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半命题作文一般要怎么写。请列几篇范文加以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0/04 13:40:28
半命题作文一般要怎么写。请列几篇范文加以说明。
解题思路: 仔细阅读,用心体会。
解题过程: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
  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2009年全国高考出现了两道半命题作文,一个是福建卷的《这也是一种》,一个是湖北卷的《站在门口》。半命题作文一直是中考作文长久不衰的一种命题形式,但在高考领域却长期被人们冷落,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没有涉及。作为自主命题走在全国前列的福建省和湖北省,今年终于勇敢地吃了“半命题作文”这只“螃蟹”,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考生立意、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加以限制,既可使评分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1.补前半题:如《我的梦想》;2.补后半题:如《告别》;3.补中间部分:如《给的一封信》;4.补首尾部分:如《,别再让我》。另外,还有补正标题的或补副标题的。
  写好半命题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对题目做适当分解。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部分。当然,并不是每道作文题都有这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的各个部分组成进行准确、细致、全面的审查。只有这样,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比如《在___中成长》,作文题给出了填充处可供选择的四个词语(幸福、快乐、竞争、挫折),而且规定填充处只能从中选出一个,不能超越这个范围,有的考生没有注意这个要求,选择了其他词语,就会轻易地丢掉不少分数。
  二、在分解题目的基础上,要从上述三方面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么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它是指示代词,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再如作文题《我终于》,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如:“善待(亲人、生命、自己……)”,从这个题目现有的文字部分即可看出,“善待”即好好地对待的意思,“善待”的对象可以是亲人、生命、自己……也可以是你觉得应该好好地对待的人、物或精神、品质等。再如:“讲给的事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从这个题目的已有文字可看出,本文应写事,而且是向别人叙说的口吻,叙说的对象是“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中的一位即可。
  三、要补好文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便正确定向下笔。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易于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2.考虑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如“珍惜所拥有的”,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上文若写记叙文,则可补上母爱、亲情、友谊等;若写议论文,则可补上青春、生命、智慧等。当然,题目要求中如果有文体限制,就必须按文体特点来补题。如果是“文体不限”的,就要结合自己的写作特长将题目补全,一旦你选择了某种文体,就必然要接受该文体的制约。
  3.符合语法逻辑。即补充部分与给出部分在语法上要搭配得当,不能有语法错误,并且符合生活哲理。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例如:《我明白了》,此题要补充的应该是一个什么道理,或者某人所说的话的意思,如“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是符合语法的,但如果补充成《我明白了唱歌》,就不符合语法了。又如《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
  4.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___的滋味”,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等词语,让人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写作时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而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
  5.避免雷同。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尤其是传统题材,补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更是突出,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补题,怎能不出现补题雷同的现象呢?
  6.不能过大。像《走近》这样的题目,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对于这样大的题目,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补题的时候尽量把题目具体化,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姚明》、《走近大观园》、《走近诸葛亮》等,这就具体得多,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伟人、名著、科学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四、要选好材料。补好了文题,也就成了命题作文了,那我们就要按照命题作文的要求,对已经补好的文题进行审题,审人称、审体裁、审题眼、定选材范围。要将选择的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五、要有好的开头,扣题的结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要能抓住人心,吸引读者往下读,分数也会有所提高。半命题作文如果没有结尾会让读者感觉文章没写完,所以结尾也是作文的关键。开头和结尾可用同一语句或同一风格(如排比句、带哲理的议论等)来写。
  六、要有个性、亮点。有个性、亮点,才是有创新的文章,也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标题追求“眉清目秀”,注意色彩的点染,动态词语、修辞手法的运用;情节追求“一波三折”,采用误会、陡转、巧合设置波澜;语言追求“文采动人”,锤炼词语,变换句式,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等。 半命题作文导写与示例——寻找 【文题亮相】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无论是做人的道理,还是具体的东西,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人生的坐标,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乐,心爱的物品,健康,财富,知识,幸福……
  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相信你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感受和认识。
  请以“寻找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题好一半文”,我们的补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积极向上,要补充能够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同时,所补题目要符合情理、逻辑。补题要把握好“度”,失度则失真,甚至会有悖情理,违反逻辑。因此,我们补题时要慎之又慎,要与情理、逻辑相吻合。
  其次,内容要紧扣题意,立意要正确。半命题作文跟命题作文一样有审题选材的限制。这道作文题目,“寻找”是动词,文题前的提示语提醒我们“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因此我们拟补题时涉及的内容必须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有一个“寻找”的过程。同时立意要正确,思想要健康。文章要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发人思考,启迪智慧。
  再次,选材要新颖别致。古人说:“文章当自成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千人一面、大同小异的作文,只会令人难以卒读,使人厌烦。所以,选材构思时要尽量避免和别人撞车,要打破常规选材的束缚。比如可以考虑转换观察事物的视角,从孩童的视角来写世界,用非人类的眼光来审视人类社会等等。选择材料时,既可从低层次去考虑,例如“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寻找”一般的人,突出“寻找”的结果;也可从高层次去考虑,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财富、知识、友情、亲情、真理、奥秘、人生的坐标……强调“寻找”的过程。
  
  【佳作展示一】
  寻找幸福
  黄艳虹
  寻寻觅觅,四壁钢筋水泥,抬头望天空虚无物,低头是条条相似的路。要寻找幸福,谈何容易?先别泄气,路是人走出来的,咱们不妨按部就班,试试看!
