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6~23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05 07:30:02
阅读《音乐巨人贝多芬》6~23段 1.课文对贝多芬进行了哪些描写? 2.“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贝多芬看到客人写的几句话以后,“一滴泪”在他“眼里闪光”? 4.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5.“一座已倒落的火上,头颅在熔岩里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表现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6.“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一句。该如何理解? 7.贝多芬的形象能让你记起哪些遭遇不幸但却取得成功的人物?试举一例,并介绍他(她)的主要事迹。
解题思路: 请见“解答过程”. (同学:这样解答还满意吗?如有不同意见,请在下面的继续讨论中留言,老师愿意成为你探讨知识的朋友。谢谢你的合作!)
解题过程:
1.课文对贝多芬进行了哪些描写?
答: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
2.“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一个比喻。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3. 为什么贝多芬看到客人写的几句话以后,“一滴泪”在他“眼里闪光”?
答:因为客人没有认为贝多芬是一个厌世者,他想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贝多芬感到遇到了知音。
4. 答:贝多芬是一个幽默、和蔼可亲、热爱生活、热爱音乐事业、有顽强的毅力的人。
5.“一座已倒落的火上,头颅在熔岩里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表现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答: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6.“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一句。该如何理解?
答: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7. 贝多芬的形象能让你记起哪些遭遇不幸但却取得成功的人物?试举一例,并介绍他(她)的主要事迹。
答:张海迪、海伦·凯勒。
例:海伦·凯勒(1880-1968年)。美国著名作家,一岁半时因患病而变成聋哑盲人,后来在家庭教师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靠触觉学习发音、识字,凭着倔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她不仅读完了大学课程,通晓五种语言,而且开始文学创作。她一生写过十四部著作,包括一本自传《我生活的故事》。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