马的味觉感知能力一般,因此采食面很宽.
马依靠味觉进行咬嚼性探究括动,马口腔和舌分布有味觉感受器,亦叫味蕾.这些味蕾多集中于轮廓状乳突、蕈状乳突和叶状乳突之中.
马的味觉感受并不灵敏,因此,马采集食物的范围很广,马也是最容易饲养的动物之一.很多的饲料马都能适应,有的甚至是比较粗糙、适口性很差的饲料.在我国北方牧区,冬天马匹主要采食草地枯草,有时甚至是树枝和落叶,补饲是有限的.农区的有些秸秆马也都食用,切铡和适当粉碎更好.饲料范围宽,也是马适应能力的一个主要特征.当然,即使马的食物很宽,始终给予马匹优质、可口的饲草饲料是必须的.
2.马的味觉有很强的偏好.
马虽然采集的范围很宽,但对食物中的味道还是有所偏好.马对苦味不敏感,对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较为强烈.马喜甜味而拒酸味.带有甜味的饲料,如胡萝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浆这些都是马最爱食用的,这些饲料都可以作为食物诱饵,或调教中的酬赏,以强化某些后效行为.带酸味的饲料需要经过适应过程才会逐渐适应.
3.味觉差还容易引起消化障碍.
马的听觉
马的听觉是非常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听觉发达是对马视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偿,这对在原始状态上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关键问题就是躲避猎食动物的袭击,而马躲避猎食动物袭击的本领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击.对马来说,及早听到危险的信号而采取迅速逃避行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 马耳组织结构发达、敏锐
马耳位于头的最高点,耳翼大,耳肌发达,动作灵敏,旋转变动角度大,表明听觉是发达的.马无需改变体位和转运头部,仅靠耳廓的运动就能判断声源方向.马用灵活的外耳道捕捉音响的来源、方向,起到音响的定位作用.中耳的机能是放大音响.内耳则主要功能是分辨声音的频率、音色和音响的强弱.马耳尖小直立如“削竹”,转运灵活是良马的主要特征.
2. 马分辨声音频率、音色的能力比人强
马听觉发达的主要特征就是马耳对声音有着非常敏锐的反应程度.马对音响及音调的感受能力超过人.马能辨别1,000次和1,025次振动波,亦即1/8音符左右.据报道,马可对高达22000赫兹的音频做出反映.实践中常可见到初生不久的幼驹就能辨认母仔轻微呼叫信息.群牧马能根据叫声寻找自己的群体和传达信息.夜间放牧时,马能听到而人不能听到的远处声音,并能对声音做出判断.因此,夜间寻找失去的马群最好是让你的坐骑领路,人应当服从它的带领.马还能根据听到同伴不同的声音判别其所处状况,如寻求、忧虑、高兴、恐惧等状态.对于周围其他动物的声音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采取和准备采取相应的应急行为.
3. 应用口令或哨音容易建立马的反射行为
马的发达的听觉对于人类利用马匹是有益的.人们正是利用了马的听力来进行调教、训练和使役.例如,马能够分辨主人呼叫它的名字,当然,不是它懂得名字的意义,而是说明它已经建立了名字的声音反射.因此,调教使役或骑乘中,可用口令或哨音建立反射行为,或学会做其它动作.对于刚刚进行调教的小马来说,常用声音建立反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性能,对军马也是极为必要的,如卧倒、站立、静立、注意、前进、后退、攻击等都可以用语言口令下达.
4. 马惧怕过高的音响
过高的音响或音频对马是一种逆境刺激,使马有痛苦的感受.在马匹调教过程中,不需要对它“大喊大叫”,只要有轻微的口令马就会服从.这点不少人不清楚.我们少数民族的调教口令都很清,或只给予口哨命令.过高的音响或音频会导致马惊恐,如火车气笛声、枪炮声、锣鼓声,因此,对军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调教,而且要经常复习强化.对过于敏感的军马或赛马,为了减少音响刺激,亦可以给它配戴耳罩.
