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开除今蒙牛老总牛根生的原伊利总裁叫什么,现在在干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9 02:54:21
开除今蒙牛老总牛根生的原伊利总裁叫什么,现在在干什么?
1998年,伊利副总裁牛根生突然被总裁郑俊怀扫地出门,在此之前,牛根生主管全国生产经营,业绩一直特别出色.牛根生白手起家,受尽老东家伊利的刁难和打压,硬是在重重围剿之中杀出一条血路,6年之后,蒙牛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超过伊利成为全国第一.
更富戏剧性的是,6年后的今天,郑俊怀因不义之财锒铛入狱,牛根生却散尽十亿财富功成名就!真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冰火两重天!
这种事,无论中国外国,都非常罕见!
传奇的背后隐藏了太多的秘密,郑俊怀何以对辅佐自己16年的牛根生反目?牛根生何以在短短6年之内凭空打造出蒙牛?6年以来,牛根生及蒙牛上上下下一直对外界三缄其口.
2005年4月7日深夜,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牛根生的家里,记者陈斌与牛根生彻夜长谈,牛根生真情述说,终于一一揭开罩在牛根生及蒙牛身上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置之死地 逼上梁山 揭竿而起
独家揭密:牛根生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前两次被郑俊怀"劝回".第三次在董事会上递交辞呈,郑俊怀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说:"那我收回这个辞呈!"牛根生伸手去拿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
郑俊怀: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1998年上半年,身为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突然感觉到了不对劲,自己在伊利做了16年,但最近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牛根生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
从某种意义上说,牛根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老牛主管的各个事业部.除了业绩,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望,并不比郑俊怀差,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一个普通工人得了重病,牛根生第一个捐款,一下子就是1万元;有段时间,通勤车司机有事,牛根生代劳,一个新工人不认识牛根生,一个劲地向别人夸奖牛根生:"新来的胖司机态度真好,让他停哪就停哪";因为业绩突出而奖了一笔钱可以买好车,牛根生折合成4辆面包车,分给自己的直接部下;100多万的年薪,牛根生基本上都分给了自己的员工.
牛根生找到郑俊怀反映问题,第一次感到老大哥眼神里传递出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牛根生似乎明白了什么.如果仅仅是威望和不俗的业绩,倒也不至于让郑俊怀最终和牛根生"反目成仇".记者经过多方走访之后,最终从几位既了解伊利又了解蒙牛的老员工那里得到了真相,郑俊怀决定和牛根生"决裂"的导火索在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分歧.记者提到这一点的时候,牛根生对此没有异议.
郑俊怀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超常规成长".但是,郑俊怀担心,如果伊利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自己就会对伊利失控,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这时候,郑俊怀已经下决心让牛根生出局.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已经很难在伊利施展他的抱负了.
牛根生一共向郑俊怀递交了三次辞呈.第一次和第二次,郑俊怀都说了一些挽留的话:"没有这个意思啊,你误会了!"牛根生只好收回了辞呈.但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三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牛根生将辞呈放到郑俊怀的面前,第一次将辞职的事情摆到了桌面上.牛根生对郑俊怀说:"郑大哥,如果你想让我离开,我现在就正式辞职,至少不能因为我个人影响企业的发展."郑俊怀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啊!"牛根生接过话,说了一句:"那我就收回这个辞呈!"当牛根生伸手去拿自己的辞呈时,郑俊怀迅速地用手紧紧摁住了辞呈,对牛根生说:"你先回避一下,我们讨论讨论再做决定!"牛根生一离开,很少激动的郑俊怀突然流着泪对在座的人说:"伊利有他没我,有我没他!"会后,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 "在伊利待了16年,你的业绩很好,员工也很爱戴你,突然不明不白地离开了企业,既不反抗,也不喊屈,你当时真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现实吗?"记者问.
牛根生皱了皱眉头,非常动情地说:"我当时非常难受,一生当中我非常难受的有那么三次、两次,这是其中的一次,几乎到了欲死的程度."
反思:流放北大,面壁十年图破壁
与伊利风雨同舟了16载的牛根生就这样来到了北京大学,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老牛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时候,坐在他旁边的都是18岁左右的学生,老牛当时已经40岁."我当时也不知道是光荣呢还是可耻?到了北大,人家问你是干啥的?整天跟一些小姑娘和小伙子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和谐啊.好在我在社科院有一个文凭,当时办的是教师进修,我就自封了一个'访问学者'". "访问学者"并不好当,牛根生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到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
"好在我能想得开,我的历史上比这么难过的事情多得多.当我也是十八九岁的时候,因为义气啊仗义啊什么的在社会上打架,被公安局抓了去,关在看守所里,收审啊,行政拘留啊,3个月,2个月,好在没有判刑.后来,呼市政法委的领导到蒙牛参观,其中三分之一我都认识,他们当年都培训和教育过我啊."牛根生呵呵地笑.
"我在20岁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后来自然变好了,所以从面子上我还是过得去的.正好,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所以我当时就好好地享受名牌大学的学习生活.利用这段时间,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听了很多经济学家的课,寻找揣摩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只要自己不知道的我就去学.大学老师怎么讲课?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思考的方式和角度有哪些?" "你坐在北大的教室里听课的时候,脑子里真的能放下企业吗?"记者不相信老牛过得如此清闲.
"放不下啊!我当时听讲的时候都是带着问题去的."牛根生说.
从伊利开始就跟随牛根生的一个部下告诉记者:"老牛从北大回来之后,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做事情的方法又比过去成熟了许多.老牛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想想,老牛潜心思考总结了半年,本来就比一般人看得高、想得远,这一沉淀、升华,思想上得有多大的进步?"牛根生在北大学习了一个学期,这个学期对老牛来说,不仅仅是学习,更应该是他反思的过程."面壁十年图破壁",当他结束学习的时候,蒙牛的草稿或许已经在他的脑中形成了.
无奈: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这样的人你们要吗?"1998年年底的一天,已经正式从伊利辞职的牛根生溜达着去了呼和浩特的人才市场,他站在一家公司的招聘柜台前询问来招聘的人."你多大了?"对方问."40岁."老牛回答."对不起,你这样的年龄在我们企业属于安排下岗的一列."对方直言不讳笑着回答.
牛根生也并非真的想通过人才招聘市场找工作,老牛当时的想法,就是想看看如果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乳业,他的价值还有多少被承认,结果发现从事了多年管理工作的自己在别的企业根本没人要.别的企业不要不等于老牛找不到好工作,有一家乳品企业得知牛根生辞职之后,老板马上找到牛根生,愿意出很高的薪酬邀请牛根生加盟.牛根生向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用我老牛的管理经验和人脉资源入股,让我成为股东."结果,这个条件把对方吓跑了.牛根生后来对他的部下说:"他们当时觉得我这个要求是痴人说梦!"后来有人评价说,这个企业没有意识到,他牛根生是一台印钞机.
既然没有新东家赏识,老牛打算自己做点事情解决生计.牛根生一开始想开一家海鲜大排档,房子选好了,模式考虑好了,结果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这个计划难产.直到这个时候,牛根生才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伊利,但伊利那种罩在他头上的阴影并没有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