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有什么教育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9 03:42:10
大卫科波菲尔有什么教育意义
300字就够了
多了没关系
300字就够了
多了没关系
《大卫•考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考波菲尔》一书中通过主人公大卫•考波菲尔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因为贪恋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先生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也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哈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尤利亚•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这些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也是狄更斯对当时社会那种腐败现象的不满和憎恶.但值得欣慰的是米考伯先生的对于金钱的态度是那么的不在乎.他虽然负债累累,却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世间的种种磨难.这是狄更斯对当时社会的美好向往.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考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他先与朵拉结为夫妻,又由于朵拉的逝世使得考波菲尔先生认识到阿格妮斯才是他一生的伴侣.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阿格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佩戈蒂兄妹、哈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蒂尔福斯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邪恶的希普和斯蒂尔福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望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但在当时的社会来看狄更斯的这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是不可能实现的. 《大卫•考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齐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还有对迪克先生的描写,更加突出了贝齐小姐的聪慧和贝齐小姐对考波菲尔的宠爱.至于对女仆佩戈蒂的刻画,那更是惟妙惟肖了. 读了《大卫•考波菲尔》后,我认识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考波菲尔先生,他一生艰苦:他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改嫁给摩德斯通先生,在继父家中他无时无刻地受到了来自他继父的折磨,以至于他离家出走逃到了他的姨婆家中,在那里受到了对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使得他受益终生.他的童年朋友米考伯夫妇用自身的经验教会他对待金钱的态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他那种善良友好、诚实和大度的是我们都应有的品德.
我阅读了几次此书,这也是我喜欢的一本书之一.又一次阅读,也颇有感慨,觉得贯穿本书的是“人性”二字.文中出现了各式的艺术形象,但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这些人的存在,不仅在19世纪,而且是当代.人性,不乏美好与丑恶.美好的人性,应被我们铭记,而不应被时代的变更而冲淡,我们更应去发扬它,让它主导整个人性.而它,对于我们的社会是极其有意义的.但那些丑恶的人性,则应被人禁锢,它不应被散播到社会上去,这不仅对我们的社会无任何意义,甚至还会拖我们进步的后腿.
对于书的内容,几遍看下来,再加上对狄更斯身世的点滴了解,我觉得他似乎在与自传.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种种的人情世故.书中的主人公是大卫,并以第一人称着手写作.大卫在未出生前父亲去世,8岁时母亲改嫁,继你严酷残暴,他姐姐也同样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在大卫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不友善的人——残忍的校长、狡诈的朋友,还有心怀歹意的无赖亚?希普.然而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子的保姆辟果提,少言寡语的巴克斯,貌似严肃却菩萨心肠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妇,有恬静温柔的阿格尼斯,还有最可子的朵拉.
可子善良的保姆辟果提(她的形象在书中始终很高大,心灵美好)把年幼的大卫看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并成为大卫的好友.他们有时无话不谈,很亲近.辟果提的善良是自始至终的.心地永远是那么纯洁.她并不是在人们面前做作的一类人,她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于是我会联想到我们世上的某些人,虚伪的善良假惺惺.离不开的便是个利益,做的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我的利益会被损害吗,或是什么自私的目的能达到、完成吗?他们的心灵应该被修正,以辟果提的心灵的标准来修正.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类似斯提福兹的人不少.他很狡诈,他与大卫成为朋友,然后欺骗了大卫的朋友,他们一开始与人成为朋友时总表现出很绅士或很优秀的某些品质,其实,他们是有目的的.在迷惑了对方后,罪恶的目的、计划便开始了.利用对方的可靠的人情来做欺骗,当自己目的达成之后便溜之大吉,他们的人性是丑恶的,可恨的.
书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尤赖亚?希普.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得很卑微,似乎要博得别人的同情,他在任何时候都这样.其实别有目的,在成为威克菲尔的合伙人以后,他要让威克菲尔崩溃,使他沾上了酗酒的恶习,并挪用公款交试图吞掉威克菲尔的事务所.类似这一类人在商场上我想是不少的,他们总是以破坏别人聚敛财富为快乐.有时他竟然连最亲的人也要欺骗.在亲人面前他们又是多么成功,多么辉煌,但孰不知他是出卖了自己的人性才换取得的.在得到辉煌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罪恶.一般人我想是不会要这样的辉煌的.
