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问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06/30 20:14:59
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问题:
(1)第一小组在对某池塘内鲫鱼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标记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______尾,此方法为______,适用于______的动物.
(2)第二小组对某地区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单位:株/m2)连续进行5年的调查,所得的数据见下表,其中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
    年份
种名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豚草0.30.61.11.52.3
狗尾草10.09.286.85.5
曼陀罗3.02.11.10.30.1
灰绿藜3.22.81.71.30.6
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取样的关键除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___.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判断,豚草与灰绿藜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
(3)小组成员发现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垂直结构,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______,引起动物垂直分布的原因是栖息空间和______.
(4)发现由于合理保护,此地区中的物种组成不断增多,群落结构越来越______;这种演替的类型是______.
(1)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200=160:10,N=3200.
(2)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做到随机取样,豚草和灰绿藜都是生产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3)植物的垂直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有关.
(4)生物的种类增多,群落的结构越复杂,该演替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
故答案为:
(1)3 200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
(2)样方法  随机取样 竞争 
(3)光照强度   食物   
(4)复杂; 次生演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