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德妃,康熙共有过几位皇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5 18:55:45
除了德妃,康熙共有过几位皇后
康熙朝诸皇后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初七日,满洲正黄旗人,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其父为领侍卫内大臣喀布拉.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大婚.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时年皇帝十二岁,皇后十三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佑,此子四岁夭折;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六子胤礽,即被康熙帝复立复废的皇太子.皇后因生皇六子,产后几个时辰就死于坤宁宫,时年二十二岁.康熙帝很悲痛,辍朝五日,诸王以下的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八旗二品命归人等.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奉移皇后梓宫权厝都城北巩华城.六月二十七日册溢大行皇后日:仁孝皇后.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巩华城沙河殡宫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二十六日二后梓官至景陵,奉安于享殿;三月初八日入葬地宫.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升祔太庙,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至乾隆、嘉庆年间,屡加溢号,全部溢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辅臣之女--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初入宫封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时崩于坤宁宫,距第一位皇后死还不足五年.孝昭仁皇后与孝诚仁皇后的葬仪同,不同之处是孝昭仁皇后丧期正是征讨"三藩"的关键时候,康熙帝下圣旨:凡出征王、贝勒及各官为国讨贼、平定地方效力行间,今令伊等委服丧服,朕心不忍,其穿孝服、摘耳环、散发,俱著免.二月二十八日奉移皇后梓宫于武英殿.三月二十五日奉移皇后梓宫往巩华城,与第一位皇后同安于享殿.闰三月二十一日册溢为孝昭皇后,后于康熙二十年同月同日与第一位皇后的梓宫奉移景陵,入葬地宫.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累加谥号,全称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表姐皇后--孝懿仁皇后
第三位皇后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帝自孝昭仁皇后死,十多年时间没立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康熙帝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成性,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于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崇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为请,朕心少有思维,迁延未许.今抵遵慈命,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初九日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实际上,她只当了一天皇后.康熙帝辍朝五日.十三日奉移皇后梓官至朝阳门外享殿.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册谥为孝懿皇后,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景陵,葬但孝、孝昭两皇后之次.雍.正、乾隆、嘉庆间,累加谥.至嘉庆四年四月谥号全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洛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晋为皇太后.诸臣为皇太后上徽号,她执意不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孝恭仁皇后崩.皇后梓宫奉安于宁寿宫,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倚庐为古代遭丧者所居,倚木为庐,于中门外东墙下起庐,先将一根木头放在离墙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东墙,以草苫盖之,南北两出口也以草帘屏之,向北开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时年四十五岁,每日赴母后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寿皇殿.六月二十日总理大臣等官会议,恭请四后同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雍正帝谕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雍正帝以此为例,谕旨:"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联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孝恭仁皇后终年六十四岁.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结发之妻--孝诚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为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初七日,满洲正黄旗人,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其父为领侍卫内大臣喀布拉.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大婚.册立赫舍里氏为皇后,时年皇帝十二岁,皇后十三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佑,此子四岁夭折;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六子胤礽,即被康熙帝复立复废的皇太子.皇后因生皇六子,产后几个时辰就死于坤宁宫,时年二十二岁.康熙帝很悲痛,辍朝五日,诸王以下的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的八旗二品命归人等.俱齐集举哀,持服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奉移皇后梓宫权厝都城北巩华城.六月二十七日册溢大行皇后日:仁孝皇后.康熙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巩华城沙河殡宫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宫;二十六日二后梓官至景陵,奉安于享殿;三月初八日入葬地宫.雍正元年九月初四日升祔太庙,谥曰: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至乾隆、嘉庆年间,屡加溢号,全部溢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辅臣之女--孝昭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初入宫封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时崩于坤宁宫,距第一位皇后死还不足五年.孝昭仁皇后与孝诚仁皇后的葬仪同,不同之处是孝昭仁皇后丧期正是征讨"三藩"的关键时候,康熙帝下圣旨:凡出征王、贝勒及各官为国讨贼、平定地方效力行间,今令伊等委服丧服,朕心不忍,其穿孝服、摘耳环、散发,俱著免.二月二十八日奉移皇后梓宫于武英殿.三月二十五日奉移皇后梓宫往巩华城,与第一位皇后同安于享殿.闰三月二十一日册溢为孝昭皇后,后于康熙二十年同月同日与第一位皇后的梓宫奉移景陵,入葬地宫.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累加谥号,全称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表姐皇后--孝懿仁皇后
第三位皇后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帝自孝昭仁皇后死,十多年时间没立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康熙帝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成性,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于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崇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为请,朕心少有思维,迁延未许.今抵遵慈命,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初九日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实际上,她只当了一天皇后.康熙帝辍朝五日.十三日奉移皇后梓官至朝阳门外享殿.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册谥为孝懿皇后,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景陵,葬但孝、孝昭两皇后之次.雍.正、乾隆、嘉庆间,累加谥.至嘉庆四年四月谥号全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洛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册为德嫔,时年二十岁.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雍正帝即位,德妃晋为皇太后.诸臣为皇太后上徽号,她执意不允.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孝恭仁皇后崩.皇后梓宫奉安于宁寿宫,雍正帝于苍震门内设倚庐缟素居丧.倚庐为古代遭丧者所居,倚木为庐,于中门外东墙下起庐,先将一根木头放在离墙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东墙,以草苫盖之,南北两出口也以草帘屏之,向北开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时年四十五岁,每日赴母后梓宫前上食品三次,哀号不止,群臣莫不感泣.皇太后死于康熙帝大丧期内,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宫,安奉在寿皇殿.六月二十日总理大臣等官会议,恭请四后同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雍正帝谕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庙,大典攸关,欲伸臣子之孝恩,必准前代之成宪,务得情理允协,乃可昭示万年."诸王大臣等引据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庙之礼,雍正帝以此为例,谕旨:"恭惟孝诚仁皇后元配,宸极,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继位中宫.孝恭仁皇后诞育联躬,母仪天下.按先儒耐庙之仪:一元后、一继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当首奉孝诚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礼符合,而朕心亦安矣."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孝恭仁皇后终年六十四岁.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