  不知道直接通往幸福的路,我们先找地图。
  辛苦劳动的民工被生活的重压压得无法喘息,在以为生活已经无路可走时,他想起了儿子那一声声亲切的叫喊声,想起了妻子那些粗淡却至味的晚餐,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快乐地生活更幸福呢?于是,他有了通向幸福的地图。父母的地图是孩子事业有成,成家立业;企业家的地图是企业宏图大展,冲出国界;政治家的地图是国际关系和睦,和平发展……尽管幸福看似虚无,但总有痕迹,盯住自己地图上那个目的地圆点,大踏步进发吧。
  携着地图,享受一路风景。
  谁都知道,走向幸福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有的人愁眉深锁,咬着牙一路狂奔,眼中只有终点,在辛苦追逐中感受幸福的神经已经麻痹了,到最后得到一纸证书,一叠纸币,一声没有感情的鼓掌,这样的意义是什么?何不放慢心跳频率,漫步在那阳光的大道上呢?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埋头于泥沙般的数字中,在紧张的追求中拥有一颗豁达的心,享受每一个灵感的迸发,享受小数点后每一个数字的发现;刘翔在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之前,在刻苦的训练中总是享受每一秒与风赛跑的时光,享受着每一次挑战。于是,他们在寻找到幸福之前,已经享受到了幸福的优待,嗅到了幸福散发的香味。
  走到目的地,继续下一站的幸福。
  千辛万苦走到目的地,幸运的人已经将幸福收入囊中,细细品味。但也有一些人,到达目的地时一无所获,他们泄气地扔下背包,无奈地沉默着。政治家贾谊尽心竭力造福天下,到头来留下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叹息;诸葛亮鞠躬尽瘁成就蜀国,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只要生命还在,就还有力量,就还有资本去寻找幸福。认输者留下,寻找者继续出发……
  寻寻觅觅,幸福似乎不见踪迹。寻找幸福不仅在终点也在过程,幸福远不过地平线,勇敢出发就获取了美好的开端!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文章。文章开篇设置悬念:“要寻找幸福,谈何容易?”然后围绕“怎样寻找幸福”谋篇布局,分层次安排了三个分论点,逐层深入地阐述“怎样寻找幸福”这个论题,最后得出结论“寻找幸福不仅在终点也在过程,幸福远不过地平线,勇敢出发就获取了美好的开端!”。文章观点深刻,事例典型,论证比较充分,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佳作展示二】
  寻找精神的故园
  涂安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苍山无语,不问光阴。我生来便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我知道一个理想的城堡穿越了时空在向我低语,而我正伫立茫然的渡口。“渡向何方?”我寻找着声音的来处。“渡向何方?”它再度响起,沉重,像寒风般无孔不入,让我纤弱的身躯颤抖不止。
  “我在寻找。”我告诉它。
  它便让我在寻找的道路上遇上了你们,那些被埋葬在历史淤泥之下的寂寞灵魂。我知道你们也在寻找,寻找那精神的故园。
  那多情的光阴,请带我,带我到泛黄的春秋。孔子,在一条尘沙飞扬的小道上,我看见了你。六十三岁的你依然瘦小,九年的周游列国耗尽了你的心血,却未能让你功成名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你笑着形容自己。纵使风尘已经改变了你的容颜,而我却知道你的一生都在寻找。那“仁政”的理想已在九年的车轮的碾压中化为沙砾,而你坚持着,寻找着,于是后世记住了你同你的儒学,记住了你湮没在斜阳古道里的身影。
  那多情的光阴,请带我,带我到遥远的大唐。杜甫,在那安静而破败的草堂里,我寻到了你的身影。艰难苦恨染得你两鬓如霜,连绵的战火与生活的窘迫终于拖住了你一生寻觅的足迹,却无法遮蔽你的炯炯目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明白,那凝泪的双眼,为何只向着你梦里的桃花源。寻找的结果是“国破山河在”的残局,我看见了你的疲惫。满树枫叶如泪般落下,染红了护城河的水。
