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近代从理论和创作时间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9 06:27:03
近代从理论和创作时间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

黄遵宪

明清时期,诗歌呈现衰落趋势,有识者早已表示不满,并力图改变.同治七年(1868),黄遵宪作《杂感》诗,批判沉溺于故纸,以剽盗为创作的俗儒,表示要“我手写我口”.光绪十七年(1891),他在《人境庐诗草序》中主张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之境”,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光绪二十二年(1896),他更直接称自己的创作为“新派诗”.但是,黄遵宪的这些主张,一时还未能发生广泛的影响.


  诗界革+命的早期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之间,他们开始试作“新诗”.

黄遵宪提出了推陈出新的一整套纲领诗界革+命的早期倡导者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之间,他们开始试作“新诗”. 谭嗣同等人力图开辟诗歌语言的新源泉,表现资产阶级新思想,有其积极可取的一面.但是,他们实际上使诗歌的语言源泉更为狭窄,写出来的作品又完全不顾诗歌的艺术要求,既脱离传统,又脱离群众,很快就丧失了生命力.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国外,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宣传,推进文学改良,“诗界革+命”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他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刊物上开辟专栏,发表谭嗣同、唐才常、康有为、黄遵宪、蒋智由、丘逢甲、夏曾佑等人的作品,又自撰《饮冰室诗话》,阐发理论观点,大力表扬黄遵宪等新派诗人,诗界革命于是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声势.
  而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尽管是梁启超,但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从而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却是黄尊宪.
  黄遵宪早年即经历动+乱,关心现实,主张通今达交以“救时弊”(《感怀》其一).从光绪三年(1877)到二十年(1894),他以外交官身份先后到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经过亲自接触资产阶级文明和考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他明确树立起“中国必变从西法”(《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自注)的思想,并在新的文化思想激荡下,开始诗歌创作的新探索.他深感古典诗歌“自古至今,而其变极尽矣”,再继为难.但他深信“诗固无古今也”,“苟能即身之所遇,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而笔之于诗,何必古人?我自有我之诗者在矣”(《与朗山论诗书》).他沿着这条道路进行创造性的实践,突破古诗的传统天地,形成了足以自立、独具特色的“新派诗”,被梁启超誉为“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饮冰室诗话》三二),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