总之,马的听觉是发达的和敏锐的,这对于马的作用的发挥是有益的.但是听觉敏锐有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会使马匹容易处于兴奋状态,容易降低马匹的竞技水平,有时还会发生意外.作为马匹饲养管理或调教人员来说,认识到下面两个方面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高度注意和利用马的听觉,充分发挥马匹的生理功能,二是为马匹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音响刺激.
马在野外很少处在能量过度丰富的情况,或许就是这个原因,马在能量丰富的环境中表现出不适应行为.一旦它们遇到非常可口的饲料,它们就会食入超过其消化能力很多的饲料,这就是容易造成马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马在饥饿的状态下、或是长期没有或少有精料的情况下,马上给予大量的精料和优质牧草,马会摄入超过胃正常容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很快膨胀或产气,导致急性胃扩张,很容易危及马的生命.
4.马很难形成厌食的能力
在实验情况下,马匹能学会拒吃象苜蓿颗粒饲料那样比较不可口的食物,但不能学会拒吃加糖的燕麦.这种味觉的反射行为与马其他后效行为形成明显对照:即马如遇鞭打或电击等刺激时,马会很快形成持久的厌恶性刺激的能力,但它们似乎不能学会回避使它们生病的可口食物.说明马很难学会形成厌食的能力,这点不如其它单胃有蹄动物,例如猪能学会拒吃和疾病有关的即使是很可口的食物.
5. 饲料中投入中药马也能接收
马的味觉不灵敏,尤其是对苦味不灵敏,因此,治疗马病的一些中药可研磨成粉直接加入马料中饲喂,马匹稍加适应即可,这可免去很多的麻烦.当然,有些其他的药品也可采取这种方法治疗和预防马病.
总之,马的味觉一般但很有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有利于饲养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马匹的健康和马匹性能的发挥
睡觉的方式
马睡觉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要是没人打搅它,它可以随时随地睡觉,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觉.大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来差不多有六个小时.天亮以前那两个钟头,马睡得最香.
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
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
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
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
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农用挽马.
西南马
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
三河马
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
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平均体高140~147厘米,体重330~380千克.三河马气质威悍,但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属挽乘兼用经济类型.乘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时间.单马拉起载重五百多千克的胶轮大车,半小时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马
伊犁马是以新疆的哈萨克马为基础,与前苏联顿河马、奥尔洛夫马等杂交而成.当地牧民称它“二串子马”.六十年代后,伊犁马的培育主要以顿河马为主,其顿河马的血液达到了50%以上.
伊犁马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伊犁马性情温顺,禀性灵敏,擅长跳跃,宜于山路乘驮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长途竞赛中,负重80千克,7小时12分钟就可到达.是优秀的轻型乘用马.
荷兰温血马 Dutch Warmblood (KWPN)
要说有哪一个品种的马,像明星一样快速窜红,那就是荷兰温血马.这是个新的品种,荷兰在1958年才开始有血统登记簿,然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欢迎的马术竞赛与骑乘用马.荷兰温血马可说是二十世纪的新产品,有别于二十世纪以前就有的温血马,它是专门为了马术竞赛用而培育出来的温血马.虽然这是荷兰人所创造的品种,但其实应该算是一个欧洲品种,因为除了荷兰之外,还有英国、西班牙、法国和德国的血统.
荷兰温血马的起源来自于荷兰两个本地的品种,海尔德兰马(Gelderlander)与格罗宁根马(Groningen) ,事实上这跟当地的土壤息息相关.海尔德兰在荷兰中部,当地的土壤为沙地,所发展出来的马属于较轻型.而格罗宁根当地则都是硬质的黏土,成长出来的马就属于较重型的.然而两个品种的基因却是可以兼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尔德兰马的血统中加入格罗宁根马的血统,来增加海尔德兰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都是自中世纪以来在荷兰与其邻近区域就有的品种.海尔德兰马有安达卢西亚马(Andalusian)、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马(Neapolitan)、诺曼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英国的盎格鲁-诺曼马(Anglo-Norman)、哈克尼马(Hackney)与纯血马(Thoroughbred)的血统.而格罗宁根马则是由丹麦的佛里斯马(Friesian)与德国的奥登堡马(Oldenburg)两种品种交叉产生的.
