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之战详实经过顺带说说当时中朝日所处的历史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7 16:54:03
万历朝鲜之战详实经过
顺带说说当时中朝日所处的历史背景~
顺带说说当时中朝日所处的历史背景~
背景:
一,朝鲜.以东人党和西人党之争为主的内乱导致国力衰弱,无御敌之力.
1392年李朝建国以后,大封功臣.到十五世纪末以后,老于世故的功臣勋旧把持朝政的种情况日趋严重.于是,一股和勋旧大臣抗衡的政治力量慢慢形成了,也就是士林.此消彼涨,经过半个多世纪,中间还夹杂着暴君的酷政,诸如此类的,士林掌握了政权.
这些斗争严重制约了李朝的发展,但是由于签订严格控制日朝贸易和限制侨民的条约,倭寇侵害还是有所减轻的.1567年宣祖继位,此时士林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可是由于土地兼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加上分权不均,士林内部分裂.已经掌握政权的叫西人党,而后起的叫东人党.这种局面导致李朝政权瘫痪,内耗非常严重,更不要说修边防,御外寇了.当丰臣秀吉的 大军来袭时,李朝的那些党争领袖才意识到危机,可是已经晚了.
二,日本.战国分裂之势几近结束,日本燃气扩张野心.
16世纪80年代,在日本列岛,中部尾张国织田信长被刺死,部下大将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继续其统一事业,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基本结束了战国林立的局面,使战国以来延续百年的分裂局面重获一统.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以及他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他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东亚.
日本侵略朝鲜的历史,古已有之,只不过其势力时进时退,最盛时曾一度打到平壤附近.而且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孤悬海外,要向大陆发展,唯有从朝鲜一途.所以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固有其野心的关系,但传统的因素也不小.
此役日本共出动十九万陆军,其中主力部队分为七个军,一共十四万人.后备部队包括宇喜多秀家等人率领的三个军五万余人.同时还有九鬼嘉隆的四万水军和七百艘舰船.另外还有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衫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正宗统帅的十万人马驻在九州的名护屋做为预备队.可以说是日本当时最强将领与部队的集结.而在战略上,日军采用的是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秀吉于1592年4月正式开始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三,中国.神宗长期与大臣的严重对立,导致朝纲荒废,党争不断,中央政权危机显现.而周边各属国看准时机,开始入侵邻近的中国地区.军队本已久疏战事,此时更是要应付多起突发的反叛、战争、海盗抢掠,以致于对丰臣秀吉的入侵毫无警觉.
(中国历史中国人应该不陌生,不做赘述.)
四,中朝关系:明代,中朝两国一直友好相处,使臣往来频繁.当时,中国向朝鲜输出绢、布、 药材等物品,还特别允许朝鲜购买明朝严禁贩卖的硝黄、火药和牛角.朝鲜则向中国输 出耕牛、马匹、纸张和苎布.政治上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上的相互援助,促进了两国间的 文化交流.
战争:日本史书把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朝鲜史书则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时间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第二阶段是明军的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收复了平壤、开城等地.第三阶段是相持和议和阶段.第四阶段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和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被全部赶出了朝鲜.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底悍然派兵入侵朝鲜.日军以小西 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统率十多万军队,上千艘战船,偷渡朝鲜海峡,用闪电式的战 术,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在釜山登陆,五月占领王京(汉城),攻陷开城、平 壤,侵占大片土地.国王宣祖出奔义州.
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朝鲜人民纷纷组织 义兵奋起抗战,到处阻击敌军.南部李舜臣领导的朝鲜水军,从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 合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多次进行海战,击沉敌舰300余艘,杀伤无数.朝鲜水 军的巨大胜利,打乱了日本侵略者水陆并进的作战计划,为后来陆军的反击提供了有利 条件.李舜臣长于战略,吸取朝鲜水军的传统经验,在旧有战舰的基础上,发明了龟船 战舰.龟船外包铁板,不易被重炮击伤;周身插满锥刀,使敌人不敢攀登上船.仓内备 置火炮,可以随时射击,喷出火焰.龟船形制轻巧,行动敏捷,可以出入敌舰阵内,在 打击日军的海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日军向朝鲜北部入侵,中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这时,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明 朝告急,要求出兵援助.明朝政府深知:“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 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决定立即派兵援朝.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将领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训率兵3000继后. 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适逢大雨,误中埋伏,力战牺牲.日军小行西长为麻 痹明军,佯装和谈,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 南的大片领土.这种损害朝鲜人民利益的和议,遭到明朝的拒绝.
万历二十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都督,增派4万兵力 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会合朝鲜士兵,经过周密部署,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初进军平壤.李如松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与日军的精锐部队3万人遭遇,战斗非常激 烈.劲弩齐发,火焰蔽空,中朝将士奋勇当先.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 石打伤,仍然屹立不动.60多岁的游击将领吴惟忠,胸部中弹洞穿,犹奋呼督战不已. 李如柏的头盔中弹,李如松的坐骑被炮击毙,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激战到近中午, 日军纷纷逃窜,中朝军队凯旋入城.此战共消灭敌人1万余人,俘虏无数,逃散日军不 及总数的1A10,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的战局.朝鲜史书称:“正月初八日壬戍进攻平壤, 不崇朝而城破,除焚溺斩杀之外,余贼丧魄,逃遁.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 未有.”二月,朝鲜军民也在幸州守城战中击退日军,取得辉煌胜利.在中朝军民英勇 打击下,日军退据釜山,朝鲜国土几乎全部光复.
