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文明礼仪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01 11:14:04
文明礼仪读后感 800字
解题思路: 读后感要先有读再有感,感可从不同角度表达。亦可联系实际生活。
解题过程:
《文明礼仪》读后感  
自从我读了《文明礼仪》这本书,我对礼仪这个名词有了新的认识。   小荷作文网 www.zww.cn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律已敬人的行为规范,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走向进步的结果。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礼仪水平的高低,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一个团体,一个人,礼仪修养都是其道德水平,综合素质的反映。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礼仪始终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要素。   小 荷 作文网 www.zww.cn
  中国是礼仪大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礼”重“仪”是我们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古人言“礼者,人道之极也  
 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代表着学校形象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因此作为学生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衣着整洁、典雅、合群,不但能够使自己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更是人际交往的好帮手。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而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得体大方,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美德的培养,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应该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句“谢谢”,一声“对不起”,甚至一个小小的“请”,都是我们礼仪成长的象征。  
 因此,我们要从语言文明开始,让文明之花开满全世界。  
 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的气息弥漫校园;让文明的观念驻扎心底;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文明礼仪从自己做起
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
  在孔融四岁时,有邻居人给他家送来一筐梨,孔融把个大的梨子让给哥哥比自己年幼的弟弟,自己只拣了个最小的。在旁的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哥哥比我大,应该吃大梨;弟弟比我小,应给他吃(大梨),我吃剩下的。”得到了旁人的连连称赞。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小时候,应该都听过这个故事,爸爸妈妈也常教育我们,应该尊敬家长,有谦恭礼让的优良品格。
  有一次,我乘5路车打算去书店买书。那是一辆人并不多的车,因为临近终点站,难免会在车上呆太长时间,我就站在后面靠门的位置上。
  随着公交车不断前进,上车的人也愈来愈多。
  先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了车,他看起来精神很好,他一手扶着青年小坐的背座,一手拎了一袋吃的,身子还不停随着车摇摆而晃动着。
  接着有上来了一个背行李的中年大伯,他为了方便,把自己的一包行李放在门口,上车的人很艰难地跨过大包,才能慢慢向后移动。
  这时,上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很矮,腿脚又有些不便,她摇摇晃晃上了车。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刚坐上座位的大姐姐站了起来,她把老奶奶扶到座位边,“奶奶,您坐!”她笑了笑,有扶了扶肩上的背包。
  接下来,车上站的大多数都是年过六十的爷爷奶奶们。我望了望坐在座位上的叔叔阿姨们,他们有的睡着了,有的耳朵里塞着耳机听歌,还有的不时向远遥望。我又看看站在那里的爷爷奶奶们,他们有的手拄着拐杖,有的腿脚不便,还有的因够不着扶手而苦恼&hllip;&hllip;我的心都要凉了。
  老人到了晚年,不想在争些什么,也不想再计较些什么,但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些关爱呢?
