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种类、及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5 18:37:27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种类、及作用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奏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西周青铜器从器形之间看,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
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
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青铜器分类
鼎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 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 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 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 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音须)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爵(jiu,音决)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西周青铜器从器形之间看,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
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
从铜铁合铸上看,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1990年,河南三门峡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茎铜芯柄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青铜器分类
鼎 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 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箅.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 饮酒器.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 温酒器.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 饮酒器.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 饮酒器.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方形腹,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头或象头形.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卣(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种).一般形状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也有作圆筒形、鸱鸮形或虎食人形.
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盖,盖形似屋顶,且有钮.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
勺 取酒器.一般作短圆筒形,旁有柄.
罍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
壶 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
盘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
匜(yi,音仪) 《左传》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说明是古代盥洗时浇水的用具.形椭圆,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后有鋬,有的带盖.
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音须) 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多有盖.
爵(jiu,音决) 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