说到书中的米考伯夫妇,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算得上是识事理的人(关于这点就不加说了).忧的是他们总是不努力工作,期待转机的出现.即使在生活上贫如洗,并欠下一屁股债之后,仍旧不努力去工作,希望天上能掉下馅饼.我们现在米考伯式的人不乏很多.也包括学生,总认为学习无聊乏味,枯燥而且不认真学习,却渴望一个好成绩,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仍执迷不悟,他们的心灵侥幸占据了全部空间.或某些下海经商的人,总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不遇上“转机”,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存在的客观原因,不努力工作,完美主义幻想着,并由此松懈下来,使自己崩溃.对自己并没有明确目标,或许确是有目标,但很简单:要遇到转机.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美好的人性,让缺憾的心灵弥补过来;而对于丑恶的人性,我们应坚决说“不”,并用美好的人性打败它.
《大卫.科波菲尔》本书围绕着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善良质朴的老保姆辟果提;有貌似严肃却有菩萨般心肠的姨婆;有生活不甚如意的密考伯夫妇;有恬静聪明的艾妮斯;有天真浪漫的朵拉;还有凶狠残暴的摩德斯通姐弟俩;还有卑躬屈膝,阴险狡诈的希普……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7岁时就改嫁.大卫的继父是一个凶狠贪婪的家伙,而且继父的姐姐竟也是个铁石心肠,不近情理的人.他们姐弟俩不仅百般虐待大卫,而且把大卫的母亲折磨致死.母亲死后,大卫的继父逼大卫去当童工.在此期间,大卫有幸逃了出来,去投奔了他好心的姨婆,并被姨婆送进一所很好的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卫在成长过程中历经磨难,但是他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天性始终没有改变.他在困境中奋发向上,刻苦努力,最终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同时获得了美满的幸福生活.
读完整本书,我觉得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他是个助人为乐的人,这个人的人生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他面对困难毫不逃避,因为他深刻的明白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于是他在自己遇到种种困难时,都努力的想办法去解决.在解决过程中,他没忘记自己助人为乐的本分.他一边帮助人,一边解决自己的困难.最后他获得了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的那种坚强和勇敢深深的打动了我,同时也启发了我不管自己遇到多少困难,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坚强的去面对,想法设法去解决,才能战胜自己,才能成功.这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就拿我们小学生而言,也许幼小的我们还不需要挑起生活的重担,不要经历种种磨难,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学习,大卫这种不怕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正是我们最需要学的.
有些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拦路虎”,便马上唉声叹气,第一个想法就是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再者就是放弃.从来没想过,靠自己的双手去解决问题,去探索问题的出路,没想过那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才能,我也不例外.希望这本书启迪了我,也能启迪广大读者,特别是像我一样的小学生,让我们一起加入学习大卫.科波菲尔精神的热潮中来吧
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至一八五O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父亲出狱后,狄更斯曾一度进惠灵顿学校学习,不久又因家贫而永久辍学,十五岁时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他学会速记,被伦敦民事律师议会聘为审案记录员.一八三一至一八三二年间,狄更斯先后担任《议会镜报》和《真阳报》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些经历有助于他日后走上写作的道路.他一生所受学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奋以及艰苦生活的磨练.一八三六年,狄更斯终于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名满天下,当时他年仅二十四岁.
一八四八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他俩都有杰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时曾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众人的赞叹.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身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小说,根据的正是这篇回忆.狄更斯写这篇回忆是为创作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做准备.他小说主人公取过许多名字,最后才想到“大卫•科波菲尔”.福斯特听了,立刻叫好,因为这个名字的缩写D.C.正是作者名字缩写的颠倒.于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便定了下来.
狄更斯早期作品大多是结构松散的“流浪汉传奇”,足凭借灵感信笔挥洒的即兴创作,而本书则是他的中期作品,更加注重结构技巧和艺术的分寸感.狄更斯在本书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创作方法概括为“经验想象,糅合为一”.他写小说,并不拘泥于临摹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崭新的创造.尽管书中大卫幼年时跟母亲学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大卫在母亲改嫁后,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中阅读的正是他本人在那个年龄所读的书,母亲被折磨死后,大卫被送去当童工的年龄也正是狄更斯当童工时的年龄,然而,小说和实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儿,而他笔下的大卫却是“遗腹子”.同时,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进了大卫的房东、推销商米考伯夫妇身上.
