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古诗及赏析和作者详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6 01:50:09
古诗及赏析和作者详解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
  李白怀才见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把明月作为知音,相邀对饮.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作者简介: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身长七尺有余(约1.83米).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又一说为李白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言,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