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题:关于观点态度,筛选信息,文言文翻译,虚词,实词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9 06:28:32
这篇文言文答案
解题思路: 同学你好,提交问题时一定要具体,否则老师不清楚你所问的题目究竟为何这需要你仔细比对老师提供的相关试题及译文,以便确定自己试题的答案
解题过程:
【参考试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诸人好谛其事 谛:注意
B.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然:对;正确
C.况立托在大位 托:假借
D.邵、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 白:禀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问士人谁为经纬者 ②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B.①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不足与经大事 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①羊之乱群,犹能为害 ②相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廖立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 ②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③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④今弱世也,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⑤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 ⑥躬率妻子耕殖自守。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吕蒙突袭荆州南部的三郡时,廖立脱身而逃,刘备并没有严厉责备他,而是继续重用他。表现了刘备的“弘毅宽厚”品性。
B.廖立对蜀政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用人不当,二是军事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不仅相当大胆,而且一针见血。
C.有经邦治国之才的廖立,因为公开表明和诸葛亮不同的政见,被打击罢官,抱恨终身。说明讲真话很不容易。
D.从廖立的例子看,诸葛亮也并不能彻底做到任人唯贤,兼听则明,蜀国人才匮乏,国力衰微,他应负有一定责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2)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气耳。
(3)亮表立曰:“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
【答案】
1、C(托:任职)
2、D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就/由;B表承接/表转折;D和/帮助)
3、A③是廖立的自我感觉⑤是诸葛亮指责廖立的不良影响⑥是说明被贬后耕殖情况
4、C廖立没有公开表明和诸葛亮的不同政见,只是私下和人议论。
5、(1)庞统、廖立是楚地的贤良之才,应是辅佐开创世代相承的基业的人。
(2)关羽凭仗他勇武的名声,治军无方,只是意气用事罢了。
(3)诸葛亮上表弹劾廖立说:“廖立妄自尊大,评论众官员的好坏
【译文】
廖立字公渊,武陵郡临沅县人。刘备做荆州牧时,征召他作了从事,年纪不到三十岁,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刘备进入四川后,诸葛亮镇守荆州一带,孙权派使者向诸葛亮表示友好,使者就问士人中谁是治国安邦的人才,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是楚地的贤良之才,应是辅佐开创世代相承的基业的人。“建安二十年,孙权派遣吕蒙突然袭击荆州南部的(长沙等)三郡,廖立(从长沙)脱身逃走,独自回到刘备那里。刘备向来赏识优待他,没有严厉地责备他,(反而)任命他为巴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调他作了长水校尉。
廖立自认为以他的才能名声应作诸葛亮的副职,而自己职位的上下变动却总在李严等人之下,心中常怀不满。后来李邵、蒋琬到他那儿,廖立议论说:“大军要远征,你们几个人要细察这事。往昔先帝不去夺取汉中郡,而前去和吴国争夺两三郡,最终丢失了南三郡,使将士们白白地受了辛苦,无功而返。关羽凭仗他勇武的名声,治军无方,只是意气用事罢了,因而前后几次丧失军队。像向朗、文恭,不过是平庸之辈而已。中郎郭演长,不过是人云亦云的人,不配参与军国大计,却做了侍中。现在是国势衰弱之时,任用这三个人,是不正确的。”李邵、蒋琬把他的话全都禀告了诸葛亮。诸葛亮上表弹劾廖立说:“廖立妄自尊大,评论众官员的好坏,公然指责国家不任用贤达之人而任用了平俗之吏。还说统军的将帅都是毛头后生,诽谤先帝,非议诋毁众大臣。像这样的话多得举不胜举。(一只)羊在群中作乱,尚且会造成祸害,何况廖立身处高位,才干平常的人和愚钝之人哪能分辨他的话是真是假呢?”于是革了廖立的官职,贬为平民,迁往汶山郡。廖立亲身率领妻子儿女农耕自给。(后来)廖立听说诸葛亮死了,流泪慨叹说:“我只得终身穿这种衣襟左开的服装了!”廖立最终死在了被贬之地,他的妻子儿女回到了蜀国。
