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10/03 00:37:06
课后题 三.材料解析 1.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作出的选择有何异同? 2.李立三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
解题思路: 你好!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出处,知道材料是课内材料还是课外材料。其次,要理解材料的含义,知道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第三,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每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用哪些知识来回答。
解题过程:
1.在对中国革命采取什么斗争形式和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作出的选择有何异同?
答: 相同点:都认为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都认为应建立根据地和争取红色区域的胜利。不同点:材料一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最重要因素,要依靠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材料二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2.李立三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
答:在反革命力量极其强大的情况下,中国革命单纯地依靠无产阶级,希望靠城市的暴动去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根据地,没有根据地的存在和建设,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流寇式的武装斗争必然走向失败。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藉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不会支持根据地政权,也不愿参加红军,革命根据地一天也不能存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