  那多情的光阴,请带我,带我到黯然的晚清。王国维,看那清华园满池的荷花,在你生命的滋养下开得多么绚丽。他们说你的自杀“是殉清,是尸谏”,而你已经说过:“五十之年,唯欠一死,至此事变,义无再辱!”他们怎么知道,你殉的不是清王朝而是清文化。你是为学术而生,为学术追寻一世,最后为学术而死!北伐军在“万方鼓角”中势如破竹,你仿佛看到了你的理想连同晚清的象征被连根拔起。“生灭原知色即空,可堪倾国付东风。”我凝视着昆明湖的一池碧水,我想问,王老,你可曾寻到——那精神的故园?
  我仍伫立在那茫然的渡口,我看见人们匆匆走过。他们都在寻找。他们的目的地也许不尽相同,无论幸福、爱情、亲情、财富,我都知道,那一切终归属于他们精神的故园。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它让我看见你们孤独追寻一生的宿命,你们的灵魂因寻找而回归,因寻找而永垂不朽。
  我们依然在寻找。即使耗尽我们的一生,只寻找到一抔精神故园的尘土,我们也在所不惜。
  点评
  文章立论深刻,观点鲜明,论据典型,结构严谨。作者运用孔子、杜甫、王国维三个事例,说明“寻找那精神的故园”的重要,从中获得人生前进的动力。
  
  【佳作展示三】
  寻找健康
  魏明
  什么是健康?健康在哪里?我带着这一古老而新鲜的问题,去寻访远古的灵魂。
  屈原说他追求的是人格的健康。当勤政受阻、忠心遭谤时,白衣投江便是对“健康”的回答。
  李白说他追求的是文化的健康。当退隐江湖、对酒当歌、赋诗歌唱便是对“健康”的诠释。
  康熙说他追求的是体魄与精神的双重健康。博览群书,精研西学,围猎丰收,总理朝政,便是他对“健康”的理解。
  鲁迅说他追求的是全民族的大“健康”。当他发现国人不只缺乏健康之身更缺乏健康之思想时,弃医从文,以笔战斗便是他对“健康”的追求。
  我有些困惑,又带着这一命题,去寻访文学画廊里的生命。
  林黛玉告诉我她多么想拥有健康的身体。
  桑地亚哥告诉我:“人格的健康多么重要。”
  冉阿让告诉我:“健康就是要有一颗向善的心。”
  哈姆雷特则说:“健康的思想最重要。”
  我带着形形色色的回答,回到了现实世界。
  我看到了霍金,坐在轮椅上的他,无法讲话的他,但他有充满睿智的眼神。他身有残疾,却又非常健康。他的健康,在于思想、拼搏,永不言败。
  我看到了李嘉诚,腰缠万贯又朴素平易的他。从一个穷苦孩子成为商界大亨的他,他的健康,在于有钱却不迷恋钱,为公众奉献自己的一颗爱心。
  我还看到了他们——平常人——在别人有难时伸出援助之手……
  一切,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忽然明白了,健康原来就是这样。体魄、思想、心理、追求诸多方面,同时拥有固然极佳,但拥有一种也不失可喜。它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只要心底有健康召唤,就不会误入歧途。
  是啊,健康原来就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的人哭诉的大气,一种并不湍急的河流,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峰……
  让我们一起去寻访那属于自己的健康,来高歌这健康的美丽……
  点评
  文章补题完整,构思巧妙。作者按照“寻访远古的灵魂”——“走回了现实世界”的顺序行文,比较全面地阐释了“健康”的内涵。文章立意正确,主题明确,首尾连贯,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半命题作文“啊, 的日子”写作指导及例文 【写作指导】: 这篇作文命题角度鲜明,一个“啊”字,事实上已经点出了写作中心在于抒发某种强烈的感情。命题采用半命题作文的形式,给了学生很宽的写作空间。基于一个“啊”字这个前提,横线上最好添加一个体现思想感情的形容词,当然需要与中心语“日子”形成合理的偏正关系。偏正关系短语类的作文题目,其写作重心应该建立在“偏”的部分,以此来揭示思想,抒发感情。文体以记叙文、散文为好。思想宜深刻,揭示生活的真善美。 设置这样一个题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迅速强化记叙文意识,努力养成写好记叙文的能力。还在于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准确表达真实的感情。 【例文】: 啊,等待羽化成蝶的日子 成长,是一次疼痛的蜕变。在看不清未来的日子里,我的高三,兵荒马乱。于是,我把自己裹在白白厚厚的茧里,等待着,羽化成蝶。