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感动的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5 23:36:18
有什么感动的事
身边的感动:左光满 做一盏不灭的灯
为确保大家春节用电,他在刺骨寒风中,蹲守在变压器旁过除夕.10多年来,他没在家过一个完整年,家里的事大多由妻子承担.妻子重病住院之后,他才第一次请假……他,本来被调到供电公司机关,却自愿申请到供电所.他叫左光满,湖北省广水市供电公司应山供电所一名普通工人.
“谁家不用电?谁不知道左师傅!”在湖北省广水市,问起市供电公司的左光满(上图.李明清摄),几乎无人不知.
1995年,42岁的左光满从部队营职转业到广水市供电公司.由于踏实勤快,1997年8月他被调到机关行政办公室,这是不少人羡慕的差事.然而,他却主动申请到应山供电所当营抄工.面对亲友的不解和同事的挽留,他只是憨憨地一笑:“只有在基层,我才干得踏实.”
10多年来,左光满如一盏不灭的灯,用优质服务照亮百姓生活.
【镜头一】
2008年8月的一天,应山供电所营业厅一下子涌进10多人,为首一位中年男子径直走向柜台:“请问左光满在吗?”营业员一边给左光满打电话,一边纳闷:不会是来找麻烦的吧?
不一会儿,左光满赶到.那群人齐刷刷站成一排,中年男子说:“左师傅,今天我带着家人专程来感谢你!”他们向左光满连鞠三躬.左光满连忙拦住:“老丁,你这是干什么?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你们这样,我怎么受得起呀!”
中年男子叫丁顺舟,是左光满责任区的客户.8月15日,丁顺舟的母亲去世.天气炎热,偏偏遇上居民区电网改造.按照计划,这一居民区将连续4天实行早停晚送,老人的遗体无法在灵柩里正常停放.
丁顺舟明白,按照常规不可能专为他一家供电.情急之下,他试着给左光满拨了电话.左光满得知后,立即赶到丁家,仔细查看周围几条线路,发现可以转接临时电源,引入丁家.一名同事劝他:“你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左光满也清楚,少这一事,丁家也不能怪他.“老人后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我多一点麻烦,算什么呢?”
左光满向所里报告了特殊供电方案,办理了相关手续,就开始接电源.接下来4天,他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在停电前,为丁家接上临时电源;晚上又赶到丁家,退出临时电源,恢复正常供电.
丁家的丧事顺利办完,一家人来到供电所,向左光满鞠躬致谢.
【镜头二】
“快去附近借台电风扇,先用土办法降温.”左光满一边说,一边爬上变压器台架.电风扇借来了,左光满把它放在变压器台架上,打着手电筒,守在旁边.
寒风刺骨,左光满蹲守在台架上,像呵护生病的婴儿一样,反复查看变压器油标,不时用手触摸感受温度……
2002年除夕,左光满和同事如往常一样,奔波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巡视线路.当地有个习俗,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会把所有电灯打开,图个亮亮堂堂的好兆头,因此用电负荷会急剧攀升.
晚上7点,左光满带着徒弟检查到大邦1号配电变压器时,发现变压器过热,出线电缆开始变软,继续发热可能导致断电.“师傅,大过年的,这可怎么办呀?”徒弟从没见过这种情况,不知如何应对.
“马上给变压器降温,确保大家春节用电.”左光满镇静地说,他非常清楚,如果不立即处理这一险情,会造成台区停电,影响一大片居民.
拿着借来的电风扇,左光满爬上了变压器台架.1小时、2小时、3小时……夜渐渐深了,用电负荷开始下降,变压器的温度随之下降,设备运行逐渐恢复正常.当左光满从变压器台架上跳下来时,已是两腿发麻、浑身酸软,他就这样守着变压器过了除夕.
10多年来,左光满没有和家人在一起度过一个完整的除夕.
【镜头三】
交费、安排床位、取药、签字,忙碌的脚步掩盖不了左光满的焦虑.亲手将妻子推进手术室后,站在走廊尽头的墙角,他无法抑制内心的自责.家里没有老人陪伴,孩子又都在外地,谁来照顾和安慰妻子呢?此时此刻,他感到一种无助.
“病人患子宫肌瘤,要立即动手术.怎么这么大意,现在才把人送来?”2008年11月的一天,医生的话让左光满心头一揪,妻子祝申英很少提起身体不适,他也没有多问,没想到会发展到如此严重.
多少年来,家里的事情大多由妻子独自承担.孩子从初中到高中直到大学,左光满很少操心.在单位,他天天东奔西走,回到家,常常一头倒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妻子总是默默地为他盖上毛毯.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接到抢修电话就冲出家门,妻子总是留着一盏灯,不停在窗口张望,忐忑不安地等他平安归来.
想到这些,左光满觉得该为妻子做些什么.于是,他拨通供电所领导的电话——这是第一个因私求助的电话.他请了一周的假,还希望供电所找几位女同事来看一看,陪妻子说说话.所领导二话没说,当即同意他的请求.
“嫂子,别怪左师傅,他工作确实太忙了,身不由己呀.今天他还专门请假,让我们来陪陪你呢!”病床前,同事们拉着祝申英的手,亲热地拉家常.“我和老左夫妻这么多年,我理解他的工作,也清楚他的为人.他能打这个电话,说明他心里有我,这就足够了.”听到这些,病房外的左光满潸然泪下.
这一次左光满安心陪护妻子7天,第一次为她下厨做菜——排骨藕汤.妻子喝了一口,说:“你忘了放盐,可这是我喝过的最好的汤!”
