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生物 > 作业

请问细菌怎么影响一个细胞?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生物作业 时间:2024/10/01 11:17:59
请问细菌怎么影响一个细胞?
细菌(不管是怎么细菌都行)怎么影响一个细胞?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inactivation).灭活的病毒仍保留其抗原性、红细胞吸附、血凝和细胞融合等活性.
1、物理因素
(1)温度 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0℃以下能良好生存,特别是在干冰温度(-70℃)和液氮(-196℃)温度下更可长期保持其感染性.相反,大多数病毒于55-60℃,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即被灭活,100℃时在几秒钟内即可灭活病毒.即使是哺乳动物的体温(37-38.5℃)也可能使某些病毒灭活.冻融,特别是反复冻融可使许多病毒灭活.因此,病毒标本的保存应尽快低温冷冻并且避免不必要的冻融.有蛋白质或Ca2+、Mg2+存在,常可提高某些病毒对热的抵抗力.如脊髓灰质炎和呼肠孤病毒在1M MgCl2中具有明显的稳定作用,1M MgSO4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也具有稳定作用.
(2)PH 一般来说,大多数病毒在PH6-8的范围内比较稳定,而在PH5.0以下或者PH9.0以上容易灭活.但各种病毒对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如肠道病毒在PH2.2环境中其感染性可保持24小时,而鼻病毒等在PH5.3时被迅速灭活,披膜病毒则在PH8.0以上的碱性环境中仍能保持稳定.病毒对PH的稳定性常被用于病毒鉴定的指标之一.
(3)辐射 电离辐射中的γ射线和χ射线以及非电离辐射中的紫外线都能使病毒灭活.有些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经紫外线灭活后,若再用可见光照射,因激活酶的原因,可使灭活的病毒复活,故不宜用紫外线来制备灭活病毒疫苗.
2、化学因素
(1)脂溶剂 有包膜病毒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阴离子去垢剂等均可使有包膜病毒灭活.借此可以鉴别有包膜病毒和无包膜病毒.
(2)氧化剂、卤素、醇类 病毒对各种氧化剂、卤素、醇类物质敏感.H2O2、漂白粉、高锰酸钾、甲醛、过氧乙酸、次氯酸盐、酒精、甲醇等均可灭活病毒.
(3)抗生素和中草药 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在分离病毒时,用抗生素处理或在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可抑制样品中的杂菌,有利于病毒分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些中药如板兰根、大青叶、柴胡、大黄、贯仲等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三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是一个机械屏障作用.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皮肤中汗液和皮脂中的抗菌物质会捉住病原微生物,阻挡它们侵入体内.气管、支气管的管腔黏膜分泌黏液分解侵入者的细胞壁,气管的纤毛摆动排除侵入者.胃酸、肠道正常菌群对抗进入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血脑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脑组织,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孕妇的胎盘屏障,能够保护胎儿免受母体感染的影响.
第二道防线的成员是:吞噬细胞和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各种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体内搜索敌人的导弹,锁定入侵目标,触发免疫反应;再由吞噬细胞负责吞噬清理敌人.
第三道防线是由许多免疫器官组成,在这个家族成员中有集合淋巴结、脾脏、骨髓、胸腺、扁桃体、阑尾等:它们具有淋巴液和血液,是一个可循环的通行系统,他们的任务是对进入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繁殖前进行阻杀.
病毒是很原始的生命形态,有的病毒甚至只由一个可复制的蛋白质环构成.
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生命存在的最小和最简单形式.细菌比病毒进化了一些,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的系统结构,也要比病毒大一些.
病毒对人的伤害大多是破坏人体细胞或破坏人体细胞同时产生一些付产物.
细菌对人的伤害手段则要复杂很多.但细菌可以由特定的病毒杀死,而病毒只能靠化学,物理方法消灭.
一、病毒的定义和特点
病毒的定义: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的特点:
① 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
② 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③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须的遗传信息;
④ 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
二、病毒的结构、形态和大小:
在病毒中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类病毒(viroids),它是一种只含有RNA而缺少蛋白的具有感染性的独特因子,与之相反,朊病毒(prions)是一种只含蛋白,缺少核酸具有感染性的特异因子.
病毒基本结构模式图:
衣 壳 核 心 壳 粒 包 膜 刺 突
2.病毒的形态:
病毒的形状同其壳体的基本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病毒的壳体有三种结构类型,与之相对应,病毒颗粒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螺旋对称壳体:蛋白质亚基沿中心轴呈螺旋排列,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杆状病毒颗粒:螺旋对称的壳体形成直杆状、弯曲杆状和线状病毒颗粒.植物病毒多呈杆状,昆虫病毒中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成员也多呈杆状.
杆状病毒颗粒:螺旋对称的壳体形成直杆状、弯曲杆状和线状病毒颗粒.植物病毒多呈杆状,昆虫病毒中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成员也多呈杆状.