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全都属于不同的风景。我想,那么我的风景里一定有一望无际的澄澈蓝天,等着我,承载梦想,翩跹起舞。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胆怯而又固执的选择了标着“艺术”两个大字的方向。毕竟,路的尽头是我为之着迷的舞台,那里还有属于我的梦想。 真正地站在路口时,我抑制不住地欣喜还有些无助。 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我吮吸艺术乳汁的殿堂。路的那边,有和蔼可亲的专业课老师,有我活力四射的舞蹈课教练,有我青春的梦想。身边,是每天坚持接送我的父母。看着他们为我操碎了心而在微风中轻微颤动的几丝白发,我的双眼湿润了。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什么在人们心中不断传唱。 没有任何的播音基础,没有一点舞蹈的功底,我仍旧执着于多年的梦想。 还记得,第一次上播音课,我像个呀呀学语的孩童,跟着老师不断重复每一个字母,每一组词语。还记得第一次去学舞蹈,身体虚弱的我,满头是汗的硬坚持了三个小时,那天晚上,双腿的疼痛让我辗转难眠。 忘不了,在我进行枯燥的基本功训练时,妈妈担心的神情。忘不了,在我忍受疼痛折磨时,爸爸心疼的样子。忘不了,他们在听到我选择了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时脸上瞬间掠过的无奈,还有从那以后一贯的支持和信赖。 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虽然,我没有什么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但我有自己的坚持,自己的方向。 黎明前,看不到花儿绽放,但我会在黑暗中执着的等待,在纷乱的茧中,拼命地挣脱。 因为,人的一生,一定要美丽一次。 啊,等待羽化成蝶的日子…… 你听,听到了么?“蛹”动新生的声音…… 啊,奋斗的日子 急促而尖利的铃声又响起来了,回荡在弘毅楼六层空旷的走廊里。在微寒的空气中睁开了双眼。五点半,月落日出之前,新的一天准时到来。啊,奋斗的日子。 冬季的凌晨本是肃静冷清的。窗外,对面的居民楼里所有的窗户都是漆黑一片。我却没有时间欣赏这隆冬的晨,三下两下穿好衣服,齐床边,平四角,最后再看一眼完工的床铺,拿上校服,脱门而去。 其实,这些工作早已熟练了,来到这里已有半年,一切的紧张、不适应都在那年六月失败的鞭策与对次年六月胜利的渴望中成为过去。选择了这里,也就选择了奋斗。选择了再来一次,也就选择了奋斗的日子。 在拥挤的人群中从六楼挪到一楼,是要花一点时间的,前后左右穿着同样衣服的兄弟们一个也没闲着。戴上白手套,搜索着昨夜放在裤兜里的一张张纸条,整理自己衣服的拉链,在楼梯上转完六个圈后,来到人声鼎沸的操场。哇啦哇啦的的读书声在空旷的冬季夜空下格外响亮,这声音回荡在这里的天空,回荡在我的心灵,回荡在这些奋斗的日子。 在寒冷的空气中打两个激灵,甩开脚步,开始奔向自己班的集合地点。所有人都在奔跑着,人工草坪上满是腾腾的脚步声。躲避着前前后后的同窗,超过一个人,又被一个人超过。在奔跑中,我看见了如一枚大印般在黑暗中发光的高三楼。奋斗的日子,我就在这座敦实的建筑里度过。 当初来到这里,感觉这里的楼都好高,第一个月里,拖着军训后疲惫的脚步登上五楼的教室、六楼的宿舍,此时只剩下喘息,以至于在操场上的我都感到无法仰视这座建筑,如同高二的我不敢仰视高三的辛苦一般。但是半年之后,于这五层或六层的攀登中,我慢慢领悟到了奋斗的含义,慢慢习惯了这奋斗的日子。奋斗的日子是注定要用疲惫的脚来走过的。只不过这脚步可以疲惫,但它必须坚定,奋斗者知道自己要去哪儿! 体委开始整队,转向跑道的方向,握紧裤缝线上的双拳,体育老师要发出口令了。 身体前倾,向着日出的方向,向着目标。 新的一天开始了,奋斗的日子开始了。跑步——走! 啊,和语文相处的日子 诗人北岛说:“旅居国外,我唯一的行囊,就是汉语。” 语文,你是一片天空,任行若天马的诗情徜徉! 语文,你是一片海洋,任深奥沉郁的哲思翻滚! 语文,你是一座大山,任炽热滚滚的大义喷涌! 啊,语文,你是以怎样拨打的胸怀,包容了一个精彩的世界! 在语文的天空,文学如星般璀璨。梦回大唐,领略那从天而落的飞瀑奇观,倾听那催人泪下的边塞琵琶曲;梦回两宋,既要聆听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壮呐喊,又不忘神会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婉约哀愁;梦回明清,我看到了三国时的纷争,取经路上的艰苦;我看到了鬼怪神狐的多情,看透了世家大族的勾心斗角! 