为确保大家春节用电,他在刺骨寒风中,蹲守在变压器旁过除夕.10多年来,他没在家过一个完整年,家里的事大多由妻子承担.妻子重病住院之后,他才第一次请假……他,本来被调到供电公司机关,却自愿申请到供电所.他叫左光满,湖北省广水市供电公司应山供电所一名普通工人.
“谁家不用电?谁不知道左师傅!”在湖北省广水市,问起市供电公司的左光满(上图.李明清摄),几乎无人不知.
1995年,42岁的左光满从部队营职转业到广水市供电公司.由于踏实勤快,1997年8月他被调到机关行政办公室,这是不少人羡慕的差事.然而,他却主动申请到应山供电所当营抄工.面对亲友的不解和同事的挽留,他只是憨憨地一笑:“只有在基层,我才干得踏实.”
10多年来,左光满如一盏不灭的灯,用优质服务照亮百姓生活.
【镜头一】
2008年8月的一天,应山供电所营业厅一下子涌进10多人,为首一位中年男子径直走向柜台:“请问左光满在吗?”营业员一边给左光满打电话,一边纳闷:不会是来找麻烦的吧?
不一会儿,左光满赶到.那群人齐刷刷站成一排,中年男子说:“左师傅,今天我带着家人专程来感谢你!”他们向左光满连鞠三躬.左光满连忙拦住:“老丁,你这是干什么?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你们这样,我怎么受得起呀!”
中年男子叫丁顺舟,是左光满责任区的客户.8月15日,丁顺舟的母亲去世.天气炎热,偏偏遇上居民区电网改造.按照计划,这一居民区将连续4天实行早停晚送,老人的遗体无法在灵柩里正常停放.
丁顺舟明白,按照常规不可能专为他一家供电.情急之下,他试着给左光满拨了电话.左光满得知后,立即赶到丁家,仔细查看周围几条线路,发现可以转接临时电源,引入丁家.一名同事劝他:“你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左光满也清楚,少这一事,丁家也不能怪他.“老人后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我多一点麻烦,算什么呢?”
左光满向所里报告了特殊供电方案,办理了相关手续,就开始接电源.接下来4天,他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在停电前,为丁家接上临时电源;晚上又赶到丁家,退出临时电源,恢复正常供电.
丁家的丧事顺利办完,一家人来到供电所,向左光满鞠躬致谢.
【镜头二】
“快去附近借台电风扇,先用土办法降温.”左光满一边说,一边爬上变压器台架.电风扇借来了,左光满把它放在变压器台架上,打着手电筒,守在旁边.
寒风刺骨,左光满蹲守在台架上,像呵护生病的婴儿一样,反复查看变压器油标,不时用手触摸感受温度……
2002年除夕,左光满和同事如往常一样,奔波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巡视线路.当地有个习俗,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会把所有电灯打开,图个亮亮堂堂的好兆头,因此用电负荷会急剧攀升.
晚上7点,左光满带着徒弟检查到大邦1号配电变压器时,发现变压器过热,出线电缆开始变软,继续发热可能导致断电.“师傅,大过年的,这可怎么办呀?”徒弟从没见过这种情况,不知如何应对.
“马上给变压器降温,确保大家春节用电.”左光满镇静地说,他非常清楚,如果不立即处理这一险情,会造成台区停电,影响一大片居民.
拿着借来的电风扇,左光满爬上了变压器台架.1小时、2小时、3小时……夜渐渐深了,用电负荷开始下降,变压器的温度随之下降,设备运行逐渐恢复正常.当左光满从变压器台架上跳下来时,已是两腿发麻、浑身酸软,他就这样守着变压器过了除夕.
10多年来,左光满没有和家人在一起度过一个完整的除夕.
【镜头三】
交费、安排床位、取药、签字,忙碌的脚步掩盖不了左光满的焦虑.亲手将妻子推进手术室后,站在走廊尽头的墙角,他无法抑制内心的自责.家里没有老人陪伴,孩子又都在外地,谁来照顾和安慰妻子呢?此时此刻,他感到一种无助.
“病人患子宫肌瘤,要立即动手术.怎么这么大意,现在才把人送来?”2008年11月的一天,医生的话让左光满心头一揪,妻子祝申英很少提起身体不适,他也没有多问,没想到会发展到如此严重.
多少年来,家里的事情大多由妻子独自承担.孩子从初中到高中直到大学,左光满很少操心.在单位,他天天东奔西走,回到家,常常一头倒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妻子总是默默地为他盖上毛毯.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接到抢修电话就冲出家门,妻子总是留着一盏灯,不停在窗口张望,忐忑不安地等他平安归来.
想到这些,左光满觉得该为妻子做些什么.于是,他拨通供电所领导的电话——这是第一个因私求助的电话.他请了一周的假,还希望供电所找几位女同事来看一看,陪妻子说说话.所领导二话没说,当即同意他的请求.
“嫂子,别怪左师傅,他工作确实太忙了,身不由己呀.今天他还专门请假,让我们来陪陪你呢!”病床前,同事们拉着祝申英的手,亲热地拉家常.“我和老左夫妻这么多年,我理解他的工作,也清楚他的为人.他能打这个电话,说明他心里有我,这就足够了.”听到这些,病房外的左光满潸然泪下.
这一次左光满安心陪护妻子7天,第一次为她下厨做菜——排骨藕汤.妻子喝了一口,说:“你忘了放盐,可这是我喝过的最好的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