大卫早年生活的篇章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例如:大卫以儿童特殊的敏感对追求母亲的那个冷酷、残暴、贪婪的商人默德斯东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当默德斯东虚情假意地伸手拍拍大卫时,他发现那只手放肆地碰到母亲的手,便生气地把它推开.大卫向母亲复述默德斯东带他出去玩时的情景,当他说到默德斯东的一个朋友在谈话中老提起一位“漂亮的小寡妇”时,母亲一边笑着,一边要他把当时的情景讲了一遍又一遍.叙事完全从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出发,幼儿并不知道人家讲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而年轻寡妇要求再醮、对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已跃然纸上.又如:大卫跟保姆佩葛蒂到她哥哥家去玩,她的哥哥辟果提先生是一位渔民.大卫看见他从海上作业后回来洗脸,觉得他与虾蟹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因为那张黑脸被热水一烫,立刻就发红了.这个奇特的联想,充满童趣和狄更斯特有的幽默.
狄更斯还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在斑斓多彩中显得平和亲切,在冷静的叙述中透着机智幽默.他文章的风格极其矫健,好似一条长龙,旋回起伏,气势浩大,细腻的地方娓娓动人,朴素的地方简明扼要,丰富的地方令人目不暇接.体现出他惊人的文学才华. 狄更斯是不朽的,在他的作品中鲜活地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社会状况,在那些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活动着的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在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发展过程中,看到狄更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不幸进行犀利的剖析,感受到他爱憎分明的写作特点,体会到他对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状态的真诚关注.如果说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的镜子,那么狄更斯就是英国社会的画卷.
人物形象赏析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个孤儿.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在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通小姐、密考伯太太、艾米丽……贝西姨婆与摩德斯通小姐的对比,克拉拉、朵拉与艾妮斯的对比更使她们栩栩如生,对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的爱就更深一层,对摩德斯通小姐更是恨之入骨,对朵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气愤.
大卫童年的灾星、继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点是极端冷酷和残忍.从一出场就奠定了她这种性格:面色阴郁,皮肤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谁一口,在狄更斯笔下,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时用钢制手铐和铆钉,这都是这位冷血的钢铁女人的性格写照.摩德斯通小姐是一个十足的男人婆,她讨厌男人,却长着男人的脸孔,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怜的克拉拉,并把大卫看成眼中钉,用各种手段折磨大卫,造成大卫童年的苦难.以后,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现了她阴郁的影子.
贝西姨婆在某些方面与摩德斯通小姐有相似之处,但她们有本质的不同:贝西姨婆脾气古怪,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摩德斯通姐弟骂得痛快淋漓.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可以成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贝西姨婆可怜迪克,收留他,欣赏他,给他舒适安逸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监护人,还监护其他一些人,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她对朵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还给她起了可爱的名字:小花.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另寻新欢,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义.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为了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担生活的重任.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锻炼,靠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信赖.
克拉拉与朵拉也是极为相似的.她们都非常年轻、漂亮,天真幼稚,孩子气很浓,很善良.她们的不同在于:
克拉拉的命运更为悲惨一些,结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摩德斯通又是那样一个冷酷、贪婪、残暴的商人,他与克拉拉结婚完全是为了金钱,而天真单纯的克拉拉并没有察觉到,再加上摩德斯通小姐的折磨,她没有了任何自由,连疼爱自己孩子的权力都没有,最后在忧愁、孤单、担惊受怕中凄惨的死去,竟没有与相依为命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但是,克拉拉并非纯粹是一个玩具娃娃,她有知识有学问,可以自己教大卫,她也能够管家,家庭料理地不错,她还有一个很好的佣人兼朋友——佩葛蒂.
