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是什么?听说墨子是中国逻辑学创始人,他还研究自然科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5 16:35:18
墨家思想是什么?
听说墨子是中国逻辑学创始人,他还研究自然科学,
听说墨子是中国逻辑学创始人,他还研究自然科学,
儒家讲以德治国,崇尚模范作用;墨家走极权主义治国道路,崇尚服从上级(尚同).(“上之所是皆是,上之所非皆非”,这话大家恐怕很熟悉 ,就是来自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证说墨子大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左右,卒于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420年)左右.
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国的大夫.《吕氏春秋·当染》则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文章相传他原为宋国人,但后来长期居住在鲁国.墨子可能属于当时的“士”阶层,但他本人曾经当过制造器具的工匠,具有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历史上最著名的巧匠鲁班还要高明,曾经在楚惠王面前与鲁班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结果斗败了鲁班.
相传墨子初学于儒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所提倡的繁琐的“礼”,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因而自立新说,创建了墨家学派.墨子的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
墨子的门徒很多,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他们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性团体,纪律要求非常严格.这些人能够吃苦耐劳,勤于进行实验,作战十分勇敢,平时从事生产劳动.墨子及其门人为人们做好事,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淮南子》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而且他们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过着极其简朴和艰苦的生活.
墨子的一生都是在为扶危济困的正义事业而奔忙,班固《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就是说墨子像孔子一样为天下事而终日奔劳,连将席子坐暖和将炉灶的烟囱染黑的功夫都没有.他“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相传他曾阻止强大的楚国进攻弱小的宋国,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后来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说之以理,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
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对于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墨子有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并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学在先秦时期曾为一时之“显学”,可是到了汉代就衰落不显了.但是,墨家精神并未失传,汉代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继承者.中国的民间社党“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侠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传.中国歌颂侠义精神的诗歌和侠士小说,其精神源头莫不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儒学和道学.
《墨子》
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墨子》原本一共七十一篇,但留传至今的只有五十三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合起来称为《墨经》.这四篇加上《大取》和《小取》两篇,称为《墨辩》.也有人把这六篇叫做《墨经》.
《墨经》是《墨子》一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书中不仅涉及到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范畴的广阔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多种知识,其中有些问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墨经》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墨经》是墨子本人所著,还是他的后学门人所编撰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据《晋书》记载,晋朝鲁胜曾著《墨辩注》,认为《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是墨子自著.后人也有持这种见解的.但是从清朝后期孙诒让开始,不少研究者通过考证,怀疑这四篇不是墨子自己的著作.近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著作是墨子的后学集体编著的,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的作品,而是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有人还进一步推测,墨子的二代和三代弟子,不少人可能先后参与编著,最后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
无论《墨经》是否墨子本人亲自编著,墨经中记录总结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手工业方面的许多重要知识,提出了古代物理学和书的许多概念的见解,显然是师承、发展了墨子注重实践知识和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墨子对我国古代早期自然科学的重大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墨经》中的科学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墨子名翟,生卒年不详.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也有人考证说墨子大约出生在周敬王四十年(公元前480年)左右,卒于周威烈王六年(公元前420年)左右.
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国的大夫.《吕氏春秋·当染》则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文章相传他原为宋国人,但后来长期居住在鲁国.墨子可能属于当时的“士”阶层,但他本人曾经当过制造器具的工匠,具有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历史上最著名的巧匠鲁班还要高明,曾经在楚惠王面前与鲁班互比攻守城池的技术,结果斗败了鲁班.
相传墨子初学于儒术,但由于不满儒术所提倡的繁琐的“礼”,学习大禹刻苦简朴的精神,因而自立新说,创建了墨家学派.墨子的学说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派是儒家学派的主要反对派.
墨子的门徒很多,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他们组成了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性团体,纪律要求非常严格.这些人能够吃苦耐劳,勤于进行实验,作战十分勇敢,平时从事生产劳动.墨子及其门人为人们做好事,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因此《淮南子》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而且他们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过着极其简朴和艰苦的生活.
墨子的一生都是在为扶危济困的正义事业而奔忙,班固《答宾戏》中说:“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就是说墨子像孔子一样为天下事而终日奔劳,连将席子坐暖和将炉灶的烟囱染黑的功夫都没有.他“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相传他曾阻止强大的楚国进攻弱小的宋国,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后来鲁阳文君要攻打郑国,墨子知道后又前去说之以理,说服鲁阳文君停止攻郑.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多次访问楚国,献书楚惠王.但后来他拒绝了楚王赐给他的封地,离开了楚国.
墨子晚年来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讨伐鲁国,但没有成功.越王邀请墨子作官,并许给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听吾言,用我道(听我的劝告,按我讲的道理办事)”作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
墨家学派在政治上所代表的是广大小生产者、小私有者阶层的利益.墨子的学说,如“天志、明思”等仍脱离不了殷周的传统思想,但赋以了“非命、兼爱”的内容,以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爱有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执有命是天下之大害”,极力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不应有亲疏贵贱之别.他更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献身精神.
他的“非攻”思想,体现了当时人民反对掠夺战争的意向.他提出“非乐”、“节用”、“节葬”的主张,反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和奢侈享乐的腐朽生活.他意识到了劳动人类生活的基础,提出强调重视生产和“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主张.在政治上,他主张改善劳动者和小生产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提倡“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并且提出“尚贤”和“尚同”的观点,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对于知识和逻辑等问题,墨子有较深的研究,制定了作为认识真理准则的“三表”,并且提出了“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艰苦实践、服从纪律”,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
墨学在先秦时期曾为一时之“显学”,可是到了汉代就衰落不显了.但是,墨家精神并未失传,汉代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继承者.中国的民间社党“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侠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传.中国歌颂侠义精神的诗歌和侠士小说,其精神源头莫不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儒学和道学.
《墨子》
墨家学派著作的总汇是《墨子》.《墨子》原本一共七十一篇,但留传至今的只有五十三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合起来称为《墨经》.这四篇加上《大取》和《小取》两篇,称为《墨辩》.也有人把这六篇叫做《墨经》.
《墨经》是《墨子》一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书中不仅涉及到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范畴的广阔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多种知识,其中有些问题阐述严密,说理透彻,立论准确,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墨经》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墨经》是墨子本人所著,还是他的后学门人所编撰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据《晋书》记载,晋朝鲁胜曾著《墨辩注》,认为《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等四篇是墨子自著.后人也有持这种见解的.但是从清朝后期孙诒让开始,不少研究者通过考证,怀疑这四篇不是墨子自己的著作.近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些著作是墨子的后学集体编著的,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的作品,而是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有人还进一步推测,墨子的二代和三代弟子,不少人可能先后参与编著,最后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
无论《墨经》是否墨子本人亲自编著,墨经中记录总结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手工业方面的许多重要知识,提出了古代物理学和书的许多概念的见解,显然是师承、发展了墨子注重实践知识和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墨子对我国古代早期自然科学的重大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墨经》中的科学