自古以来荷兰的农夫靠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严格的培育马的方法,来淘汰品种中健康与性格的缺点,以及智能不足的马.这种严格筛选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兰温血马.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化,使得马的用途转为休闲骑乘与运动,荷兰人以此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现他们的培育技术. 海尔德兰马与格罗宁根马这两个品种有一些令人激赏的共同特点:华丽的动作、良好的基本构造、具有风采的质量、稳健成长的能力、温驯合作的气质.荷兰人引进英国纯血马,以增加它的勇气,并改善有时会发生的缺陷,例如过长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当轻盈的动作也是纯血马带来的,而为了要去除随着纯血马而来的难以驾驭的特质,不但靠引进其它荷兰本土血统,也引进法国的塞拉法兰西马(Selle Francias)、德国的汉诺威马(Hanoverian)与荷尔斯泰因马(Holstein)血统,以改良出最后的品种.另外也引进英国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马,也有些人继续培育传统海尔德兰马型态的马,最后竟演变成三种类别的荷兰温血马
马的嗅觉
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收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发达的嗅觉与灵敏的听觉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动作完美结合,是千万年来马进化成功之处,也是马为人类贡献的主要生理特征.
1. 马识别外界事物主要靠的是嗅觉
马认识或辨别事物信息,特别是近距离的陌生物品或动物,首先表现为使用嗅觉的行为.有时会主动接近物品,鼻翼扇动,作短浅呼吸,力图吸入更多的新鲜气味信息,加强对新鲜事物的辨别或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相应的休憩或躲避等行为.马能根据嗅觉信息识别主人、性别、母仔、发情、同伴、路途、厩舍和饲料种类.例如,已经证实发情母马的气味可以远距离吸引公马,当然,公马靠嗅觉可以确定一定距离内的发情母马.公马在遇到母马发情时常有翻唇嗅天行为(性嗅反射).
2. 马依靠嗅觉适应环境
群牧马或野生马依靠嗅觉,辨别大气中微量的水汽,借以寻觅几里以外的水源和草地.所以野生的马群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马根据粪便的气味,可以找寻同伴,避开猛兽和天敌.马对不同的嗅觉信息会有不同的条件反应.马在嗅到生疏或危险的信息时,还会发出短促的喷鼻声(打响鼻),以示警备,并把这一信息通知同伴.马对同伴排泄的气味有着极强的反应,据观察,公马愿意在发情母马曾经排过尿的地点排尿.马驹要是闻到新鲜的排泄物,将被激起高度的排泄反应,引起排粪和排尿.因此,马能根据嗅觉信息,改变马在群体中的生活和定向活动.
3. 马能靠嗅觉鉴别污水或有害的饲草饲料
马鼻腔很大,鼻腔下筛板和软腭连接,形成隔板作用.因此,采食时仍可以通过鼻腔吸入嗅觉信息,既可选择食物,又可警惕敌害,两者互不干扰.马能利用嗅觉去摄食体内短缺的营养物质,并能在草原上辨别有毒植物或牧草,马很少误食毒草.马能靠嗅觉鉴别受污染的水和饲料并拒绝饮用.在马匹日常管理中应注意水源、料池、水槽、饲槽的卫生,这对马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4. 马对嗅觉熟悉的事物容易接收
因此,接近马或调教马时,让它学习新事物,最好先以嗅觉信息向它打招呼.例如,配戴挽具、鞍具,先让马嗅闻,操作上会更顺利.有时需要对孤驹寻找另外的母马寄养时,用该母马的乳汁对幼驹进行涂抹,则会增加母马对孤驹的接收程度.饲料的改变,马舍环境的改变,马是最容易感觉到的,这需要渐渐适应.管理上应注意饲槽、水源等方面的卫生,这可以减少环境对马匹的不良刺激.
