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为什么要复辟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11:16:34
张勋为什么要复辟啊?
张勋“丁巳复辟”之原因
张勋此人,因“丁巳复辟 ”而臭名远扬.历史早有定论.
不过,疑惑仍是有的.其时,“洪宪帝制 ”闹剧刚刚收场,张勋何以如此不自量力,偏偏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呢?殊不知,这是要身败名裂的啊.
按理说,张勋也算一个机灵之人.著名报人、史学家陶菊隐先生曾著《政海轶闻》,其中,有一则有关张勋的片断,说明其早年之机灵. “辫师张勋为曩年复辟主角,尽人而知之矣.张为江西奉新人,微时佣于故乡某姓.某有姻亲许振,字仙屏,系奉新望族,曾任河道总督,曾国藩弟子也.一日,某命张采橘一篮馈许,适客至,仆从他往,呼茶,无应者,张乘机以茗进,许大乐.客退,询为何人,张实告之,许喜其便给,即函某留为己用.张诚悫,善解主人意,遂以佣役而迁采办,且授室矣.”文中所说的许振,字仙屏,号大泽村人,他是同治二年进士,曾国藩弟子,历任编修、江宁布政使,又任东河河道总督,最后官至广东巡抚.此时张勋,受雇于家乡大户之中.有一天,张勋是受命去给许振送柑桔,正好碰到许振有客人,命仆人送茶.不巧的是,仆人正好不在,“无应者 ”,机灵的张勋便代为替客人送了茶.待客人走了,许振自然要问,你是何人?张勋便如实告之.许振见其善解主人之意,很是喜欢,便致信张勋主人,留下自用了.我估计,张勋发迹,也是从许振之处开始的.
我观张勋性格,存有严重的感恩思想.史料说,张勋为人忠义,也很讲义气,知感恩图报.张勋是江西奉新人,对同乡,张大帅一直是关心的,好事也做了不少.有人说,“张勋是个憨憨的实心眼汉子 ”.张勋的家乡奉新赤田村的乡亲们,男女老幼,似乎都得过张勋的好处.据说,赤田村的老乡,张勋曾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缺什么,张嘴说话,张大帅管着;民国时期,在北京求学的江西籍人士,只要求到张大帅名下,咸有不给钱的,吃穿度用,一切包圆.点滴之恩,他都是要涌泉相报的.
张勋对清政府忠心耿耿,也是感恩思想的体现.陶菊隐先生记述说: “西狩时,护驾口外,夜不交睫,为西后所激赏,许以不次迁擢.张感镌心骨,叩首不已,其忠于清室之念,盖胚孕于是时.”这段话,有几层意思.一是张勋是尽责之人,“夜不交睫 ”,为护驾,可以一夜不合眼;二是西太后赏识,说了几句表扬的话,我估计也是随便说说的,他居然就感激不尽了,要“感镌心骨 ”.其后来 “乃约所部不剃发,违者斩首 ”,因而得了 “辫子军 ”之名.他的愚忠,也是少有的.这也是他后来不计后果、复辟清廷的主要原因.
张勋也是一个固执的人.1917年“丁巳复辟 ”之时,反对之人相当多,包括他的元配夫人曹琴.有一段记录说,1917年 6月,张勋应黎元洪电召调解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率“辫子军 ”北上,张勋入京后,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 ”.6月 30日,他在清宫召开 “御前会议”,并于 7月 1日撵走黎元洪,拥溥仪复辟帝位,仍称为宣统.张勋自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不过,这出闹剧,仅仅维持了 12天.
这一行为,遭其夫人曹琴竭力反对.据说,曹琴方正贤淑,慷慨纯朴,乐善好施,政治上也是不糊涂的人.1917年上半年,身为长江巡阅使的张勋频繁与杨度、康有为、万绳轼等主张帝制的人交往,曹琴觉察之后多次劝阻.张勋 “辫子军 ”到京之时,曹氏随行入京,亦多次劝谏.其时,张勋与康有为在公馆经常密谋到深夜,“曹氏其时遗其子与婢仆,执役于康前,名虽敬之,实则监听之 ”.待客人离开,曹琴 “率其子女及张宠妾,跪于张前痛哭,求其即返徐州.”但是,张勋一意孤行,毫无退意.为此,曹琴还做过一件事,请堂侄张肇,持 30万两银票,往广州拜访孙中山先生.她的意思是清楚的,这是为张勋铤而走险留一条后路,免得遗祸子孙后代.