  快到站了,在我下车前,还是没有人再让座了。接着,车上响起了“请您让座”的声音,可人们依然无动于衷&hllip;&hllip;
  孔融四岁时,把梨子让给兄长,四岁的小孩都懂得谦之礼。叔叔阿姨们,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行为也可以反映出你们的品质。
有感于文明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应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自己做起。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但现在却被世界很多国家排斥在礼仪国家之外,是自诩过了头,还是现在的要求和标准提高了,而我们的礼仪却没有与时俱进?眼看着一家家礼仪公司成立,礼仪和文明行业方兴未艾,学礼之风日盛,商务的高度发展伴随着礼仪的一路高歌走来,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对外交流上,礼仪都被当作一门新的学问提出来了。有人惊呼:中国的礼仪之邦称呼何在?五千年文明何在?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别。中国人向来用筷子吃饭,外国人用刀叉进餐;中国人以素面朝天为自然美,外国人以化妆见人为礼貌;中国人以谦逊好学为上品,外国人以不卑不亢为良才;中国人讲求温良恭谦让,外国人讲究一切从实际出发。现在一讲到礼仪,专家们就提出国际标准来,似乎国际标准才是最高标准。而国际标准就是西方标准,西方人的很多习惯便成了我们中国人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比如穿衣、进食、行礼、待人接物,甚至于坐立行走的姿势等,都须规范。事实也如此,人家的动作看起来就潇洒大方,让人觉着精神而文雅,中国传统的礼仪则显得迂腐繁琐或让人发酸。
人类文明愈向前发展,礼仪对于人也就愈重要。于是,我们总将走在我们前列的外国人的这种先进经济下的先进文化产生出来的先进礼仪当作我们的楷模,人家的气质可是由相应的社会环境造就的呵。我们经常说“时势造人”、“环境造人”,不错的,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可能直接就影响了这个人的举手投足、语气声调或思想习惯,也因此一些人就想方设法到高等的环境里去生存,以培养自己或孩子的高雅气质。如从小在大城市里生活,或从小在富庶的环境下成长,或自幼在现代化的条件里长大等,以为那样就在他们自幼的骨骼里埋下了高贵的种子、文明的气质。人倒会学得很洋气,很跟潮流,但胸怀是否一定坦荡倒也难说。  
  礼仪之邦要学礼仪这听似荒谬之谈的话却也是实实在在的。人说中国人到了外国就不像个人了,比如吃自助餐,人有就不敢让中国人吃,比如排队,人家就不想让中国人排,很多地方还特意设有中国人的生活区域,比如有专供中国人大声讲话的地方等等。中国人的劣迹似乎多得让外国人难受,随地吐痰啊,乱闯红灯啊,不守规矩啊,爱占小便宜啊,举止粗俗啊,等等。国内的专家一讲到礼仪,最喜欢用的例子就是外国的,我好像从未听说过哪位讲礼仪的专家在讲到礼仪规范时用到过国内的例子,倒是听到过日本人在举办世博会时,开完会全场几万人的地方竟没有废纸的事,也听说过人家为了扔随身的垃圾而在离场时排队的现象,也听说过人家在没有上级主管在场时仍一丝不苟履行职责的样子,只可惜都与我们无关。
当然,我们可以聊以自慰的是人家举的例子自然也是他们好的方面,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的话,我们还大可不必当真。再反过来说,即使真的那样,我们还可以为自己找个理由说:“人家的地方现代化程度高、环境又好,在那样的地方,想不学好都难。”事实也如此,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不断改进,但我们毕竟看到无数似城非城,似乡非乡的地方还都存在着让人难以认同的落后的文明,即使在大城市,哪怕是北京,都是经不住人们在小巷里生活两天的,因为在城市的小道小巷里、房前屋后、街头巷尾,都还是一些可以“自由发挥”的天下。甚至有人这么说:“这种地方不丢、不吐,到哪里去丢、去吐呢?”可见我们的环境之差、素质之差。甚至在不少地方(更别说农村了),你讲文明、懂礼仪,就会被当作另类了。
当北方人用豪放征服别人的时候,当西南人用好客征服自己客人的时候,我们还能将礼仪带过去吗?入乡随俗大概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了,我们不能去推却蒙古人送上的哈达,我们也无法忘记曾经的新疆特色。同样地,我们可能忘记了我们有哪些“俗”的礼仪有待于外人来学,我们只知道自己该跟着哪个大佬走,同时尽管学得现代化一点。
本来嘛,一个再不注意细节的农民如果在超五星级宾馆的大厅里的时候,他也不会对映得出人影的地面施加“影响”了,毕竟人是知道那样的环境是需有保护的价值的。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人不想学好,还是因为周围环境使然,让你不得不向环境靠拢,向它投降,脏乱的地方还是得脏乱的样子和习惯,干净的环境也只配干净的人士工作了。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先让我们的人居环境像样一点了。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