解题过程:
【参考试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诸人好谛其事 谛:注意
B.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然:对;正确
C.况立托在大位 托:假借
D.邵、琬具白其言于诸葛亮 白:禀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因问士人谁为经纬者 ②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B.①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不足与经大事 ②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①羊之乱群,犹能为害 ②相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廖立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 ②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③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 ④今弱世也,任此三人,为不然也。
⑤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 ⑥躬率妻子耕殖自守。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吕蒙突袭荆州南部的三郡时,廖立脱身而逃,刘备并没有严厉责备他,而是继续重用他。表现了刘备的“弘毅宽厚”品性。
B.廖立对蜀政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用人不当,二是军事战略上犯了严重错误。不仅相当大胆,而且一针见血。
C.有经邦治国之才的廖立,因为公开表明和诸葛亮不同的政见,被打击罢官,抱恨终身。说明讲真话很不容易。
D.从廖立的例子看,诸葛亮也并不能彻底做到任人唯贤,兼听则明,蜀国人才匮乏,国力衰微,他应负有一定责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2)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气耳。
(3)亮表立曰:“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
【答案】
1、C(托:任职)
2、D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就/由;B表承接/表转折;D和/帮助)
3、A③是廖立的自我感觉⑤是诸葛亮指责廖立的不良影响⑥是说明被贬后耕殖情况
4、C廖立没有公开表明和诸葛亮的不同政见,只是私下和人议论。
5、(1)庞统、廖立是楚地的贤良之才,应是辅佐开创世代相承的基业的人。
(2)关羽凭仗他勇武的名声,治军无方,只是意气用事罢了。
(3)诸葛亮上表弹劾廖立说:“廖立妄自尊大,评论众官员的好坏
【译文】
廖立字公渊,武陵郡临沅县人。刘备做荆州牧时,征召他作了从事,年纪不到三十岁,被提拔为长沙太守。刘备进入四川后,诸葛亮镇守荆州一带,孙权派使者向诸葛亮表示友好,使者就问士人中谁是治国安邦的人才,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是楚地的贤良之才,应是辅佐开创世代相承的基业的人。“建安二十年,孙权派遣吕蒙突然袭击荆州南部的(长沙等)三郡,廖立(从长沙)脱身逃走,独自回到刘备那里。刘备向来赏识优待他,没有严厉地责备他,(反而)任命他为巴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调他作了长水校尉。
廖立自认为以他的才能名声应作诸葛亮的副职,而自己职位的上下变动却总在李严等人之下,心中常怀不满。后来李邵、蒋琬到他那儿,廖立议论说:“大军要远征,你们几个人要细察这事。往昔先帝不去夺取汉中郡,而前去和吴国争夺两三郡,最终丢失了南三郡,使将士们白白地受了辛苦,无功而返。关羽凭仗他勇武的名声,治军无方,只是意气用事罢了,因而前后几次丧失军队。像向朗、文恭,不过是平庸之辈而已。中郎郭演长,不过是人云亦云的人,不配参与军国大计,却做了侍中。现在是国势衰弱之时,任用这三个人,是不正确的。”李邵、蒋琬把他的话全都禀告了诸葛亮。诸葛亮上表弹劾廖立说:“廖立妄自尊大,评论众官员的好坏,公然指责国家不任用贤达之人而任用了平俗之吏。还说统军的将帅都是毛头后生,诽谤先帝,非议诋毁众大臣。像这样的话多得举不胜举。(一只)羊在群中作乱,尚且会造成祸害,何况廖立身处高位,才干平常的人和愚钝之人哪能分辨他的话是真是假呢?”于是革了廖立的官职,贬为平民,迁往汶山郡。廖立亲身率领妻子儿女农耕自给。(后来)廖立听说诸葛亮死了,流泪慨叹说:“我只得终身穿这种衣襟左开的服装了!”廖立最终死在了被贬之地,他的妻子儿女回到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