张勋对自己的作为,后来是有说法的.1920年直皖战争之时,曾传张作霖欲携张勋重新出山之说.段祺瑞乘机攻击,说“私勾张勋出京,重谋复辟,悖逆不可赦 ”,“二次复辟 ”之说盛行.张勋即通电辩“张自丁巳以还,三载于兹,不问外事.近日段氏称兵,京师震动,室家迁徙,比户皆然.勋既无在京安置之文,讵有私自出京之罪!至于往事,在勋感受旧恩,恩图报称,博浪之锥,止于一击.”他还说,“勋年将七十,但求作太平之民,永拜共和之赐.”既说明他当时是感于旧恩,也坦白说是 “博浪之锥,止于一击 ”.何谓博浪之锥?是说张良在博浪沙铁锥袭秦始皇,但没有成功.
张良一击不中,遂隐姓埋名,潜心治学.最后一句,则是他的心迹,表明对共和的敬意了. 3年之后,张勋就死了,享年 70.他的灵柩,几番周折,从天津租界运回老家江西奉新,叶落归根.他的朋友,以及他的敌人,都有大量挽联送之,也是奇事一桩.其中,孙中山也有挽词,对这种 “真复辟者 ”、愚忠者,孙中山先生也是尊敬的.孙中山先生写到:“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江西护军使欧阳武曾有一个著名的挽联留世,评价公正: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张勋生前,曾在徐州有 “生祠 ”一座,其自撰对联一付,也是对自己的评价,值得一读.
我不知何者树德,何者立威,只缘余孽未清,奋戟重来,稍尽军人本职;古亦有生而铸金,生而刻石,自揣美名难副,登堂强醉,多惭父老深情.
张勋此人,因“丁巳复辟 ”而臭名远扬.历史早有定论.
不过,疑惑仍是有的.其时,“洪宪帝制 ”闹剧刚刚收场,张勋何以如此不自量力,偏偏要逆历史潮流而动呢?殊不知,这是要身败名裂的啊.
按理说,张勋也算一个机灵之人.著名报人、史学家陶菊隐先生曾著《政海轶闻》,其中,有一则有关张勋的片断,说明其早年之机灵. “辫师张勋为曩年复辟主角,尽人而知之矣.张为江西奉新人,微时佣于故乡某姓.某有姻亲许振,字仙屏,系奉新望族,曾任河道总督,曾国藩弟子也.一日,某命张采橘一篮馈许,适客至,仆从他往,呼茶,无应者,张乘机以茗进,许大乐.客退,询为何人,张实告之,许喜其便给,即函某留为己用.张诚悫,善解主人意,遂以佣役而迁采办,且授室矣.”文中所说的许振,字仙屏,号大泽村人,他是同治二年进士,曾国藩弟子,历任编修、江宁布政使,又任东河河道总督,最后官至广东巡抚.此时张勋,受雇于家乡大户之中.有一天,张勋是受命去给许振送柑桔,正好碰到许振有客人,命仆人送茶.不巧的是,仆人正好不在,“无应者 ”,机灵的张勋便代为替客人送了茶.待客人走了,许振自然要问,你是何人?张勋便如实告之.许振见其善解主人之意,很是喜欢,便致信张勋主人,留下自用了.我估计,张勋发迹,也是从许振之处开始的.
我观张勋性格,存有严重的感恩思想.史料说,张勋为人忠义,也很讲义气,知感恩图报.张勋是江西奉新人,对同乡,张大帅一直是关心的,好事也做了不少.有人说,“张勋是个憨憨的实心眼汉子 ”.张勋的家乡奉新赤田村的乡亲们,男女老幼,似乎都得过张勋的好处.据说,赤田村的老乡,张勋曾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缺什么,张嘴说话,张大帅管着;民国时期,在北京求学的江西籍人士,只要求到张大帅名下,咸有不给钱的,吃穿度用,一切包圆.点滴之恩,他都是要涌泉相报的.