5. 利用马的嗅觉也能建立后效行为
马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利用马的嗅觉也能建立马的后效行为.舍饲马匹稍加调教可以建立在固定位置排粪尿的习惯.调教方法是,首先将厩内清扫得非常干净,只在指定位置堆上粪便,并在埋罐内放入少量尿液.将马放入厩内任其自由嗅闻,在氨的刺激下会引起马排粪、排尿的行为.如位置稍不适宜,可以用小杆驱赶,经几天调教,即可固定,以后马匹在排泄时会寻找有粪尿的原位置.对于赛马要调教它在赛前15分钟排粪、尿,这对保证赛马发挥较好的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马的嗅觉非常敏锐,马凭借嗅觉来鉴定自己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并能根据判断做出相应的行为.认真观查马的嗅觉行为,如对饲草饲料、水源、周边环境的反应,就能发现那些对于马匹来说不适宜的条件和因素,及时改进以保证马匹的建康.利用马匹嗅觉建立相应的行为,也是一个优秀的饲养管理人员优先考虑的手段.
马的味觉
马一天中有很长的时间进行采集食物,饲料经过嗅觉初步断定外,主要就由味觉来决定食入的速度和多少.因此,味觉是马匹很重要的感知器官.有关马的味觉方面研究的材料不多,但马的味觉很有特色,也很好掌握利用.
1.马的味觉感知能力一般,因此采食面很宽.
马依靠味觉进行咬嚼性探究括动,马口腔和舌分布有味觉感受器,亦叫味蕾.这些味蕾多集中于轮廓状乳突、蕈状乳突和叶状乳突之中.
马的味觉感受并不灵敏,因此,马采集食物的范围很广,马也是最容易饲养的动物之一.很多的饲料马都能适应,有的甚至是比较粗糙、适口性很差的饲料.在我国北方牧区,冬天马匹主要采食草地枯草,有时甚至是树枝和落叶,补饲是有限的.农区的有些秸秆马也都食用,切铡和适当粉碎更好.饲料范围宽,也是马适应能力的一个主要特征.当然,即使马的食物很宽,始终给予马匹优质、可口的饲草饲料是必须的.
2.马的味觉有很强的偏好.
马虽然采集的范围很宽,但对食物中的味道还是有所偏好.马对苦味不敏感,对甜味和酸味的感受较为强烈.马喜甜味而拒酸味.带有甜味的饲料,如胡萝卜、青玉米、苜蓿草,糖浆这些都是马最爱食用的,这些饲料都可以作为食物诱饵,或调教中的酬赏,以强化某些后效行为.带酸味的饲料需要经过适应过程才会逐渐适应.
3.味觉差还容易引起消化障碍.
马的听觉
马的听觉是非常发达的,是信息感知能力很强的器官,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听觉发达是对马视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偿,这对在原始状态上马的生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马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关键问题就是躲避猎食动物的袭击,而马躲避猎食动物袭击的本领有就是逃跑和有限的反击.对马来说,及早听到危险的信号而采取迅速逃避行为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 马耳组织结构发达、敏锐
马耳位于头的最高点,耳翼大,耳肌发达,动作灵敏,旋转变动角度大,表明听觉是发达的.马无需改变体位和转运头部,仅靠耳廓的运动就能判断声源方向.马用灵活的外耳道捕捉音响的来源、方向,起到音响的定位作用.中耳的机能是放大音响.内耳则主要功能是分辨声音的频率、音色和音响的强弱.马耳尖小直立如“削竹”,转运灵活是良马的主要特征.