多拉是幸福的.大卫那么爱她,捧在手心里,装在心坎里,又有贝西姨婆的呵护与照顾,艾妮斯的喜爱.不过多拉本人却令人失望,她除了一个优点——漂亮,而且是在大卫眼中,以外是一无是处,她虚幻盲目,不切实际,没有实际生活能力,没有任何经验,她只是一个宠儿,一个玩具娃娃,她把家弄得鸡飞狗跳,一塌糊涂,却不思进取,不愿改正,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博得那么多人的喜爱,除了善良和自知之明,她几乎没有可取之处,但她也是不幸的,一棵小花过早的枯萎了.
艾妮斯是我最喜欢的人了,无论从容貌、品德、学识、思想,她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艾妮斯从小就是父亲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的成熟,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是决不会屈服于希普的,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的.艾妮斯虽然没有过多和斯蒂福接触,但却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判断出他在大卫身边的危险,她的洞察力是敏锐的,与大卫对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艾妮斯对大卫的爱是深沉的长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爱着大卫,只不过大卫反映迟钝,而且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强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间没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斯特朗太太的这句话在大卫心中掀起了波澜.在朵拉死后,在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之后,在海外历练数年之后,大卫终于明白了他对艾妮斯的爱,他们结婚了,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磐石之上的.盲目的爱情是不长久的,细水长流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的.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不能不提到的还有一个人——佩葛蒂,大卫的老奶妈.她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童年的大卫在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佩葛蒂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只有佩葛蒂顺着锁眼去安慰他.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地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置.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淳朴,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朴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务井井有条.
此外,博爱善良淳朴的裴果提先生,勤劳能干诚实的哈姆,他们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被生活所迫流离失所但乐观开朗的米考伯夫妇,善良朴实的特拉德,与贪婪冷酷的摩德斯通姐弟,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小人希普,奸诈阴险的纨绔子弟斯蒂福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哈姆与斯蒂福的死截然不同,斯蒂福的死是他奸险行为的报应,而哈姆是狄更斯博爱宽容人道主义理想的最高体现.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考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他先与朵拉结为夫妻,又由于朵拉的逝世使得考波菲尔先生认识到阿格妮斯才是他一生的伴侣.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阿格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佩戈蒂兄妹、哈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蒂尔福斯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邪恶的希普和斯蒂尔福斯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望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但在当时的社会来看狄更斯的这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是不可能实现的. 《大卫•考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齐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还有对迪克先生的描写,更加突出了贝齐小姐的聪慧和贝齐小姐对考波菲尔的宠爱.至于对女仆佩戈蒂的刻画,那更是惟妙惟肖了. 读了《大卫•考波菲尔》后,我认识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考波菲尔先生,他一生艰苦:他一出生就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改嫁给摩德斯通先生,在继父家中他无时无刻地受到了来自他继父的折磨,以至于他离家出走逃到了他的姨婆家中,在那里受到了对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教育,使得他受益终生.他的童年朋友米考伯夫妇用自身的经验教会他对待金钱的态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他那种善良友好、诚实和大度的是我们都应有的品德.
我阅读了几次此书,这也是我喜欢的一本书之一.又一次阅读,也颇有感慨,觉得贯穿本书的是“人性”二字.文中出现了各式的艺术形象,但在我看来,这些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这些人的存在,不仅在19世纪,而且是当代.人性,不乏美好与丑恶.美好的人性,应被我们铭记,而不应被时代的变更而冲淡,我们更应去发扬它,让它主导整个人性.而它,对于我们的社会是极其有意义的.但那些丑恶的人性,则应被人禁锢,它不应被散播到社会上去,这不仅对我们的社会无任何意义,甚至还会拖我们进步的后腿.
对于书的内容,几遍看下来,再加上对狄更斯身世的点滴了解,我觉得他似乎在与自传.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种种的人情世故.书中的主人公是大卫,并以第一人称着手写作.大卫在未出生前父亲去世,8岁时母亲改嫁,继你严酷残暴,他姐姐也同样铁石心肠,不近人情,在大卫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不友善的人——残忍的校长、狡诈的朋友,还有心怀歹意的无赖亚?希普.然而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子的保姆辟果提,少言寡语的巴克斯,貌似严肃却菩萨心肠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妇,有恬静温柔的阿格尼斯,还有最可子的朵拉.