张勋对清政府忠心耿耿,也是感恩思想的体现.陶菊隐先生记述说: “西狩时,护驾口外,夜不交睫,为西后所激赏,许以不次迁擢.张感镌心骨,叩首不已,其忠于清室之念,盖胚孕于是时.”这段话,有几层意思.一是张勋是尽责之人,“夜不交睫 ”,为护驾,可以一夜不合眼;二是西太后赏识,说了几句表扬的话,我估计也是随便说说的,他居然就感激不尽了,要“感镌心骨 ”.其后来 “乃约所部不剃发,违者斩首 ”,因而得了 “辫子军 ”之名.他的愚忠,也是少有的.这也是他后来不计后果、复辟清廷的主要原因.
张勋也是一个固执的人.1917年“丁巳复辟 ”之时,反对之人相当多,包括他的元配夫人曹琴.有一段记录说,1917年 6月,张勋应黎元洪电召调解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率“辫子军 ”北上,张勋入京后,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 ”.6月 30日,他在清宫召开 “御前会议”,并于 7月 1日撵走黎元洪,拥溥仪复辟帝位,仍称为宣统.张勋自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不过,这出闹剧,仅仅维持了 12天.
这一行为,遭其夫人曹琴竭力反对.据说,曹琴方正贤淑,慷慨纯朴,乐善好施,政治上也是不糊涂的人.1917年上半年,身为长江巡阅使的张勋频繁与杨度、康有为、万绳轼等主张帝制的人交往,曹琴觉察之后多次劝阻.张勋 “辫子军 ”到京之时,曹氏随行入京,亦多次劝谏.其时,张勋与康有为在公馆经常密谋到深夜,“曹氏其时遗其子与婢仆,执役于康前,名虽敬之,实则监听之 ”.待客人离开,曹琴 “率其子女及张宠妾,跪于张前痛哭,求其即返徐州.”但是,张勋一意孤行,毫无退意.为此,曹琴还做过一件事,请堂侄张肇,持 30万两银票,往广州拜访孙中山先生.她的意思是清楚的,这是为张勋铤而走险留一条后路,免得遗祸子孙后代.
张勋对自己的作为,后来是有说法的.1920年直皖战争之时,曾传张作霖欲携张勋重新出山之说.段祺瑞乘机攻击,说“私勾张勋出京,重谋复辟,悖逆不可赦 ”,“二次复辟 ”之说盛行.张勋即通电辩“张自丁巳以还,三载于兹,不问外事.近日段氏称兵,京师震动,室家迁徙,比户皆然.勋既无在京安置之文,讵有私自出京之罪!至于往事,在勋感受旧恩,恩图报称,博浪之锥,止于一击.”他还说,“勋年将七十,但求作太平之民,永拜共和之赐.”既说明他当时是感于旧恩,也坦白说是 “博浪之锥,止于一击 ”.何谓博浪之锥?是说张良在博浪沙铁锥袭秦始皇,但没有成功.
张良一击不中,遂隐姓埋名,潜心治学.最后一句,则是他的心迹,表明对共和的敬意了. 3年之后,张勋就死了,享年 70.他的灵柩,几番周折,从天津租界运回老家江西奉新,叶落归根.他的朋友,以及他的敌人,都有大量挽联送之,也是奇事一桩.其中,孙中山也有挽词,对这种 “真复辟者 ”、愚忠者,孙中山先生也是尊敬的.孙中山先生写到:“清室逊位,本因时势.张勋强求复辟,亦属愚忠,叛国之罪当诛,恋主之情自可悯.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之也.”江西护军使欧阳武曾有一个著名的挽联留世,评价公正:戴发效孤忠,无言不仇,无德不报;丹心照千古,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张勋生前,曾在徐州有 “生祠 ”一座,其自撰对联一付,也是对自己的评价,值得一读.
我不知何者树德,何者立威,只缘余孽未清,奋戟重来,稍尽军人本职;古亦有生而铸金,生而刻石,自揣美名难副,登堂强醉,多惭父老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