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角A为定角,P.Q分别在角A的两边上,PQ为定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6 13:00:35
如图,已知∠A=60°,P、Q分别是∠A两边上的动点.

(1)∵)∠A=60°,AP=1,AQ=3,∴由余弦定理得:PQ2=PA2+AQ2-2AP•AQcos60°=1+9-2×1×3×12=7,∴PQ=7;(2)设AP=x,则AQ=4-x,(0<x<4)

如图,已知圆锥底面半径r=20cm,点Q为半圆弧AC的中点,点P为母线SA中点,O为底面中点,PQ与SO所成角为arct

过P作PB垂直于AC,连接BQ由题意得BQ=10根5,PQ与SO所成角为arctan2,得PB=5根5,SO=10根5,SA=30,S=1200π+400π=1600πV=4000根5π/3侧面展开弧

如图,已知P为圆O直径AB上任意一点,弦CD过P且与AB交成45°角,求证:PC平方+PD平方为定值

证:作OE⊥CD于E,连接OC设⊙O半径为R,PA>PB,OP=a所以 PA=R+a,PB=R-a∵⊙O中,弦AB,CD交于点P∴PA•PB=PC•PD(相交弦定理)

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PAQ=45度如图,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P、Q分

S三角形ADQ+S三角形ABP=S三角形APQ做AE等于AQ,延长CB到点E.因为正方形,所以AB=AD,∠D=∠ABP=90°,因为∠PAQ=45°,所以∠DAQ+∠BAP=45°在Rt△AEB与R

如图,已知M、N、P、Q分别为线段AC、BD、CD、AB的中点

∵M、Q分别是AC,AB的中点∴MQ‖BC且MQ=1/2×BC同理可得NP‖BC且NP=1/2×BC∴MQ‖NP,MQ=NP∴MNPQ是平行四边形主要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均匀运动,其中点P运动

①当t=2时,△BPQ是个等边三角形.t=2时,AP=1cm/s*2s=2cm则PB=AB-AP=6-2=4cmBQ=2cm/s*2s=4cmPB=BQ=2cm且角PBQ=60°则△BPQ是个等边三角

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

1、△BPQ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BP=AB-AP=6cm-1cm/s*2s=4cmBQ=2cm/s*2s=4cm角B=60度所以是等边三角形2、当运行时间为t时:BP=6-tBQ=2tS=1/2(6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B平行cd acbd相交于点o,点 p.q.r分别为ao.bc.do的中点 且角a

令OB中点M等腰梯形△ABD≌△ABC,∠CAB=∠DBA,AOB=60度△OAB为等边三角形,同理△OCD为等边三角形PM为中位线∠OPM=60°,PM=AB/2=OA/2=OPQM为中位线MQ=O

如图,已知圆锥底面半径r=20cm,点Q为半圆弧AC的中点,点P为母线SA的中点,PQ与SQ所成角为arctan2.

在圆锥侧面上PQ之间有许多条曲线,它们在其侧面展开图上,这些曲线中有一条变成了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就是求这条线段的长度.作PD垂直AC于点D,连QD,QD=√(10²+20²)

如图,已知△ABC是变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

(1)∵点P的运动速度为1cm/s,点Q的运动速度为2cm/s∴AP=t,BQ=2t∴BP=6-t∵t=2∴BP=6-2=4,BQ=2×2=4∴BP=BQ∴△BPQ为等腰三角形又∵在等边三角形ABC中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0,点P、Q分别为边AB、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A运

设当运动t秒时,线段PQ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线段QD,此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则BP=t,CQ=2t,如图,∴QP=QD,∠PQD=60°,∴∠AQP+∠CQD=120°,又∵△ABC为等边三角

如图,已知A、B、C、D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AD=6cm,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以3cm/

1)第一次距离X秒PQ^2=(16-5X)^2+6^2=10^2X=1.6秒(第二次4.8秒)2)点“P”,Q,D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PD=PQ3X+3X+2X=16,X=2秒2)DP=DQ

在△ABC中,角a,b,c对边为a,b,c,已知向量p=(c-2a,b),向量q=(cosB,cosC),且向量p⊥q

1)、向量p⊥q,则p*q=0所以(c-2a)cosB+bcosC=0由正弦定理,得c=2RsinC,b=2RsinB,a=2RsinA所以(sinC-2sinA)cosB+sinBcosC=0所以s

如图,两圆相交,求角p与q.

∠1=q°,∠2=p°∠1+113°=180°,∠2+96°=180°p=84q=67再问:请问为什么∠1=q°,∠2=p°??再答:圆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已知:如图,以定线段AB为直径作半圆O,P为半圆上任意一点(异于A、B),过点P作作半圆O的切线分别交过A、B两点的切线

2002武汉的如图,以定线段AB为直径作半圆O,P为半圆上任意一点(异于A、B),过点P作半圆O的切线分别交过A、B两点的切线于D、C,AC、BD相交于点N,

如图,已知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点P与P′关于l对称,已知点P的坐标为(a,b),猜想P′的坐标是什么?并说明你猜

点P′的坐标为(b,a).理由如下:分别作PA⊥y轴于A,P′B⊥x轴于B,连结OP、OP′,如图,∵点P与P′关于l对称,∴OP=OP′,∠1=∠2,∵l是第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1+∠3=∠2

如图,已知角A=60°,P、Q分别是角A的两边上的动点,设AP=X、AQ=Y.设角MAP=α,角MAQ=β(α、β为定值

S大三角形面积=S三角形PAM+S三角形MAQ所以0.5XYsin60°=0.5乘以X乘以(2分之根号3)乘以sina+0.5乘以Y乘以(2分之根号3)乘以sinB化简得XY=Xsina+Ysinb,

已知角A=60,P,Q分别是角A两边上的动点,若AP,AQ长度之和为定值4,求线段PQ最小值

过点P作AQ的垂线于M,设AP=x,根据AP,AQ长度之和为定值4,得到AQ=4-x根据余弦定理,PQ^2=x^2+(4-x)^2-2x(4-x)*cos60=3x^2-12x+16最小值是当A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