丰臣秀吉不甘心失败,假意与中国议和,以诱使明朝撤兵,这时,明朝内部以兵部 尚书石星为首的主和派占了上风,遂与日本和谈罢兵.和谈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起,拖 延了3年.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被朝鲜和中国方面拒绝,和议最后破裂.朝鲜政府由 于党争,一度罢免了李舜臣,继任者贪污腐化,防备松弛.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夏, 丰臣秀吉又派军从水陆两路进犯,占领海军要塞和南部各地.李舜臣被重新起用,在鸣 梁海峡以战船12艘应战,歼灭日军4000,保住了全罗、忠靖两道,争得时间重整水军.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明朝再次派兵增援朝鲜.统帅邢玠当机立断,逮捕内奸 沈惟敬,大会诸将,分兵三路,合力应战,迫使日军退守朝鲜半岛的南端岛山.这时日 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7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 应不足,屡败厌战,士气低落.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 众.是时,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秀吉在满腔懊丧中病死.十一月,加藤清正率 军先逃,日军纷纷撤退.中、朝军队英勇追击,断其归路.在东南海岸露梁海战中,朝 鲜著名将领李舜臣亲自驾船擂鼓,率龟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明将陈璘舍身救援, 年高70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200人,跃上朝鲜战船奋战,杀敌无数,所驾战船 不幸起火,壮烈牺牲.李舜臣、陈璘杀出重围,赶来救援,连开虎蹲炮,击沉敌船.李 舜臣不幸中弹,伤重垂危,他叮嘱不许声张,把军旗交部下代为发号施令,继续战斗, 直到胜利.此次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 完全孤立,仓皇逃窜回国.援朝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终于把日本侵略军驱逐出境,粉碎了丰臣秀吉吞并 朝鲜征服中国的妄想.战斗一结束,陈璘急忙在阵前寻找李舜臣以共庆胜利,突然听说 李已经中弹牺牲,悲痛至极,昏倒在船上.朝鲜人民为缅怀明朝援朝将士的功绩,为邢 玠、邓子龙等英雄建立了庙宇,供后人瞻仰.
一,朝鲜.以东人党和西人党之争为主的内乱导致国力衰弱,无御敌之力.
1392年李朝建国以后,大封功臣.到十五世纪末以后,老于世故的功臣勋旧把持朝政的种情况日趋严重.于是,一股和勋旧大臣抗衡的政治力量慢慢形成了,也就是士林.此消彼涨,经过半个多世纪,中间还夹杂着暴君的酷政,诸如此类的,士林掌握了政权.
这些斗争严重制约了李朝的发展,但是由于签订严格控制日朝贸易和限制侨民的条约,倭寇侵害还是有所减轻的.1567年宣祖继位,此时士林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可是由于土地兼并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加上分权不均,士林内部分裂.已经掌握政权的叫西人党,而后起的叫东人党.这种局面导致李朝政权瘫痪,内耗非常严重,更不要说修边防,御外寇了.当丰臣秀吉的 大军来袭时,李朝的那些党争领袖才意识到危机,可是已经晚了.
二,日本.战国分裂之势几近结束,日本燃气扩张野心.
16世纪80年代,在日本列岛,中部尾张国织田信长被刺死,部下大将丰臣秀吉(1536-1598年)继续其统一事业,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基本结束了战国林立的局面,使战国以来延续百年的分裂局面重获一统.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以及他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便开始了对外扩张.他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东亚.
日本侵略朝鲜的历史,古已有之,只不过其势力时进时退,最盛时曾一度打到平壤附近.而且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孤悬海外,要向大陆发展,唯有从朝鲜一途.所以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固有其野心的关系,但传统的因素也不小.
此役日本共出动十九万陆军,其中主力部队分为七个军,一共十四万人.后备部队包括宇喜多秀家等人率领的三个军五万余人.同时还有九鬼嘉隆的四万水军和七百艘舰船.另外还有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衫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正宗统帅的十万人马驻在九州的名护屋做为预备队.可以说是日本当时最强将领与部队的集结.而在战略上,日军采用的是德川家康的提案,确定了“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的战法;以水军保证陆军的战略物资供应,陆军分三路齐头并进,一举占领朝鲜.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秀吉于1592年4月正式开始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三,中国.神宗长期与大臣的严重对立,导致朝纲荒废,党争不断,中央政权危机显现.而周边各属国看准时机,开始入侵邻近的中国地区.军队本已久疏战事,此时更是要应付多起突发的反叛、战争、海盗抢掠,以致于对丰臣秀吉的入侵毫无警觉.
(中国历史中国人应该不陌生,不做赘述.)