双对称结构壳体:仅少数病毒壳体为双对称结构.壳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包装有病毒核酸的头部通常呈二十面体对称,尾部呈螺旋对称.具有双对称结构的典型例子是有尾噬菌体(tailed phage).
复杂形状的病毒颗粒:壳体呈复合对称.细菌病毒(噬菌体)和某些动物病毒呈复杂形状颗粒.
3.病毒的大小:
装配成熟的病毒颗粒大小恒定不再改变,不同病毒间差异很大,从十几纳米到十几微米不等.最小的如植物的联体病毒(Geminiviruses )直径仅18-20nm,最大的动物痘病毒(Poxviruses)大小达300-450x170-260nm,最长的如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病毒粒子大小为80x790-14,000nm.
三、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病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核酸和蛋白质.有包膜的病毒和某些无包膜的病毒除核酸和蛋白质外,还含有脂类和糖类.有的病毒还含有聚胺类化合物,无机阳离子等组分.
1.病毒的核酸: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病毒遗传和感染的物质基础.一种病毒的病毒颗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除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为二倍体外,其它病毒的基因组都为单倍体.
2.病毒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病毒的另一类主要成份,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顺序决定着病毒株系的差异,表现在免疫决定簇则决定其免疫特异性.病毒的蛋白质根据是否存在于病毒颗粒中分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结构蛋白:系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⑴壳体蛋白:
壳体蛋白是构成病毒壳体结构的蛋白质,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折叠形成的蛋白质亚基,是构成壳体蛋白的最小单位.
功能:
①构成病毒的壳体,保护病毒的核酸.
②无包膜病毒的壳体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进入,决定病毒的宿主嗜性,同时还是病毒的表面抗原.
侵入
病毒通过以下不同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注射式侵入、细胞内吞、膜融合以及其他特殊的侵入方式.
注射式侵入:一般为有尾噬菌体的侵入方式.通过尾部收缩将衣壳内的DNA基因组注入宿主细胞内.
细胞内吞:动物病毒的常见侵入方式.经细胞膜内陷形成吞噬泡,使病毒粒子进入细胞质中.
膜融合:有包膜病毒侵入过程中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
直接侵入: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⑴部分病毒粒子直接侵入宿主细胞,其机理不明.
⑵病毒与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后,由细胞表面的酶类帮助病毒粒 体释放核酸进入细胞质中,病毒衣壳仍然留在细胞膜外,将病毒侵入和脱壳融为一体.
⑶其他特殊方式.植物病毒通过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上的小伤口或天然的外壁孔侵入,或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侵入细胞,也可通过介体的口器、吸器等侵入细胞.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一类侵害细菌(包括放线菌、真菌和原核生物)的病毒,又称细菌病毒(bacterialvirus).具有其它病毒的共同特性:个体小、可通过除菌滤器、没有细胞结构、非常专一的寄生性等,为非细胞生物.其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组成.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土壤、空气、水中或生物体内都可存在.据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可分为烈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和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两类.前者改变宿主的性质,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裂解死亡;后者可因生长条件的不同,即可引起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又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上,使细菌细胞继续生长繁殖,并被溶原化.据噬菌体的核酸类型、粒子形状和有无囊膜存在,可将其分为12个科.
健康是人体NEI系统平衡的结果
现代医学对生命规律的认识,已逐步由整体器官水平向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深入,越来越重视对人体整合调控机制的探索.
大量研究表明:机体各细胞、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需要依靠免疫、神经、内分泌三大系统的调节与参与.
免疫、神经、内分泌三大系统总称NEI,其在自身保持平衡协调的同时,也完成对内环境稳态及循环、呼吸、消化、泌尿、造血、生殖等系统的调节整合.这就叫NEI网络学说.
祖国医学的全部体系也都是建立在整体宏观的现象联系方法上.
中医生理学就非常强调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态平衡,并有独具物色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调节手段.其与现代医学NEI网络学说有着很多联系之处.通过"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二、免疫系统是人体的"NMD"
(一)什么是免疫系统
参与免疫应答或执行机体免疫功能的独特解剖结构称为免疫系统,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人体的免疫功能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个部份,而特异性免疫功能又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
(二)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功能有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功能,抵抗病原体感染.如防感染,防传染病;
2、免疫自身稳定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或死亡的细胞.如延缓衰老;
3、免疫监视功能,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如预防癌症.
*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的英文缩写.
三、NK免疫细胞与"细胞战争"
(一)NK细胞是人体的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是一种大颗粒淋巴细胞,英文全称为"natural killer cell",也称作"自然杀伤细胞",它是一种能直接杀伤靶细胞效应的特殊的淋巴细胞系,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的功能,且表现为速发效应.在医学上被称作是"人体抵抗癌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道防线".
(二)NK细胞的特性
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马瑞沙博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NK细胞如何识别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
他说:NK细胞像人体内的"分子巡逻队"一样,在血流中到处巡视.一旦发现失去自我标识(称作MHC)的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NK细胞的受体立即就发出信号,冲到目标的细胞膜上,向它释放有毒的颗粒,迅速将靶细胞溶化,在5分钟之内使癌细胞死亡.