可子善良的保姆辟果提(她的形象在书中始终很高大,心灵美好)把年幼的大卫看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并成为大卫的好友.他们有时无话不谈,很亲近.辟果提的善良是自始至终的.心地永远是那么纯洁.她并不是在人们面前做作的一类人,她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于是我会联想到我们世上的某些人,虚伪的善良假惺惺.离不开的便是个利益,做的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我的利益会被损害吗,或是什么自私的目的能达到、完成吗?他们的心灵应该被修正,以辟果提的心灵的标准来修正.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类似斯提福兹的人不少.他很狡诈,他与大卫成为朋友,然后欺骗了大卫的朋友,他们一开始与人成为朋友时总表现出很绅士或很优秀的某些品质,其实,他们是有目的的.在迷惑了对方后,罪恶的目的、计划便开始了.利用对方的可靠的人情来做欺骗,当自己目的达成之后便溜之大吉,他们的人性是丑恶的,可恨的.
书中最令人痛恨的是尤赖亚?希普.在别人面前总表现得很卑微,似乎要博得别人的同情,他在任何时候都这样.其实别有目的,在成为威克菲尔的合伙人以后,他要让威克菲尔崩溃,使他沾上了酗酒的恶习,并挪用公款交试图吞掉威克菲尔的事务所.类似这一类人在商场上我想是不少的,他们总是以破坏别人聚敛财富为快乐.有时他竟然连最亲的人也要欺骗.在亲人面前他们又是多么成功,多么辉煌,但孰不知他是出卖了自己的人性才换取得的.在得到辉煌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罪恶.一般人我想是不会要这样的辉煌的.
说到书中的米考伯夫妇,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算得上是识事理的人(关于这点就不加说了).忧的是他们总是不努力工作,期待转机的出现.即使在生活上贫如洗,并欠下一屁股债之后,仍旧不努力去工作,希望天上能掉下馅饼.我们现在米考伯式的人不乏很多.也包括学生,总认为学习无聊乏味,枯燥而且不认真学习,却渴望一个好成绩,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仍执迷不悟,他们的心灵侥幸占据了全部空间.或某些下海经商的人,总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不遇上“转机”,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存在的客观原因,不努力工作,完美主义幻想着,并由此松懈下来,使自己崩溃.对自己并没有明确目标,或许确是有目标,但很简单:要遇到转机.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美好的人性,让缺憾的心灵弥补过来;而对于丑恶的人性,我们应坚决说“不”,并用美好的人性打败它.
《大卫.科波菲尔》本书围绕着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描写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善良质朴的老保姆辟果提;有貌似严肃却有菩萨般心肠的姨婆;有生活不甚如意的密考伯夫妇;有恬静聪明的艾妮斯;有天真浪漫的朵拉;还有凶狠残暴的摩德斯通姐弟俩;还有卑躬屈膝,阴险狡诈的希普……
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7岁时就改嫁.大卫的继父是一个凶狠贪婪的家伙,而且继父的姐姐竟也是个铁石心肠,不近情理的人.他们姐弟俩不仅百般虐待大卫,而且把大卫的母亲折磨致死.母亲死后,大卫的继父逼大卫去当童工.在此期间,大卫有幸逃了出来,去投奔了他好心的姨婆,并被姨婆送进一所很好的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卫在成长过程中历经磨难,但是他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的天性始终没有改变.他在困境中奋发向上,刻苦努力,最终不仅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同时获得了美满的幸福生活.
读完整本书,我觉得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他是个助人为乐的人,这个人的人生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他面对困难毫不逃避,因为他深刻的明白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于是他在自己遇到种种困难时,都努力的想办法去解决.在解决过程中,他没忘记自己助人为乐的本分.他一边帮助人,一边解决自己的困难.最后他获得了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美满的生活.
他的那种坚强和勇敢深深的打动了我,同时也启发了我不管自己遇到多少困难,只要不逃避,只要勇敢坚强的去面对,想法设法去解决,才能战胜自己,才能成功.这才是对我们人生的考验.就拿我们小学生而言,也许幼小的我们还不需要挑起生活的重担,不要经历种种磨难,但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学习,大卫这种不怕遇到困难,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正是我们最需要学的.