在语文的天空里,数不清的星闪月明。在语文的汪洋,哲学如浪板澎湃。听!听那匆匆的脚步声;听那回荡在玄宇的游说声、讲学声!老子来了,悠悠的,带着他“道可道,非常道”的深思;孔子来了,在不忍停下的脚步里,印刻着“仁”的戒训;孟子来了,大喝一声“舍生而取义”,千古为之震动!且不说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且不说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良言,仅一句“格物致知”,又给予我们多少警醒与动力! 在语文的汪洋里,我们汲取太多的精神力量! 在语文的山口,民族义杰如岩浆般炽热。历史悠悠,却总无法忘却屈原上下求索的身影;凡尘滚滚,却总遮不住岳飞精忠报国的光辉;铁马踏入陆游的夜梦,一颗爱国心何其炽热!万字平戎策换来的只是种树书,辛弃疾的心在泣血呵!还有文天祥,还有林则徐,还有……还有数不尽、道不完的中华儿女,汇成了民族大义的烈焰! 在语文的山口,热血依旧在沸腾! 啊,语文,从咿呀学语的孩提时代,到诵章背典的现在,你给了我太多的感动,给了我太多的启发。 如北岛所言,汉语将是伴我一生的行囊! 啊,享受语文的日子 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将达达的马蹄送入春帷化为美丽的错误,让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 是谁在霜风凄紧、关河冷落、红衰翠减的残照楼头,对潇潇雨歇洒江天,望故乡渺藐,归思难收; 是谁荡开西湖的层波,将江南的传奇渐渐融入雾霭,让江南小雨化作清泪愁肠血,却唱江南断肠句; 语文带我走进这些朦胧的美中,让我感受到万物的激情,荡涤我的心灵。啊,我爱你,享受语文的日子,愿你能伴随我一生。 享受语文可以陶冶我的情操,让我体味到先贤们那份高尚。燃一支红烛,呷一口醇香,语文带我穿越历史的隧道,揭开尘封的记忆去回想,回想那刻骨铭心。我领略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我叹服于李白那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我感动于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执着;我参悟了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陶冶,她荡涤我的心灵,她让我在一路成长,触摸崇高! 语文让我了解历史。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亦予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了解了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从辛弃疾所处的动荡的宋朝再到纳兰性德所处的繁华大清,我看到了历史的兴衰更替。语文带我走进历史了解过去展望未来。 我曾用年轻的心,为在呼兰河边徘徊的萧红送上一份真心的祝福,那在文坛上与鲁迅相称父女的奇女子啊,曾经在生死场上为我们演绎了一个时代的苦难,生之难,活之难。 享受语文的日子,了解历史更让我珍惜现在。 所以,我想只要我们抓住享受语文的日子,就能丰富我们的生活,深厚我们的内涵。 当悠扬的歌声响起,我们不再踏破江南小巷去寻歌者,把握享受语文的日子,不问是谁在唱江南断肠句。 当苒苒物华休的冬日,我们不再“拟把疏狂图一醉”,只是把握享受语文的日子,将对故乡的情思留在心间,期待“乘长风破万里浪”! 享受语文的日子,你同时享受了人生!啊,享受语文的日子,我要竭尽全力与你同行! 【原创试题】      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都不尽相同。有人觉得幸福,有人觉得痛苦;有人觉得愉快,有人觉得烦恼;有人觉得平坦,有人觉得曲折……你的感觉是什么呢?请以“生活充满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叙述事件,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阐明观点;总体立意要积极健康;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和校名。      