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列举 秦.唐.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7/05 16:21:06
列举 秦.唐.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秦朝建立了丞相制度.“相”的本意是辅助.战国后期,“相”逐渐成为百官之长,尊称为“相国”,出土器物中多见“相邦”,可能是避讳刘邦名而改称.“宰相”在古代大多数时期不是正式官名,而是一位或数位最高行政长官的总称.君相之间关系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秦始皇用李斯为相,但李斯深知自己的位置.一次,秦始皇在一山上俯见李斯的车骑队伍滚滚而过,他很不高兴.李斯知道后马上减少了随从.秦始皇大怒,追问左右是谁向李斯透露了消息,但没人敢承认,于是当时在左右者一律被处死.这说明丞相对皇帝小心谨慎,皇帝对丞相也存戒心.
汉初的丞相一般由功臣担任,君相关系还不是主仆关系.曹参为相时整日喝酒,无所事事.汉惠帝不满,曹参竟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而不改初衷.汉文帝时,宠臣邓通对丞相申屠嘉礼意怠慢,丞相告之皇帝说:“陛下幸爱群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这是在维护自己的地位.汉武帝时,形成“内朝”与丞相为首的“外朝”相制衡,汉武帝死前又用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
朝之主,丞相权力才低落.
贞观年间的君相关系是少见的.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号施令、指挥政事.三省在制度上对皇权的制约,是建立在对历代兴亡教训的认识基础上,是为了避免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秦汉时的丞相更多地表现为皇帝的助手,而唐初则更多地表现为政府的负责人.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的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宋代的君相关系在向主仆关系转变.开宝年间,吴越王钱亻叔遣使贿赂赵普.宋太祖得知后却说:“受之无妨,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尔.”意思是说,他们为宰相主事呢,大权在我手里.在赵匡胤的意识中丞相视同私人幕僚谋士.
明代废丞相之举史书谈论较多.实际上,明朝的君臣已经表现出主奴色彩,无论丞相还是首辅,以至于群臣都已处于极端弱势地位.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可以滥杀无辜,殃及70多岁的老丞相李善长.朱棣杀朝臣的凶狠也不亚于其父,张居正权倾一时,死后也被抄家.有明一代,皇帝当众羞辱国家官员的事比比皆是.正德元年(1506),朝臣因皇帝逐正直大臣刘健、谢迁而集体请命,有21人遭廷杖.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宗要南巡,群臣劝阻,有107人因此被罚跪午门外5天,然后廷杖,共打死15人.嘉靖初年大礼仪,廷臣因反对而遭杖有134人,死17人.廷仗原来不脱衣,还盖上厚绵重毡,武宗朝以后去衣露股,被杖者血肉横飞,以致当场毙命.有明一代,只知尊君,不知礼臣,如何能容丞相分权?究其原因,总的来说,古代前期,国家官吏有着较强的贵族背景,能够保持一定的政治独立性,能与皇帝共存、共治.宋代以来,科举制度成为官僚阶层产生的主渠道.官僚的出身日益平民化,缺乏对抗皇权的社会基础.官僚们的权力来自皇帝,对皇帝有一定的依附性,地位随之下降,更缺乏与皇权抗衡的实力.加之理学宣扬的忠君爱国等道德情操,竟然使明代出现皇帝愈是暴虐无道,臣下以道事君之风愈炽.纵然遭廷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维护封建道德而不惜个人人格,看来悲壮,其实可悲.
到了清朝,实际上没有了丞相.皇帝借助官僚体系,最终实现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整个官僚体系,或者说所有官员,都是在辅佐皇帝治国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