有些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一遇到“拦路虎”,便马上唉声叹气,第一个想法就是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再者就是放弃.从来没想过,靠自己的双手去解决问题,去探索问题的出路,没想过那样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才能,我也不例外.希望这本书启迪了我,也能启迪广大读者,特别是像我一样的小学生,让我们一起加入学习大卫.科波菲尔精神的热潮中来吧
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至一八五O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累妻子儿女和他一起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父亲出狱后,狄更斯曾一度进惠灵顿学校学习,不久又因家贫而永久辍学,十五岁时进律师事务所当学徒.后来,他学会速记,被伦敦民事律师议会聘为审案记录员.一八三一至一八三二年间,狄更斯先后担任《议会镜报》和《真阳报》派驻议会的记者.这些经历有助于他日后走上写作的道路.他一生所受学校教育不足四年,他的成功全靠自己的天才、勤奋以及艰苦生活的磨练.一八三六年,狄更斯终于以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而名满天下,当时他年仅二十四岁.
一八四八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他俩都有杰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时曾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众人的赞叹.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身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小说,根据的正是这篇回忆.狄更斯写这篇回忆是为创作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做准备.他小说主人公取过许多名字,最后才想到“大卫•科波菲尔”.福斯特听了,立刻叫好,因为这个名字的缩写D.C.正是作者名字缩写的颠倒.于是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便定了下来.
狄更斯早期作品大多是结构松散的“流浪汉传奇”,足凭借灵感信笔挥洒的即兴创作,而本书则是他的中期作品,更加注重结构技巧和艺术的分寸感.狄更斯在本书第十一章中,把他的创作方法概括为“经验想象,糅合为一”.他写小说,并不拘泥于临摹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崭新的创造.尽管书中大卫幼年时跟母亲学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大卫在母亲改嫁后,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中阅读的正是他本人在那个年龄所读的书,母亲被折磨死后,大卫被送去当童工的年龄也正是狄更斯当童工时的年龄,然而,小说和实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儿,而他笔下的大卫却是“遗腹子”.同时,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进了大卫的房东、推销商米考伯夫妇身上.
大卫早年生活的篇章以孩子的心理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早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童年世界,写得十分真切感人.例如:大卫以儿童特殊的敏感对追求母亲的那个冷酷、残暴、贪婪的商人默德斯东一开始就怀有敌意,当默德斯东虚情假意地伸手拍拍大卫时,他发现那只手放肆地碰到母亲的手,便生气地把它推开.大卫向母亲复述默德斯东带他出去玩时的情景,当他说到默德斯东的一个朋友在谈话中老提起一位“漂亮的小寡妇”时,母亲一边笑着,一边要他把当时的情景讲了一遍又一遍.叙事完全从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出发,幼儿并不知道人家讲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而年轻寡妇要求再醮、对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已跃然纸上.又如:大卫跟保姆佩葛蒂到她哥哥家去玩,她的哥哥辟果提先生是一位渔民.大卫看见他从海上作业后回来洗脸,觉得他与虾蟹具有某种相似之处,因为那张黑脸被热水一烫,立刻就发红了.这个奇特的联想,充满童趣和狄更斯特有的幽默.
狄更斯还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在斑斓多彩中显得平和亲切,在冷静的叙述中透着机智幽默.他文章的风格极其矫健,好似一条长龙,旋回起伏,气势浩大,细腻的地方娓娓动人,朴素的地方简明扼要,丰富的地方令人目不暇接.体现出他惊人的文学才华. 狄更斯是不朽的,在他的作品中鲜活地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社会状况,在那些曲折的故事情节中活动着的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在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发展过程中,看到狄更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不幸进行犀利的剖析,感受到他爱憎分明的写作特点,体会到他对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状态的真诚关注.如果说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的镜子,那么狄更斯就是英国社会的画卷.
人物形象赏析
(1)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曾经是个孤儿.作家描写了他从孤儿成长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作家的过程.他善良,诚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逆境中满怀信心,在顺境中加倍努力,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着狄更斯的道德理想.
(2)《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形象
在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成功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品德的女性形象: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克拉拉、朵拉、摩德斯通小姐、密考伯太太、艾米丽……贝西姨婆与摩德斯通小姐的对比,克拉拉、朵拉与艾妮斯的对比更使她们栩栩如生,对贝西姨婆、艾妮斯、佩葛蒂的爱就更深一层,对摩德斯通小姐更是恨之入骨,对朵拉、克拉拉既同情又气愤.