【写作点拨】      生活到底充满什么呢?不应泛泛而谈,也不应抽象说教,而应放眼广阔的生活,根据自己最深刻、最贴近现实的感受,来补全文题。如,快要中考了,心里很紧张,可把文题补充成“生活充满压力”;病魔的突然袭击,差点儿摧垮你的意志,但你最终坚强地挺住了,可拟题“生活充满考验”;在地震、海啸、泥石流、火灾等灾难降临时,有大量奉献爱心者,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让他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拟题“生活充满微笑”……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总体立意要积极健康”。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的确是寂寞、烦恼、坎坷、痛苦、悲伤等,在文章结尾处也要让人看到生活的亮色,给人希望、给人鼓舞。      【佳作展示一】      生活充满希望      隆昌县第三中学阳光文学社肖祥聪      人生,总会遭遇诸多坎坷,总要面对诸多不如意。但勇敢者和乐观者说,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      ——题记      不同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同的。有志之人,总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而无志之人,总是对生活毫不在意,得过且过。      以前的我就是第二种人,对生活、对学习总是无精打采。我觉得,既然已经在差班了,那就顺其自然地差吧!反正不管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现状。      但前几天,看到了语文老师发表的散文诗《迎着朔风高歌》,我得到鼓励,重新拾起了对生活、对学习的信心。      那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并不愚笨,我们只因一时贪玩落下了功课。”我们有巨大的潜能,我们也可以闪现智慧的火花。我们和所谓的佼佼者一样,也是有思想、有梦想的人。      “所谓的快慢班其实是教育的怪胎。”这句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点燃了我们对生活的激情,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前行! “谁能保证那里面飞出的个个都是金凤凰?”“所谓的慢班将来未必就会全军覆没。”确实如此啊!曾经,我们班是全年级出了名的差班,但如今我们班也有十几位同学跻身全年级100名之内了,这不,上学期期末统考小翔同学名列年级第9名,小伟同学名列年级第18名!我们在学校举行的“纪念‘一二·九’感恩·奋进”歌咏比赛中,获得了团体总分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还有,我们班的“帅哥篮球队”在年级篮球大赛上也赢得了全年级第一……这些在别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我们班的每个同学来说,都是值得骄傲的。这让大家看到我们“慢班”也是有一定优势的,我们“慢班”也能获得成功!      就像语文老师时常对我们说的那样,“不要怕走得慢,只要你一直在走着”。只要我们坚持前行,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我们“慢班”里的“金鹰”也一定能够腾飞起来!      【点评】      内容:在所谓的“慢班”里学习生活,要学会调整心态,要自信,迎头赶上。作者的心路历程就是最好的证明:曾经自甘落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幡然醒悟,重新审视自我,昂首前进。文章主题积极,催人奋进。      结构:从对生活的总体感受说起,略述对学习生活的消极态度,以语文老师的散文诗作为过渡,再详列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取得的成就。很明显,主体部分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