2. 马分辨声音频率、音色的能力比人强
马听觉发达的主要特征就是马耳对声音有着非常敏锐的反应程度.马对音响及音调的感受能力超过人.马能辨别1,000次和1,025次振动波,亦即1/8音符左右.据报道,马可对高达22000赫兹的音频做出反映.实践中常可见到初生不久的幼驹就能辨认母仔轻微呼叫信息.群牧马能根据叫声寻找自己的群体和传达信息.夜间放牧时,马能听到而人不能听到的远处声音,并能对声音做出判断.因此,夜间寻找失去的马群最好是让你的坐骑领路,人应当服从它的带领.马还能根据听到同伴不同的声音判别其所处状况,如寻求、忧虑、高兴、恐惧等状态.对于周围其他动物的声音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并能采取和准备采取相应的应急行为.
3. 应用口令或哨音容易建立马的反射行为
马的发达的听觉对于人类利用马匹是有益的.人们正是利用了马的听力来进行调教、训练和使役.例如,马能够分辨主人呼叫它的名字,当然,不是它懂得名字的意义,而是说明它已经建立了名字的声音反射.因此,调教使役或骑乘中,可用口令或哨音建立反射行为,或学会做其它动作.对于刚刚进行调教的小马来说,常用声音建立反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性能,对军马也是极为必要的,如卧倒、站立、静立、注意、前进、后退、攻击等都可以用语言口令下达.
4. 马惧怕过高的音响
过高的音响或音频对马是一种逆境刺激,使马有痛苦的感受.在马匹调教过程中,不需要对它“大喊大叫”,只要有轻微的口令马就会服从.这点不少人不清楚.我们少数民族的调教口令都很清,或只给予口哨命令.过高的音响或音频会导致马惊恐,如火车气笛声、枪炮声、锣鼓声,因此,对军马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调教,而且要经常复习强化.对过于敏感的军马或赛马,为了减少音响刺激,亦可以给它配戴耳罩.
总之,马的听觉是发达的和敏锐的,这对于马的作用的发挥是有益的.但是听觉敏锐有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会使马匹容易处于兴奋状态,容易降低马匹的竞技水平,有时还会发生意外.作为马匹饲养管理或调教人员来说,认识到下面两个方面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要高度注意和利用马的听觉,充分发挥马匹的生理功能,二是为马匹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音响刺激.
马在野外很少处在能量过度丰富的情况,或许就是这个原因,马在能量丰富的环境中表现出不适应行为.一旦它们遇到非常可口的饲料,它们就会食入超过其消化能力很多的饲料,这就是容易造成马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马在饥饿的状态下、或是长期没有或少有精料的情况下,马上给予大量的精料和优质牧草,马会摄入超过胃正常容量的食物,这些食物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很快膨胀或产气,导致急性胃扩张,很容易危及马的生命.
4.马很难形成厌食的能力
在实验情况下,马匹能学会拒吃象苜蓿颗粒饲料那样比较不可口的食物,但不能学会拒吃加糖的燕麦.这种味觉的反射行为与马其他后效行为形成明显对照:即马如遇鞭打或电击等刺激时,马会很快形成持久的厌恶性刺激的能力,但它们似乎不能学会回避使它们生病的可口食物.说明马很难学会形成厌食的能力,这点不如其它单胃有蹄动物,例如猪能学会拒吃和疾病有关的即使是很可口的食物.
5. 饲料中投入中药马也能接收
马的味觉不灵敏,尤其是对苦味不灵敏,因此,治疗马病的一些中药可研磨成粉直接加入马料中饲喂,马匹稍加适应即可,这可免去很多的麻烦.当然,有些其他的药品也可采取这种方法治疗和预防马病.
总之,马的味觉一般但很有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有利于饲养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马匹的健康和马匹性能的发挥
睡觉的方式
马睡觉不一定非在晚上,更不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要是没人打搅它,它可以随时随地睡觉,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觉.大马一天能睡八、九次,加起来差不多有六个小时.天亮以前那两个钟头,马睡得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