大卫童年的灾星、继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的性格特点是极端冷酷和残忍.从一出场就奠定了她这种性格:面色阴郁,皮肤黝黑,声音男性化,两道浓眉连在一起,她的钢制钱包合上的时候,咔哒一声,像是狠狠地咬谁一口,在狄更斯笔下,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成了活的,她打扮时用钢制手铐和铆钉,这都是这位冷血的钢铁女人的性格写照.摩德斯通小姐是一个十足的男人婆,她讨厌男人,却长着男人的脸孔,没有女性的温柔,没有爱心和同情心,她和她弟弟一直折磨可怜的克拉拉,并把大卫看成眼中钉,用各种手段折磨大卫,造成大卫童年的苦难.以后,在朵拉的家中又出现了她阴郁的影子.
贝西姨婆在某些方面与摩德斯通小姐有相似之处,但她们有本质的不同:贝西姨婆脾气古怪,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略带男性气质,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摩德斯通姐弟骂得痛快淋漓.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可以成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贝西姨婆可怜迪克,收留他,欣赏他,给他舒适安逸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监护人,还监护其他一些人,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她对朵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还给她起了可爱的名字:小花.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另寻新欢,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义.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为了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担生活的重任.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锻炼,靠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信赖.
克拉拉与朵拉也是极为相似的.她们都非常年轻、漂亮,天真幼稚,孩子气很浓,很善良.她们的不同在于:
克拉拉的命运更为悲惨一些,结婚才一年丈夫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摩德斯通又是那样一个冷酷、贪婪、残暴的商人,他与克拉拉结婚完全是为了金钱,而天真单纯的克拉拉并没有察觉到,再加上摩德斯通小姐的折磨,她没有了任何自由,连疼爱自己孩子的权力都没有,最后在忧愁、孤单、担惊受怕中凄惨的死去,竟没有与相依为命的儿子见上最后一面.但是,克拉拉并非纯粹是一个玩具娃娃,她有知识有学问,可以自己教大卫,她也能够管家,家庭料理地不错,她还有一个很好的佣人兼朋友——佩葛蒂.
多拉是幸福的.大卫那么爱她,捧在手心里,装在心坎里,又有贝西姨婆的呵护与照顾,艾妮斯的喜爱.不过多拉本人却令人失望,她除了一个优点——漂亮,而且是在大卫眼中,以外是一无是处,她虚幻盲目,不切实际,没有实际生活能力,没有任何经验,她只是一个宠儿,一个玩具娃娃,她把家弄得鸡飞狗跳,一塌糊涂,却不思进取,不愿改正,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博得那么多人的喜爱,除了善良和自知之明,她几乎没有可取之处,但她也是不幸的,一棵小花过早的枯萎了.
艾妮斯是我最喜欢的人了,无论从容貌、品德、学识、思想,她几乎都无可挑剔.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艾妮斯从小就是父亲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的成熟,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是决不会屈服于希普的,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的.艾妮斯虽然没有过多和斯蒂福接触,但却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判断出他在大卫身边的危险,她的洞察力是敏锐的,与大卫对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艾妮斯对大卫的爱是深沉的长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爱着大卫,只不过大卫反映迟钝,而且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强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间没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斯特朗太太的这句话在大卫心中掀起了波澜.在朵拉死后,在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之后,在海外历练数年之后,大卫终于明白了他对艾妮斯的爱,他们结婚了,他们的爱是建立在磐石之上的.盲目的爱情是不长久的,细水长流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的.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不能不提到的还有一个人——佩葛蒂,大卫的老奶妈.她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童年的大卫在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佩葛蒂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只有佩葛蒂顺着锁眼去安慰他.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地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置.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淳朴,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朴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务井井有条.
此外,博爱善良淳朴的裴果提先生,勤劳能干诚实的哈姆,他们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被生活所迫流离失所但乐观开朗的米考伯夫妇,善良朴实的特拉德,与贪婪冷酷的摩德斯通姐弟,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小人希普,奸诈阴险的纨绔子弟斯蒂福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哈姆与斯蒂福的死截然不同,斯蒂福的死是他奸险行为的报应,而哈姆是狄更斯博爱宽容人道主义理想的最高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