凡是没有自我标识的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NK细胞都要进行攻击.NK细胞没有记忆,对于遇到的任何外来或异常细胞,它都像是第一次见到的一样,而且它会重复发生作用,例如当它消灭了一个癌细胞后,立即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重复战斗过程.据科学家称:一个NK细胞在"一生"中可消灭27个癌细胞.
(三)关键是NK细胞的活性
血液中NK细胞的绝对个数并不代表免疫功能的大小,关键的是NK细胞的活性,即它识别和消灭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的能力.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NK细胞活性低的人,容易得癌症或感染病毒;而NK细胞活性低的癌症病人,则容易发生转移或复发.还有一项研究表明:精神压力和情绪悲观将降低NK细胞的免疫功能,他们的NK细胞能够识别异常细胞,但却无法消灭之.相反,一些"抗癌明星"体内的NK细胞不一定很多,但非常活跃.这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长期抑郁寡欢、精神压抑导致罹患癌症,或得知诊断癌症后精神颓丧、身体急剧恶化的现象是一致的.
(四)人体防病抗病的"细胞战争"
一般情况下,一旦病原菌进入人体或人体出现变异细胞,NK细胞都将迅速聚而歼之,所以可以称得上它是人们人体健康的"国防卫士".
当然在这样的一场"细胞战争"中,外来细胞或变异细胞也会向NK细胞发起反攻.例如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就观察到,癌细胞用触须包围NK细胞并吞食NK细胞,或释放抑制免疫功能的物质.另一个人体实验还观察到,只有当移植少量癌细胞时,NK细胞的抑瘤作用才比较明显,说明NK细胞只是作为快速反应的第一道防线,对于清除少量癌细胞(即防癌作用)、或癌症初期、或刚刚完成手术特别有效.
(五)NK细胞与防癌抗癌
自1975年科学家发现NK细胞以来,人们已经发现它的防癌抗癌反转移的作用.虽然有很多细胞实验证明,但一直无法进行动物实验,因为找不到没有NK细胞的动物作对比.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克隆出了没有NK细胞的白鼠,通过对比实验,有力地证明了NK细胞的作用.他们的实验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其中有三个实验非常典型:
实验一,将放射性标定的淋巴瘤细胞YAC注射到白鼠体内,4小时后,肺部廓清率测试表明:普通白鼠肺部几乎测不到放射性,而体内没有NK细胞的转基因鼠的肺部放射性高达70多倍.说明NK细胞能在体内迅速消除癌细胞.
实验二,将黑素瘤B16癌细胞注射到白鼠皮下,每周检查两次,看肿瘤长出来没有.当每只注射进100个癌细胞后40天,普通白鼠没有一只长出肿瘤;而无NK细胞的转基因白鼠才过20多天,就全部都长出肿瘤.然后,增加注射的癌细胞数量,当每只注射10,000个癌细胞时,普通白鼠才会达到前面实验中转基因白鼠的肿瘤生长水平,即有NK细胞的普通白鼠,要多注射100倍癌细胞,20多天后才能达到全部白鼠都长出肿瘤.说明NK细胞对于防止肿瘤形成起重要作用.
实验三,将黑素瘤B16癌细胞注射到白鼠的静脉血管中,2周以后解剖并计算肺部肉眼可见的转移肿瘤个数,结果发现无NK细胞白鼠的转移肿瘤个数比普通白鼠多60多倍.说明NK细胞对于防止癌细胞通过血液转移肿瘤起重要作用.
四、如保提高免疫功能
(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机体健康,心理调适,社会适应是当今"健康新概念".
(二)科学保健
1、851临床实验证明851迅速提高免疫能力
由首批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杨振华教授发明?quot;851"系列产品,具有迅速提高免疫力,改善肺、脑功能,辅助肿瘤治疗三大功效.它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保健品,也是当今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并获得最多国际专利的保健品.
2、日本大坂医学院的临床研究
日本医生曾经对一些健康志愿者,观察服用851在短时间内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结果发现:普通人在服用851后4小时,NK细胞活性立即提高64%,而服用安慰剂的几乎不变;服用851后8小时,NK细胞活性竟提高125%.
3、化疗患者的临床实验
在中国曾经对200多位因接受化疗而严重降低免疫功能陌┲⒉∪私?泄?俅彩笛椤R蛔椴∪?36例,在接受化疗的同时每天服用851;对照组病人131例,只接受化疗.两个月后,服用851的实验组病人,NK细胞活性不仅未因化疗而下降,反而平均上升了40%;而未服用851的对照组病人,NK细胞活性平均继续下降17%.
在十多年来,许多服用851的病人或健康人的经验表明,服用851后不容易患感冒,即使偶尔发现有感冒预兆,只要及时加大剂量服用851就可以抵御感冒.这和851能快速激活NK细胞活性,抑制感冒病毒复制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