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蒋干中计人物点评10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0:40:15
蒋干中计人物点评1000字左右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其实诸葛亮也真是小家子气,你赢就赢了呗,有必要让一大帮人站在船头大呼小叫刺激周瑜那本已十分脆弱的神经吗?摆明了是要将周瑜置于死地嘛.但富于同情心的中国人却总是对诸葛亮敬若神明,对周瑜不惜嘲笑挖苦,气量狭小成了周瑜额上永远也抹不去的红字,周瑜的雄才大略也在诸葛亮的光环下黯然失色.也许是“成则为王败则寇”的心理使然?也许是对周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幸灾乐祸?不错,周瑜一直在找各种借口除掉诸葛亮,但诸葛亮绝不是他的私敌!两国相争,各为其主,周瑜的决心恰恰体现了他的忠诚他的远见他的超人才智.诸葛亮不也想置周瑜于死地吗?只有诸葛亮真正懂得周瑜的价值.
周瑜,风流潇洒,睿智强悍,文武双全,而又赤胆忠诚.他的一生,可圈可点,可叹可赞,留下了多少令人目眩的光彩啊.
周瑜最精彩的一场戏是三江口计除蔡张,这一计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蒋干偶人一般被一步步牵进了周瑜的圈套,周瑜胜得轻松胜得洒脱.
然而细究起来,周瑜果真轻松?这一计果真无懈可击?这一想还真想出不少疑点来.
其一:蒋干此行,本为充当说客,是肩负着外交、政治、军事之重任;且蒋干也是一读书之人,好像也没有偷鸡摸狗的习惯,如何就能如你周瑜所愿主动当一回梁上君子?其二:蒋干要是看出伪造信的笔迹不对岂不瞎子点灯白费蜡?其三:蒋干五更天出帐归曹,军士竟“不阻当”,蒋干起了疑心岂不前功尽弃?其四,蒋干是酒囊饭袋,曹操可是精明过人啊,曹操会轻易上当吗?如此说来,周瑜是侥幸取胜?还是来看看周瑜如何实施这一反间计的吧.
为让蒋干盗书,周瑜用了两个字――逼,诱.乍一见面,周瑜先声夺人:“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一下子就置蒋干于被动:“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初步堵上了蒋干说降的嘴.周瑜要的就是这个,只有让在曹操面前夸下海口的蒋干无功而返,自觉无颜面对曹操,他才会另想他法以将功赎罪,比如偷点东吴情报什么的.为巩固这一成果,周瑜又是向江东群英许诺“此吾同窗契友” “不是江东说客”,又是让太史慈执剑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同时向蒋干炫耀东吴兵精粮足君臣一心,直唬得蒋干战战兢兢面如土色,再也无机会完成他此行的重任.“逼”完了还得“诱”.周瑜见了好友,喝得“烂醉如泥”,竟然携蒋干同眠于满地都是军事机密的都督帐中.夜深人静,岂不是天赐良机?总得向曹操有个交代啊.蒋干心安理得而自鸣得意地做了一回梁上君子.
信是仿造蔡瑁张允的口吻写成.按理说,蒋干和蔡张同在曹操帐下,应该比周瑜更为熟悉二人的笔迹,这信如何骗得过蒋干呢?且看周瑜如何安排:一则“残灯尚明”,灯光昏暗,想看也看不真切;二则信中透露的是一天大秘密,蒋干得此信是奇功一件,狂喜之下无法冷静地辨认;三则周瑜及时翻身说梦话:“数日之内,教你看操贼之首.”既印证了信的内容,又不再给蒋干以细究的机会;四则有人入帐报信的一段低语,再次确证了信的内容,又催蒋干赶紧离去.再说,身在敌营,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足以让蒋干心惊肉跳,夜长梦多,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吧,哪有工夫去推敲信的真伪啊.
蒋干出得帐来,军士只问一句:“先生哪里去?”亦不阻挡.应该生疑啊,都督隆重款待的昔日好友就这么悄悄地走了军士竟不挽留?可蒋干此刻哪能想到这些啊,偷了东吴的绝密情报,还想活命?群英会上周瑜反复强调自己对东吴的赤胆忠诚,即使是同窗好友,犯下这等大事,周瑜又岂能饶你?所以蒋干此刻只想着两个字――快跑!二人自幼同窗,聪慧过人的周瑜还能不了解蒋干?周瑜早已洞察了蒋干的心理,所以放心地让军士“亦不阻当”.
蒋干好欺,曹操难骗.欲骗曹操,还得在那封伪造信上下功夫,假话要说成真话.蔡张原是刘表手下,新近降曹,所以信的首句即道:“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曹操多疑,三江口之败,曹操对蔡张已经不信任:“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而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的“深得水军之妙”的训练方法和“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的回话,却又像极了信中所言“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蒋干汇报的情况又暗合“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岂能受这奇耻大辱?盛怒之下热血冲上脑门,喝令武士推出斩之.虽说曹操旋即省悟,可惜为时已晚.
看似疑点多多,却原来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妙计妙计!这真是:周郎妙计安天下,曹公折兵又惊心.
想出这样的反间计,应该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吧?非也!当军士通报蒋干来访时,周瑜“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将应命而去.”顷刻间周瑜已经胜券在握.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耳边传来周瑜豪放洒脱的笑声……
可是命运偏偏让周瑜遇上了同是人中豪杰的诸葛亮!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周瑜,你是输在太性急了呀!每每读至此处,总要为周瑜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