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请从需要和成就动机的角度谈一谈如何提升教师的动机?并举例说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18:32:32
请从需要和成就动机的角度谈一谈如何提升教师的动机?并举例说明.
激发教师成就动机的措施
(一)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往往是高水平成就动机的先行条件之一,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升教师的抱负水平、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增强教师的成就需要,增加教师工作的努力程度与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提升教师的成就动机水平.尤其是对25岁以下刚人职的新教师,更应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对教育工作对象、个人自身与工作特点的认识,满足教师能力成长的需要.
(二)优化组织结构,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激发教师的成就欲望.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激发教师内在的情感力量;通过创设条件,适度开展各种教学
比赛,鼓励适度竞争,给教师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成功体验与工作认同感,激发教师追求成就的欲望. (三)改善生活条件、完善教师薪酬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调动其工作的自主积极性,帮助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根据教师的需要动机的状况及特点,加强教师的认识,是最好的提升教师需要动机的方法!
一、教师的生理性需要
(一)需要概述
1、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新的需要.
2、需要的特点:
(1)当人需要种东西时,便把缺乏的东西视为必需的东西.人既是生物有机体又是社会成员.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对于外部环境必定有一定的需求.例如,食物、衣服、婚配、育幼等,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发展所必需的;从事劳动,在劳动中结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等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这种客观的必要性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并引起他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某种需要.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它总是指向于能满足该需要的对象或条件,并从中获得满足的.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活动力.
人的各种活动,从饮食男女、学习劳动,到创造发明,都是在需要推动下进行的.需要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动机就越强烈.同时,人的需要也是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当人通过活动使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和周围现实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样,需要推动着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在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又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从而使人的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常以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价值观等形式表现出来.
(3)人的需要是社会性需要.
虽然运物和人类都有一些共同的需要,但人类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是有本质区别的.人的需要的对象和满足需要的方式,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社会性;人具有意识能动性,能调节和控制自已的需要.
3、需要的种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两个基本观念:
①较低层次的需求,个别差异较小;而较高层次的需求,个别差异较大.
②在需求阶层当中,必须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适当的满足后,才进一步寻求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2)教师需要层次的分类:
①生理性需要: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②心理性需要:A、归属和爱的需要 B、自尊需要
③社会性需要
(二)教师的生理性需要:
1、什么是教师生理性需要
这是以生活需要为主导的需要,具有这种需要结构的教师,以生活需要为主导需要.当教师是为谋得一种职业,工作是为了取得收入养家糊口.对于事业采取按酬付劳的态度.勉强维持工作,当工作与生活发生矛盾时,维护生活利益而放弃工作.维持过得去的人际关系,不讲原则,不得罪人,以免影响生活需要、安宁的需要.这种教师的需要结构是以生活需要为主导,所占比重很大,社会需要、事业需要逐级减少,所占比重均很小.
2、忽视教师生理性需要的原因
我国教师长期处“寒儒”地位,其深层的原因,就是社会在观念上对教师物质需要的轻视,并有这样两种认识倾向长期支持了它的延续,对教师需要理论的建设产生了片面化的影响.
一是传统文化中对教师物质需求的轻视.“轻功利”、“抑人欲”清高士风对教师有特殊的苛求.赞成了过分忽视教师做为人的生物性需要.这种传统文化在官吏与教师职业分离以后,在社会分配上给官吏馈赠了优越,给教师留下了清贫.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强调的“人的社会性”的割裂理解.忽视了对生理性需要所做的唯物主义的肯定,“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上述两种片面的倾向,使社会在劳动交换与分配中的思维产生一种轻师欲的定势,阻碍了我国教师需要的完善,影响了教师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的合理素材,在“燃烧”与“奉献”中教师长时期地缺乏“满足物”,从精神上看是可贵的,从分配政策上看是不公平的.
3、正确认识生理性需要在需要层次中的作用
以生活需要为主导的需要结构具有二重性和两种发展可能性.
其一,这种需要结构中生活需要比重大,使需要结构具有一定基础,所以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社交需要、献身事业需要.
其二,这种需要结构中生活需要起主导作用,使其他需要服从于生活需要.所以能排斥社交需要、献身事业需要.对这种需要结构的管理,在于发挥生活需要基础性质的作用,引导需要结构向第一种可能性方向发展.实现需要结构的上述变化,既要抓住主导需要的转化,又要恰当肯定生活需要的基础作用和社交需要的重要作用.对这种需要结构的管理,还要防止需要结构继续向第二种可能性方向发展;防止生活需要排斥社交需要、献身事业需要.
4、充分利用需要与行为间的思想动机,调解需要和行为
用基本需要直接解释教师一系列职业为中的积极与消极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是机械的、不准确的、不完备的且不论教师行为除了需要以外,还有其他决定因素.即使需要本身作用于动机影响行为,其间还有理性处理过程,即经过思想动机的过滤与加工,表现为“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其中明显的是意志与情绪的中介作用.
教师的感情,反映了一定需要满足概然性和程度.表现为满意愉快与失望冷淡的不同状态,影响教师的从业心境,职业的安定与职业转迁.但不满足不一定就出现低情绪,安贫且能乐道,说明一种情绪的产生不是必然的,是变化的,是可控制的.
教师的意志,又可以对要满足障碍引起的消极因素进行约束与克制,在教师的动机矛盾中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配合教师需要的现实化,教师的思想工作是大有可为的,直接作用是帮助教师形成一种道德动机,使教师把自己的举止行为与道德行为规范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育人的道德责任,与高层理想、情操结合形成新的职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