四,中朝关系:明代,中朝两国一直友好相处,使臣往来频繁.当时,中国向朝鲜输出绢、布、 药材等物品,还特别允许朝鲜购买明朝严禁贩卖的硝黄、火药和牛角.朝鲜则向中国输 出耕牛、马匹、纸张和苎布.政治上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上的相互援助,促进了两国间的 文化交流.
战争:日本史书把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朝鲜史书则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时间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第二阶段是明军的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收复了平壤、开城等地.第三阶段是相持和议和阶段.第四阶段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和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被全部赶出了朝鲜.
万历十九年(1591年),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底悍然派兵入侵朝鲜.日军以小西 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统率十多万军队,上千艘战船,偷渡朝鲜海峡,用闪电式的战 术,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在釜山登陆,五月占领王京(汉城),攻陷开城、平 壤,侵占大片土地.国王宣祖出奔义州.
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朝鲜人民纷纷组织 义兵奋起抗战,到处阻击敌军.南部李舜臣领导的朝鲜水军,从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 合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多次进行海战,击沉敌舰300余艘,杀伤无数.朝鲜水 军的巨大胜利,打乱了日本侵略者水陆并进的作战计划,为后来陆军的反击提供了有利 条件.李舜臣长于战略,吸取朝鲜水军的传统经验,在旧有战舰的基础上,发明了龟船 战舰.龟船外包铁板,不易被重炮击伤;周身插满锥刀,使敌人不敢攀登上船.仓内备 置火炮,可以随时射击,喷出火焰.龟船形制轻巧,行动敏捷,可以出入敌舰阵内,在 打击日军的海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日军向朝鲜北部入侵,中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这时,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明 朝告急,要求出兵援助.明朝政府深知:“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 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决定立即派兵援朝.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将领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训率兵3000继后. 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适逢大雨,误中埋伏,力战牺牲.日军小行西长为麻 痹明军,佯装和谈,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 南的大片领土.这种损害朝鲜人民利益的和议,遭到明朝的拒绝.
万历二十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都督,增派4万兵力 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会合朝鲜士兵,经过周密部署,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初进军平壤.李如松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与日军的精锐部队3万人遭遇,战斗非常激 烈.劲弩齐发,火焰蔽空,中朝将士奋勇当先.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 石打伤,仍然屹立不动.60多岁的游击将领吴惟忠,胸部中弹洞穿,犹奋呼督战不已. 李如柏的头盔中弹,李如松的坐骑被炮击毙,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激战到近中午, 日军纷纷逃窜,中朝军队凯旋入城.此战共消灭敌人1万余人,俘虏无数,逃散日军不 及总数的1A10,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的战局.朝鲜史书称:“正月初八日壬戍进攻平壤, 不崇朝而城破,除焚溺斩杀之外,余贼丧魄,逃遁.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 未有.”二月,朝鲜军民也在幸州守城战中击退日军,取得辉煌胜利.在中朝军民英勇 打击下,日军退据釜山,朝鲜国土几乎全部光复.
丰臣秀吉不甘心失败,假意与中国议和,以诱使明朝撤兵,这时,明朝内部以兵部 尚书石星为首的主和派占了上风,遂与日本和谈罢兵.和谈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起,拖 延了3年.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被朝鲜和中国方面拒绝,和议最后破裂.朝鲜政府由 于党争,一度罢免了李舜臣,继任者贪污腐化,防备松弛.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夏, 丰臣秀吉又派军从水陆两路进犯,占领海军要塞和南部各地.李舜臣被重新起用,在鸣 梁海峡以战船12艘应战,歼灭日军4000,保住了全罗、忠靖两道,争得时间重整水军.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明朝再次派兵增援朝鲜.统帅邢玠当机立断,逮捕内奸 沈惟敬,大会诸将,分兵三路,合力应战,迫使日军退守朝鲜半岛的南端岛山.这时日 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7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 应不足,屡败厌战,士气低落.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 众.是时,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秀吉在满腔懊丧中病死.十一月,加藤清正率 军先逃,日军纷纷撤退.中、朝军队英勇追击,断其归路.在东南海岸露梁海战中,朝 鲜著名将领李舜臣亲自驾船擂鼓,率龟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明将陈璘舍身救援, 年高70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200人,跃上朝鲜战船奋战,杀敌无数,所驾战船 不幸起火,壮烈牺牲.李舜臣、陈璘杀出重围,赶来救援,连开虎蹲炮,击沉敌船.李 舜臣不幸中弹,伤重垂危,他叮嘱不许声张,把军旗交部下代为发号施令,继续战斗, 直到胜利.此次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 完全孤立,仓皇逃窜回国.援朝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终于把日本侵略军驱逐出境,粉碎了丰臣秀吉吞并 朝鲜征服中国的妄想.战斗一结束,陈璘急忙在阵前寻找李舜臣以共庆胜利,突然听说 李已经中弹牺牲,悲痛至极,昏倒在船上.朝鲜人民为缅怀明朝援朝将士的功绩,为邢 玠、邓子龙等英雄建立了庙宇,供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